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优势视角教育个性学生,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学生, “去标签化”地理解学生;变约束为肯定,为个性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实现 “成员资格”认同;变外压为内驱, 激活学生的“抗逆力”。优势视角下的教育引导,教师要欣赏、期待、关爱、信任个性学生,让其内在自我与社会认同融合,激发其内在潜能。
【关键词】优势视角;个性学生 ;自我认同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2-0050-04
【作者简介】唐朝霞,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 2261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在个性学生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潜能,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来改变他们,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本文拟结合个性学生教育引导案例,谈优势视角下的教育引导策略。
一、变批评为引导,优势视角下的“去标签化”
小山,男,五年级学生。他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暴躁易怒,经常会顶撞老师,但是为人单纯善良,爱阅读,爱运动,热心肠……是一个让同学和老师“又爱又恨”的存在。六年级时,我接手了小山所在的班级,在事先了解相关的情况后,我决定“转移”自己和小山的注意力,忽视他的问题,重点关注他的优势和长处,让学生重新定义自我,进而改变自我。
1.记录优点,奠定师生交流的感情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包容和温情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接班之初,我一直认真观察小山的一举一动,并仔细记录下了他所有的优点。在他又一次因拖拉作业跟组长发生冲突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一直非常生气地强调组长让他交作业时的态度生硬,并表示,老师想批评就批评吧。我没有纠结于交作业这件事,而是拿出了我的观察记录本,让他读一读最近一段时间我对他的记录。小山:爱阅读,虽然作业没有及时完成,但是课间还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上课回答问题的质量很高,能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有效运用;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能坚持写读书笔记,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有见地……读完后,他的情绪明显缓和了,整个人都放松了。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谢谢唐老师,以前的班主任每次都是先批评我,没想到在您的眼中,我也是有优点的。”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都不要妄自菲薄,相信接下来我的本子上会记录下你越来越多的优点。”小山看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对我产生了些许信任,行为有了一丝转变。但是,转变仅限于在我面前,在跟同学交往和与其他老师沟通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次数学自习课上,小山偷偷看一本网络畅销书,被数学老师发现。数学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并暂时没收了他的课外书。小山拒不认错,当堂跟数学老师顶撞起来。他认为自己“爱看书”没有错,老师没收他的书是不对的。作为班主任,我发现教育小山的关键时刻到了。
2.还原事实,以共情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人的防御心理使得小山习惯性地为自己辩解,急于摆脱对自己不利的状态,这一次我依然是没有正面批评,而是与小山一起还原了事件的过程。我肯定他爱看书是好事,但也明确表示看书也要有“度”,什么时候看,看什么书,都是有讲究的。听了我中肯的叙述,他承认自己课上看课外书不对,但因为这本书是借来的,被老师没收了就没法还了;他跟老师顶撞,只是希望老师把书还给他。我告诉他,稍后我会陪他去找数学老师承认错误,同时说明情况,相信数学老师一定会理解。接着,我跟小山“聊”书中的情节,他逐渐意识到书中有一些情节比较暴力,不适合小学生阅讀。我追问:“那你觉得老师为什么会发火,还没收你的书?”小山说:“书中有些情节太暴力了,老师怕我学坏。但是,我不会学的,老师不信任我。”我说:“所以你还是认为自己并没有错,是老师错了,对不对?”我让他反串一下角色,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想。他想了一会儿,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哎,这个小山,这么小的年纪,竟然在看这种暴力的书,要是以后也变得暴力怎么办?不行,要马上制止!”我笑了,知道小山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只是不能接受老师的处理方法。于是,我马上很认真地说:“那你现在觉得你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的行为是否合适呢?”这次,他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教育引导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师生共同还原事件,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清晰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3.明确目标,进入自我教育的至佳状态。
优势视角认为,人们在创伤、疾病、困惑、压迫之中挣扎和抗争时,能够从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获得经验,人们在经历痛苦和危难之后可能伴随着成长。个性学生教育就是让他们在“痛苦”与“危难”中成长,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不再漠视规则。我引导小山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后尝试用“优势”去弥补。
小山最大的优点就是爱读书,所以思维敏捷、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我让他尝试用自身优势去弥补“看书事件”中的过失,让老师和同学重新认识他。我和小山一起分析了他的优势后,帮他制订了“21天自我改变计划”:自主制订一张阅读计划,包括看什么书、什么时间看,进行21天阅读评价;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全班同学读有益的书;主动找各科老师进行一次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跟他约定,要是能够达成预设的目标,就选他做班级阅读组长。为了实现目标,他把阅读计划表贴在课桌上,每天一写完作业就“挤”时间阅读;每读完一本书,他就在表现栏打上星级评定,并请同桌完成同伴评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用自己喜欢的“阅读”统领学习和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变约束为肯定,优势视角下的“成员资格”认同
优势视角下,所有人都有内在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个性学生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他们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教师要给予个性学生充分的肯定,尽可能搭建展示优势的平台,让他们在群体中获得自信。
