郭玥
(延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延安,7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病急骤、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所导致,患者在发病后,往往存在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发热、白细胞增加等症状。由于该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因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可能影响抢救的效果,导致心力衰竭猝死[1-2]。为了保证患者的抢救效果,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文探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分组后,对照组男57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0-81 岁,平均年龄为(57.79±10.44)岁。观察组57 例,其中,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分布区间为(58.45±9.18)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流程,按照传统的出诊方式去抢救患者,在接到120 电话后,快速初诊,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常规抢救,在抢救后接到医院进行心电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证患者的呼吸频率,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进行抽血化验和静脉输液,待医生确诊后送至导管室。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流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不同的接诊计划和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接诊: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意识的培养,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护理人员立即与急诊室人员出发,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安慰家属的情绪,保持冷静,给患者营造安静的空间,不要受到情绪影响。嘱患者家属将患者扶到卧室休息,如果患者病情十分危急,则尽量不要移动患者,就地平卧,尽量不要让患者的心肌组织出现波动。根据患者描述的情况制定好应多措施,并向患者家属了解病史情况,做好应对一切状况的准备。如果患者有急救药物,则让患者立即服用,帮助患者扩张冠状动脉。(2)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后,让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测,保证患者心肌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在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同时,给予硝酸甘油片0.5mg,看能否帮助患者镇痛。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后,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肘正中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渗透。在转运过程中,要尽可能小幅度,避免增加患者的心肌工作,同时,要注意与患者沟通,保持放松的状态。
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具体包括抢救时间、院内复发情况、再次介入手术情况、抢救成功率、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等。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1,在抢救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在院内复发率、再次介入手术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急诊急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前期所花费的时间,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抢救时间,为保证患者的抢救效果起到积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严重威胁着广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老年人,一旦发病,则会为患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3]。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逐年升高,发病人群从老年人逐渐过渡到中年人甚至是更加年轻的群体,受到生活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人们长期隐忍各种负面遭遇,心脏压力过大,精神紧绷,增加了对心血管的伤害。在传统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是在执行护理任务,但是并没有尽可能节省时间,往往会耽误最佳的抢救时机。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让护理人员树立时间观念,为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将患者安全送达导管室,让患者接受在最佳的时机接受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