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诩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我知道,奶奶又在练京剧了,看她披挂整齐,估计是老年大学最近又要会演了。
奶奶这一生,真正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也因为如此,她成了我的偶像。
1968年,中学毕业的奶奶作为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农村。虽然下乡时锣鼓喧天,但是农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打猪草、割麦子、插秧……样样都要从头学起。手被镰刀划破了,扯个布条缠上;麦秆上的灰尘扑到脸上,眼睛都睁不开;水田里的蚂蟥吸到腿上……从对农活一窍不通,到成为生产队的生产标兵,她只用了半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奶奶回到了城里,快三十岁的她靠珠算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到了九十年代,银行要求电脑办公,四十岁的她又开始苦练五笔打字和电子表格的制作。
到了五十多岁,奶奶退休了。爸爸当时正值高考,陪读的奶奶百无聊赖,决定重拾小时候的爱好——舞蹈。在当时,廣场舞还不普及,风评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因此奶奶决定学习高端的国标舞。
每天烧饭做菜的间隙,奶奶都要进行基本功练习,压腿、压肩,打开腿部、肩部韧带,还要进行腿和脚背的组合训练。奶奶跟着碟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拆解名家的动作,再对着穿衣镜一点一滴地规范动作细节。奶奶岁数大了,身体柔韧性不如年轻人,那就一点一点地来,配合弹跳练习,提升灵活度。终于有一天,她登上了老年大学的舞台,从未想过要放弃的奶奶对我说:“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人总要活得有滋有味。”
“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看,奶奶又在钻研越剧了。
真是最美不过夕阳红,好学到老,温馨又从容。
( 指导老师:余 瑶)
102150051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