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2021-03-17 15:31李亮李慧程建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研究生

李亮 李慧 程建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其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思政教育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课程思政与科研思政为思政教育的落脚点,重点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课程教授与科研实践等过程,系统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基本途径,并以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在导航专业课程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研究实践为例,重点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具体实现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科研思政;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6-0058-04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本质要求,还关系着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实施。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时代背景,对于深化思政教育内涵,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思政教育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与新要求

1.思政教育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历史考察

思政教育中朴素的博雅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20世纪起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其提倡的“做人第一,修业第二”,鼓励质疑与思辨,强调自由解放思想,以及人的求知本能的重要性,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博雅教育重视爱好、批判思维,是精神上的一种解放,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朴素的思想基础。博雅教育虽源自西方,但与我国古代教育理念并不矛盾。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指的是要成为人格完善和具有道德表率的人。我国唐代思想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强调教师的职责中,“传道”应居首,然后是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并不是割裂的,应该融会贯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与思政教育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美国与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均以博雅教育为传统。德国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强调科学研究,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向指导教师学习博雅观念与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落实思政教育的朴素观念在古今中外的教育体系中沉淀已久。

2.新时代思政教育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作为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实现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支撑点。[1]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迈入世界大国行列。

在传统朴素博雅思政教育的基础之上,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转型的迫切要求,需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思政教育。参考联合国对未来人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核心价值观与核心胜任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结合我国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新时代发展特点,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与扎实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价值判断能力与活跃的思辨能力。原有研究生培养理念更多强调专业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与新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思政教育观念更新相对滞后、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政实践缺乏深度融合等不足。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正处在创新思维比较活跃时期的研究生,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从而满足我国创新战略发展的新要求。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的二维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全局性变化,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也已转化。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特点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分析并厘清思政教育的内涵,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政治能动性。

1.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的学理基础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的本质是科研工作思想性与政治性的叠加与融合,其学理基础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家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研究生自主地接受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影响。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包含学科课程教育与科研实践等环节。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需从课程思政与科研思政两个维度出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政教育,帮助研究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力量。

2.课程思政内涵剖析

课程思政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李国娟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思政[2],思政教育失去政治方向的引领,将导致课程教学价值观的塑造缺位。王石与田洪芳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应遵循思想政治的建设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3]。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邱开金指出在教学体系建构方面,思政要发挥引领作用;在教学目标方面,思想政治的定力要足;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政的灵活性和边界要放大放宽[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课程思政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端人才的重要抓手,需得到强化。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具备鲜明政治底色、育人与学科知识传授等多重特征。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缺乏对思政教育内核充分深入理解的情况下,课程思政教育进入片段化、孤立化、硬性“植入”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所讲授课程与知识点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核的掌握不够全面,不仅思政素材相对较少,还导致教育教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对思政概念理解过于狭窄,导致思政教育枯燥单一过时。因此,思政内涵萎缩,课程思政教学政治底色不足是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中提出,自信是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堅定信念[6]。只有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坚如磐石的自信,才能焕发创造的活力。因此,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执行主体和主动发起者,有必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四个自信的根本内涵,与思政教育的要求有机结合。

3.科研思政内涵剖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主要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求研究生具备思辨能力,掌握严格求证的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和求证。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工作需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才可适应未来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要求。周振华认为课程思政能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7]。文凯丽认为科研精神的构建与培养会夯实研究生求真务实、勇敢担当、团结协作的品质[8]。由于创新能力需要通过研究生科研活动进行锻造和磨砺,指导教师需要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政要素的输入,督促研究生塑造思辨品质以及良好的科研道德观,由此通过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评判能力及其思辨能力,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重科研而轻思政,科研活动忽略了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在思政教育中未能涵盖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因此,科研与思政“两张皮”是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棘手问题。

思政教育是完成科研任务的重要支撑环节,是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素养构建的基础。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本质与本科生完全不同,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科研思政需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包容相结合等原则进一步拓展科研思政的内涵,切实将思政教育落实到立德树人上。

三、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中存在的各类型问题,需围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过程开展研究,以价值评判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拓展思政教育的功能。在课程思政与科研思政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以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为例阐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实践经验。

1.课程思政:丰富思政内涵,探索思政要素

(1)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需全面贯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入挖掘和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与潜力、思政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学全流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底色,将研究生培养为政治刚性强、价值评判能力过硬的创新型人才。多角度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价值判断为着力点的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

(2)思政内涵与要素挖掘思政元素本质上是精神元素,是国家对研究生必备精神素质的基本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科学科领域,具体体现在学生科研道德与人文素质的养成。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有许多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因缺乏课程思政理念而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造成思政资源的匮乏。因此,需要注重发掘课程教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形成思政价值的正向判断。高校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各类科学知识的形成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甚至是国家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晶,必然涉及制度、历史、文化等要素。应引领学生开展思政价值观综合评判,从时代特征角度督促研究生自觉主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思政元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科学知识以及时代背景中思想政治元素的分析、加工与总结,完成课程思政内涵的拓展与强化。