⒈发挥特长,体验成功。
我利用小山爱阅读、知识面广、好表现的特点,为他度身定制了一个岗位——小组领读员,同时给他一个任务,成立班级阅读小组,帮助四到五个不爱阅读的同学养成阅读习惯。因为在班级中有了“用武之地”,小山快速成立了阅读小组,还给阅读小组取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他利用课余时间制订小组读书计划,想尽办法让小组成员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他还向班干部“取经”,虚心请教阅读活动组织开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和小伙伴开展共读共写活动。因为有了角色意识,他不再是学生群体中的边缘人物;因为在阅读活动中与小组成员结成同盟,他品尝到了集体生活的甜蜜。来自外界的肯定成为他成长的力量,促使他不断努力,朝向明亮那方前行。
2.搭建平台,激励进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个性学生也有被赏识的需要,当他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时,就会激发他们追求梦想的热情。教师要为个性学生搭建发挥优势的平台,让他们获得自信。在小山的教育中,我利用学校的阅读展示活动平台,推选他参与学校阅读展示活动的筹备工作。从班级走向学校,他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每天带领小组成员商量如何做出班级特色。班级预演中,作为活动展示主持人,他成功组织了阅读展示活动,在班级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样的成功体验让他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经过几次锻炼,他的优势发挥得更加明显,而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人际交往能力大大提升。
3.正向评价,赋予能量。
正向积极的评价,是改变个性学生的重要能量。我发动周围所有的力量,对小山进行正向评价。一是教师评价。协同任课教师,给予他特别的关注。科学老师发现小山对科技类的书籍和科技制作特别感兴趣,于是把他吸纳进机器人社团。他在机器人社团中找到了兴趣点,在科技制作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颁奖典礼上,小山高高举起奖状,自信洋溢在脸上。二是家长评价。小山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源自家庭,家长对他期望值太高,而他总是达不到目标,所以“破罐子破摔”。我引导家长每天对他进行正向评价,稍有进步就予以表扬。三是同伴评价。我在班级开辟“榜样角”,开展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将同学的优点写下来,用美好影响美好。小山看到同伴写给他的评语,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四是自我评价。我引导小山每天利用“暮省”时间对自己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四级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正向评价的场域,引领小山在积极、进取、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中成长。
三、变外壓为内驱,优势视角下的“抗逆力”激活
优势视角理念中的“抗逆力”被视作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抗逆力”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求助者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是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从构成要素上看,“抗逆力”有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三个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外部支持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实现优势视角下的“抗逆力”激活。
1.迷惘时指引方向。
个性学生的改变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产生迷惘,出现反复,这时外部资源的介入十分重要。小山在策划阅读展示活动时因为同学的不配合,一度迷惘,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这时,我以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给予指导,同时,我引导他寻求爸爸妈妈和其他老师的帮助,助力他一起完善阅读展示流程。小山乐此不疲地筹备展示,顺利完成了从策划到展示的全部流程,在学校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个性学生的心理其实更加脆弱、敏感,教师要给迷惘中的他们点亮一盏灯,让他们顺着光源找到前方的路。
2.受挫时大力支持。
个性学生的耐挫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关注学生受挫时的心理反应,通过及时疏导,激活他们的“抗逆力”。小山最大的问题就是暴躁易怒,在担任领读小组长时,他就曾与小组成员发生过冲突,产生过矛盾。同伴因为他“太凶”“太专制”而不愿配合,小山则认为自己一片好心,别人却不理解,因此与同伴的冲突升级。小山在冲突中产生自我怀疑,有了强烈的挫败感。我及时介入,进行心理辅导,激发他的内在优势因素(I am)和效能因素(I can)。我教给他一些做好阅读组长的口诀,如遇事冷静、有商有量、耐心倾听、相互尊重。有了教师的强力支持,小山的内在优势因素(I am)和效能因素(I can)被有效激活。
3.成功时提升效能。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小山转变的动态过程中,他总是能得到外界的肯定、期待、鼓励、赞赏,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批评、打击。他通过与老师、父母、同学的沟通、协作,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学会运用周边的资源,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实现自我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有效控制,与老师、同伴真诚地沟通,用温和的态度面对遇到的人和事。
优势视角是一个激发“抗逆力”的过程,它通过对人已有优点和能力的发现,进行深度培养,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个性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关心、关爱,更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并得到肯定或赞许。“优势视角”下的持续性肯定,激励他不断努力,不断争取,并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侯童,田国秀.学习困境学生:优势视角的解读与干预[J].少年儿童研究,2009(12):25-30.
[2]孟洁.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内涵探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1):55-64.
[3]何冰焰,张金峰,李悦欣.优势视角下我国留守儿童社会福利发展问题与展望[J].劳动保障世界,2019(23):18.
31165019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