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学习任务驱动,要有知智交融的灵魂,遵循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经验、认知规律和古诗词特点,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困知勉行、知而获智、志达高远,拾级而上,解决古诗词学习问题。
【关键词】知智交融;任务驱动;古诗词学习;初中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0-0027-04
【作者简介】徐树忠,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7)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蘇省特级教师。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古诗词的特点出发,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困知勉行、知而获智、志达高远,解决古诗词的学习问题。[1]
一、“困知勉行”:任务驱动重构学习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2]
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有古诗词84篇,其中教读课36篇、课外阅读推荐48篇,分布在6册书的12个单元中,数量大、内容杂、散点多。这就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古诗词学习内容进行整合。这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实施难度大。基于此,我们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习任务的设计更典型、更有价值和创造性,做到“点”“线”“面”的统一。
1.“点”形课堂。
我们倡导重构古诗词学习内容,并非反对单篇教学。对一些内容多、容量大的单篇,我们可以抓住与古人进行精神层面交流的融合点,设计探究性任务来驱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活动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活动目标: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活动过程:自主阅读课文;合作交流;朗读展示。
该项学习任务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差异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入其境、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
2.“线”形课堂。
语文教师可以突破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体例,根据自身对古诗词学习的思考,利用古诗词学习的多方资源,拓展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领域,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将古诗词的学习内容连点成线。这样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1+1”或是“1+N”的组合模式;内容上可以是共同点的融合升华,也可以是不同点的比较强化。例如,课内阅读《赤壁》与课外阅读《泊秦淮》“1+1”组合模式的学习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活动任务:《赤壁》与《泊秦淮》都是杜牧咏史之作,细读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活动目标:理解两首诗中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活动过程:细读两首诗,填写表格(表1);合作交流,完善表格内容。
该表格的填写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要对两首诗进行反复阅读、领悟,甚至需要查找资料。学生填写此表的状况,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知识经验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教师所要面对的学情。任务驱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使他们直面挑战、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再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来完善表格。这样的教学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收获,都能得到真正的进步。[3]
3.“面”形课堂。
语文教师在古诗词学习内容的构建中,还可以多向贯通,针对一些古诗词学习综合情境的共同特点,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体验与其社会生活经验相勾连,进行主题式学习。教师可以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任务,激发其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及整合中开阔视野,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例如,杜甫的《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课内阅读的诗的主题式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活动任务:细读《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分析杜甫诗风的变化,写一篇学术小论文,300字左右。
活动目标:在细读杜甫诗歌的基础上感受杜甫诗风的变化。
活动过程:独立阅读,撰写学术小论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
该项任务深化了学生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杜甫诗的风格从慷慨激昂到沉郁顿挫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跟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撰写学术小论文”这一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认真阅读、查找资料、积极思考、充分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品来参与讨论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知而获智”:任务驱动突出古诗词特点
任务驱动下的古诗词学习是一个“知而获智”的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思考探究,分享、完善学习成果,从而获得古诗词学习的方法和智慧。
1.以“读”贯学。
在古诗词学习任务的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诵读的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律,获得古诗词学习中以“读”贯学的体验。例如,崔颢的《黄鹤楼》学习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活动任务:律诗有非常严格的格律要求,反复朗读这首七律诗《黄鹤楼》,说说有哪些不合格律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这首诗不合格律却依然能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
活动目标:感受《黄鹤楼》声调自然、音节洪亮的特点。
活动过程: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整理修正。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律诗》一文进行补白,然后反复诵读《黄鹤楼》,在感受其声调格律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黄鹤楼》诗句中,一是平仄不符合要求;二是对仗不符合格律诗要求。这一学习成果为任务群的最终完成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批判感悟以促进其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理性反思,就能体会到这首诗千古传颂的重要原因:声调音节的浑然天成。[4]
2.以“法”辅学。
(1)绘画法。古诗词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进入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构建起古诗词中意象的具体画面,为学生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教师就可以根据该作品寓情于景、意象丰富的特点,设计让学生画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的学习任务。
(2)寻象法。古诗词作者大都喜欢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营造诗词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设计的古诗词学习任务,要能驱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寻“象”以观“意”,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意蕴并发现它的价值。比如,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任务:找出词中的典故,弄清楚典故的内容,并说出用典的作用。
(3)炼字法。古诗词深远精妙的意境很多时候就是通过琢句炼字实现的。例如,教师在设计《野望》这首诗的学习任务时,就应引导学生品味颈联中“驱”“返”“带”“归”四个动词所营造出的一种萧瑟恬静的审美意境,进而让学生探究这首诗的审美意境的创设方法。
3.以“积”拓学。
古诗词语言凝练丰厚,具有多向度、多义性的特点,常常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仔细读来,却有相通之处。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活动任务: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的相通之处。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句。
活动目标: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活动过程:比较学习;交流互动;拓展延伸;反馈提升。
教学中教师创设这种综合、开放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诗中蕴含的智慧。
三、“志达高远”:任务驱动助力精神成长
志达高远是任务驱动古诗词学习的目标和归属。《毛诗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是诗人凝结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格追求。因此,设置古诗词学习任务,不能只是为了学生会背诵、会表演展示、会默写应试,而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要将古诗词学习任务放在一个阔大的、尽可能真实再现历史原貌的情境中,知人论世、涵泳体悟,并与做事、做人联系起来。
1.感知语言魅力。
很多古诗词的语言读起来表面上感觉平静而简单,但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后,就会变得深邃隽永而博大。例如,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联时,不能仅让学生知道这两句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不能感受到平淡之中见神奇的语言魅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还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读、去悟、去品,进而展开交流互鉴。
2.坚守民族气节。
叶嘉莹说:“古诗词可以培育我们活泼的不死的灵魂。”确实许多古诗词都蕴含着诗人高贵的气节。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持正义、不被利诱的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人原则。我们在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精神成长的情境,让学生耳濡目染于这些伟大诗人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古诗词之中,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以此驱动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内心、审视生活,开阔胸襟、端正品行,形成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
3.感受家国情怀。
诗言志,词言情。许多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沸腾着作者关怀国家命运前途的爱国热情,而且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素质代代相传,在各个时代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形式。笔者在教学中将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的词《满江红·小住京华》与宋代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及宋代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联系起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活动任务:反复朗读三首词,说说词人的家国情怀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来的。
活动目标:感受词人炽热的家国情怀。
活动过程:反复朗读;自主研读;交流学习;反馈修正。
任务驱动可以促进学生涵泳古诗词,在与古人交流对话、思想碰撞中提高认知,形成价值认同,助力学生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树忠.知智交融:古诗词阅读视野与进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3):47-4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3]张红霞.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21(4):27-30.
[4]王力.诗词格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63.
330950058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