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庆
课后延时服务是“双减”目标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各地正在全面展开。眼下,课后延时服务多为整班建制,主要形式和内容仍然是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填塘补缺”。这样的课后延时服务易于管理,成效显见,也受多数家长的欢迎。但是,这样的课后延时服务容易被简单地等同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时间的延长,笔者认为课后延时不是课堂教学的延时。
课后延时服务要给学生的手脚松绑。陶行知先生做过一件有趣的事。他在武汉大学演讲时,从袋子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在公鸡面前撒了一些大米,还硬把鸡头靠着大米,可鸡不断扭动着身子,想挣脱出来,就是不吃近在眼前的大米。过了一会儿,陶先生把大公鸡放下来。大公鸡自由了,梳理了一会儿羽毛,舒展舒展身子,走了几圈之后,就在教室里自自在在地吃大米了。陶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自主寻求,本是天性,强迫灌输,适得其反。教育就是这个道理,首先要让学生处于自由的状态之中。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松绑”。课后延时服务与之不同,需要也完全可以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一些、行为随意自主一些,不需要“一刀切”“齐步走”。
课后延时服务要给学生主角意识。让学生自己安排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由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在哪里,决定向谁请教,如何请教;让学生自己策划主题活动,自己定主题、领任务,自导自演;让学生自己组织篮球比赛,自行决定如何组队、如何对阵、谁中锋谁后卫,各尽所能。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里你就是主角,你有责任、有能力当好这个主角。
课后延时服务要给学生犯错权限。发呆走神、与蚂蚁对话、顽皮成泥猴、跟同学争吵、满地蹦满场跑、钻进自己感兴趣的牛角尖、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而不听老师讲解……如此种种,在学校里尤其在课堂上经常是不被允许的,甚至被视为犯错。然而,这些行为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里,我们要将这些权限归还给学生,不需要也不可以用课堂教学时间内的要求规范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学生。
面對课后延时服务,需要教育人的智慧引领和家庭社会的理解支持。只有不断创新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内容,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更为合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才能实现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311050058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