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淑
摘要:木版画是中国雕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传播形式,是中国雕刻艺术长期发展进程中一个典型的艺术表现,通过阐述不同时期木版画的发展背景与应用,可以了解木版画的发展方向与特点。木版画兼备的这些社会职能的同时,他本身是作为“艺术”而出现的。木版画本身所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一刀痕。因此,本文对木版画的形成和发展、刀法与表现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探讨木版画的艺术发展过程及方向。
关键词:木版画刀法艺术表现
在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版画在东西方都是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在世界文明史的早期,中国传统的木刻出现了,且作为一种实用的复制品而存在。其刀法的呈现遵循了中国绘画线条的效果。在西方版画技术引进后,中国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延续。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出现,完美契合与展示了创作者对作品的表现期望。在作品从概念到模型的初期阶段,雕刻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通过创作者对刀锋对木刻的把控,从而精准的把创作者语言展示到作品中。从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到今天,一代又一代致力于光刻的艺术家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技术,创造了将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作品。
一、木版画刀法的起源
最早的木版画刻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洞穴划痕,刀法的起源不是基于木材,而是基于人类复制和记录图像的冲动。对木材切割技术的研究可以作为人类的第一次艺术活动开始。但人类早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去介绍或者传承这种技术,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刀法,只能用目前留存的一些石刻来体现人类对艺术表现的记录。
唐公元868金刚经扉页《祗树给孤独园》45cmx35cm
1. 线刻
在人类早期,线条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雕刻形式。在工具的帮助下,人类可以用光滑的线条勾勒出形状,然后雕刻点来装饰,并表达物体的纹理。人类最早使用的雕刻工具大多是简单而原始的工具,其中许多是坚硬的石头,不能被称为刀子或绘画工具,但第一批人用它们来创作线条艺术。通过简单的基本动作,如切割和绘画,人通过曲线、形状、深度、长度和线条密度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对象和活力表现出一种直观的感觉。与此同时,不难看出,当时的人类已经轻松熟练地掌握了雕刻工具。线条简洁的概括桕动,一个强大的语言远不止简单轮廓,特别是与野生动物狩猎的活动有关,如牛、鹿、雕像,甚至在“上帝”的形式描述,在动物中发现,感觉细致的观察,并展示细节甚至能让你感觉到呼吸的生活,通过绘画术后的新时代,里诺,我们可以看到人类雕刻的第一行的雛。
2. 雕刻与绘画并存
雕刻和绘画通常共存于人物的绘画中。第一批人在墙上画画,为了加深轮廓的印象,或者对平面的性能不满意,在轮廓的位置添加标记。首先,它加强了轮廓的形状,其次,它是颜料应用过程中的分界线。许多岩画在被水侵蚀后呈现出清晰的线条痕迹,在许多洞穴中,在较大的岩画旁边往往有小的粗糙痕迹。这些粗糙的痕迹类似于没有油漆的绘画,是人类实际绘画的草图。根据形状和条件,应用是通过吹骨管,还有一种“随类附彩”方法。这些早期的人类绘画大师向我们展示了雕刻和人类使用的绘画的第一个组合方式。
3. 印痕
早期的印刷方法值得学习。手印是最常见的早期印刷形式。在原始社会,人们打印手印有两个目的。一个用于祭祀活动,另一个用于表示领土,类似于一个人的“签名”来表示洞穴的所有者。自旧石器时代以来,手印和石刻在岩石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涂料是一种手很大,在石头上动物骨头涂上不透明颜料,并用手打击,让其成为一个口头形式,如西班牙足迹,另一手掌油漆直接打印在地表的岩石,也有用的两种方法交替的岩画,如阿根廷油漆,印痕必须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印刷方法”之一,它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一个传递和复制印刷的“模板”。
石器时代的痕迹和印象是世界文化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人类痕迹,也是雕刻艺术中刀技术的起源。它代表了原始人对版画、绘画和印刷的本能冲动。虽然这幅画简单而质朴,但人类对雕刻工具的使用却相对幼稚。但是这些标记和印象让我们对早期人类绘画大师的艺术智慧感到惊讶,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印记,而且是木雕刀具技术的源泉,为其出现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木版画刀法的形成与发展
1.木版画刀法的形成
隋唐时期,中国发明了木制印刷机。五代时期,木版印刷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宋代以后,刀法达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了刀法。1899年,斯坦在敦煌发现了《金刚经》的标题页《释迦牟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石刻,有可靠的文字记录和物证。它在中外版画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用来勾勒图像轮廓的长长的衣服、丝带和柔软的线条是强烈而动态的,这使得画面看起来冷静而流畅,没有失去味道,你可以找到“当风吹五代人”的线性美学;在雕刻的细节中,你可以看到在雕刻中使用了一把细刀,细而粗的线条交织在一起。
根据木板的不同功能分类,中国傳统木板有多种形式。本章节主要针对木刻技术作用进行展开。通过对木刻的常用的功能特性进行有效的列举,进而提出三种不同的环境下的作用技术。针对木刻在我国的市场关键,提出了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从早期隋朝的木刻工艺发现,那个时期已有大量的木刻工艺,运用在寺庙佛系建筑,伴随着对木版画的热潮,木版画从隋唐宋延续到明朝时期,一直以来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工艺。明清时期,木制的新年画也很受人们的欢迎。