(3)团队实践探索:以价值观评判能力培养为例在上述课程思政思想的指导下,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船舶导航系统理论》《船舶导航与控制专题》与《惯性导航系统仿真分析》的建设中,围绕教学大纲每讲均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思政案例,重点围绕北斗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天文导航以及水声导航等舰船核心导航系统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西方国家缔结的《瓦森纳协定》对我国工业发展针对性限制的背景下,我国科研与工业单位齐心为国防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在启动—攻坚—竞争等研发过程中形成多层次思政要素,不仅可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更将思政要素与课程建设进行紧密结合,促进研究生价值評判能力的培养。以编年体为线索,为研究生勾勒导航学科发展阶段的基本框架,同时穿插讲解导航系统典型进展以丰富导航学科的思政内涵,有利于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制度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显著优势。教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经历以及我国自主研发国之重器的艰辛历程启发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理解、评估与总结。通过思政教育整合导航学科的背景知识,培养研究生形成价值评判的创新能力。

2.科研思政:科研反哺思政教育,深度紧密耦合

(1)科研思政目标研究生指导教师具备深厚的科研基础,这为科研持续反哺思政教育提供了条件。在科研思政育人中,科研活动形态主要是教师在科研培养的各个阶段开展与理论知识、实践创新相关的研究实践活动。科研活动形态思政要求在科研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教授相关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更要培养研究生面对难题勇于质疑、善于思辨、勤于钻研的科学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2)科研思政内涵与要素挖掘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培养过程包含开题、中期检查以及毕业答辩等考核阶段,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立题阶段针对科研课题的意义,站在国家、行业、学科等层面开展思政要素的凝结和输入。中期检查阶段更多是反馈问题,指导教师需结合科研发展规律,恰当选用历史与文化思政要素,增强研究生对关键科学问题及其背景的思辨能力,鼓励研究生迎难而上解决科研难题。在毕业答辩阶段,引导研究生总结凝练,以课题思政立意为出发点,通过科研过程思政要素的输入,实现思政的贯通式教育。高校教师可根据特定的科研要素积累形成专题嵌入式、画龙点睛式、资源支撑式以及综合式等思政传导方式,推动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立意高远,从而形成思想正确、独立思辨的品质。鼓励研究生专注于自己的科研方向,使得思政与科研形成良性互动,丰富科研思政内涵。

科研项目是教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科研项目的关键节点一般包括申请、开题、中期与结题等考核过程。依托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军兵种预研等研究类项目,在立项依据中围绕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急需,以思政要求作为出发点之一开展嵌入式对比分析与论证,为立项构建扎实的政治底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共同以丰富和强化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为准则,落实思政要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立足点,以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核心,通过文献查阅、讨论交流与凝练总结,积极鼓励研究生深入思考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法,达到项目研究目标。在项目结题阶段,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反馈修正并丰富科研项目的思政体系。

(3)团队实践探索:以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为例在上述科研思政思想的指导下,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近年来从国内外导航学科的顶级名校引入多位博士人才,他们科研思路新颖,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为团队的科研精进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加强科研反哺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团队以“广域差分增强”“局域差分增强”“时频测量”“完好性监测”等多个科研方向为小组,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群定期进行研讨例会,各个研究组之间就课题依据、技术方案以及测试结果开展交叉讨论,通过比对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不仅如此,团队依托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与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结合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思政平台,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工信部高技术船舶创新专项、军兵种预研项目以及北斗示范项目,通过“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导师”“科学家”“大国工匠”等多个研究生课程思政大讲堂,邀请国内乃至全球相关学科的优秀学生、工程师、科学家同行进行科研与思政教育异构维度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前期科研项目与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积累,团队所在党支部发起成立工信部国防七子G7研究生思政教育党支部联盟,以国家智慧海洋建设为契机,教研两线齐进,综合利用团队合力与行业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有意识地将导航学科特有的专业特质、辩证思维全面融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之中,为导航学科的发展和传承培养更多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结语

研究生是国家创新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思政教育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个关键环节,课程思政与科研思政是思政教育的落脚点,需通过思政内涵的挖掘,在课程教授中以及科研实践中分别强化价值评判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0-07-29(1).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3]王石,田洪芳.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5-18.

[4]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2).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20-09-01].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6]覃正爱.谈谈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N].光明日报,2018-01-24(11).

[7]周政华,刘振中,范晖,潘秋予,高晓凤.挑战性学习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科研基本方法中的实践[J].高教学刊,2021(9):62-65.

[8]文凯丽.浅谈科研精神促进高校思政教育[J].卷宗,2019(7):226.

[责任编辑:杨小扬]

338150190825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