2.木版画刀法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雕刻前在中国的故事是历史书籍,以及印刷的历史记录,因为切肉刀上,古老的书籍可以到达山顶拍摄、传统技术的最高水平代表中国刀。我们可以根据一件雕刻作品的特殊版画风格和印刷材料来判断它的时代和起源,即使是在它的工作室。因此,当我们谈到古代版画时,我们常常觉得没有插图就不能说话。书中插图平版印刷的微妙之处在于线条的微妙和意义,这应该会让雕刻家努力用刀来打破和完善线条。线条的表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形式,也是插画和版画中刀法最重要的形式。在中国绘画中,线条不仅代表了物体的轮廓,也代表了作者的情绪、物体的纹理和绘画风格。
新年绘画是一种独立于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绘画。它的名字是因为它主要在新年期间出版。严格地说,它是指在新年期间,在城镇内外的门、窗、墙、炉等作坊里雕刻的绘画;从广义上讲,由民间艺术家创作并由版画工作室经营的绘画,其特点是描述和反映民间传说的世俗生活,可以被认为是新年绘画。群体基本需求的新年是公众的油漆,连同木是书读录音和描述,所以照片往往显示新年习俗和社会习俗,这个形象很简单,容易理解,颜色,都希望好运,所以有彩色的大繁荣颜色。
三、刀法的艺术表现力
1.刀法组织规律
刀片组织是指在雕刻创作中,一种或多种刀片方法的相互渗透、融合和协调。这些交叉点大多位于图像的灰色部分。1964年,李华先生创作了《48种切割方法的组织》,为中国版画的学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三幅图结合了“14种刀具处理的方式”以及“黑白色调之间的比例搭配”,一直以来堪称打开木刻知识大门的“3把金钥匙”,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它分为三种类型的点,线和组合的点和线,这是一个伟大的灵感,对初学者具有诸多启发。
2. 刀法的黑白表现
对于木刻来说,黑白、阴阳是雕刻家在创作中要考虑的问题。黑色和白色是颜色极端,但通过组织企业订货,白色和黑色合并组建灰色,将黑白两色以不同比例进行调和,带来了各种灰色。所以黑色和白色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图像样式。如果一个木匠有一把刀,知道如何进行木刻,他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家知道如何组织刀法的黑白复制品。事实上,是艺术家选择了组织图像的方式。
3. 刀法与造型的关系
刀法在版画创作中是创造者对作品灵魂的核心,这个阶段也是体现创作者本身的运用。通常刀刻部分都会选择以灰色色调进行雕刻,就如同在绘画过程中,对素描模型初期建模阶段的运用。然而,正是由于不同的创作者对刀法的走向,与作者本身刀法的交汇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作者,会出现不同表现力的作品。因为创作者本人刀法的习惯不同,从而给所展示作品带来的视觉感官也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版画在处理作品形状的时候,切不可对作品形态进行描边轮廊处理。而需要结合自己对作品的表达对象,产生的总体画面进行有效的展现。尤其是针对作品对象形体勾勒中,刀法的操作细节,成为了这一作品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刀法的方向把控,结合目标的整体形象,以及作品的色调搭配,从而选择合理的刀法走向。通常而言,刀法在走向把控,直接决定作品对象的整体结构构造。只有结合整体的结构的判断,从而在实际刀法進行有效控制走向,方能达到作品的完整性。这一概念在著名木刻作品《女人体》中具有灵活展现,该作品是抗日赵延年大师的以最简单的圆刀,通过最少的笔画,简单的黑白色调比例,活灵活现的呈现出画中人物的特质同时,也体现了时代感与艺术境界的融合。
在雕刻中,形式的表达不仅取决于艺术家对形式的认识,而且取决于刀的方向和旋转。表示刀片方法的部分主要位于作品的灰色部分,表示笔触的部分主要位于灰色部分。然而,许多木雕师在处理形状的灰色部分时,在刀具的技术方向和连接方面存在问题。刀的技术方向和内聚性将作为视觉方向,引导对图像形状的感知。不同的艺术家也会有不同的切割方法和个人的联系习惯,这将导致不同的视觉体验。首先,当雕刻者塑造身体时,他不能像剪纸一样雕刻图像的轮廓。刀的运动方向由雕刻家根据自己的绘画需要来总结,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造型中,刀的运动方向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为图像提供了视觉方向,是不可忽视的创作因素。下面是如何组织刀的方向。即使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得到很好的控制,刀锋的混乱也会破坏整体形象。一般来说,在成型过程中,刀片的运动方向应遵循成型结构;对于一般情况,刀片运动的变化方向应在整体上统一。
4.刀法与情感的关系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负责传达图像和表达情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一个人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传递给理解它们的人。还有一些人经历过并接受了它。任何形式的绘画都可以直接反映画家的情感内容。雕刻中的刀法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黑白比例,根据不同的分割方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人物,这是一个生动的形象,古元采用大面积用刀,雕刻画一个沧桑的脸,女人心里充满恐惧和无助,零星的头发和手,在追求哭诉的邪恶势力,由这些印记,成功塑造了祥林嫂生活在黑暗社会的凄惨形象。
结语
单刀刀痕不能形成木雕,只能通过复杂的交叉、排列和组织来形成艺术的审美价值。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组织中使用刀子的艺术,黑白的,情感的和可塑的表达,可以让作品表达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这些因素在图中相互加强和制约。在进行木版画创作时,艺术家必须考虑所有的因素。夸大其中一个因素而忽略另一个因素会让木版画中的形象变得模糊。此外,虽然刀的组织方法不断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表达在主题上,如果没有表达情感,再多的刀法变换都可能会变得庸俗和无趣。
参考文献:
[1]石晔.黑白木刻版画中刀法的黑白关系表现[J].山海经,2019(2).
[2]王燕萍.浅论圆口刀在套色木刻中的表现形式[J].明日风尚,2019(13).
[3]张玺.试论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J].美与时代旬刊,2019(6).
[4]王永祯.木刻版画创作中线条的运用与表达探究[J].艺术评鉴,2020(3).
[5]穆华,张琪可.浅谈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美[J].文渊(中学版),2019(1).
3233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