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娅囡
摘 要:百万扩招计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高职院校引起强烈反响。当前,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不是完成扩招任务,而是提升扩招生质量。本文从国家重视、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提升扩招生质量的必要性,提出了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创新学生管理制度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引领变革为手段等提升高职院校扩招生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百万扩招 高职院校 扩招生质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方法,实现高职扩招100万人的目标,简称高职百万扩招。此次扩招首次将生源扩大到社会层面,成为稳定社会与促进就业的战略之举。伴随扩招生的涌入,高职院校教育难题凸显,提高扩招生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一、重视扩招生高质量发展
高职百万扩招倒逼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高职教育质量是对高职院校能否满足相关主体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擴招生质量。
(一)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内涵式发展,关注的是扩招生发展的深度。然而,简简单单的数字并不意味着扩招生获得高质量发展,扩招生不管是初次就业还是“回炉再造”都应该注重自我技能的提升,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多元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多元化发展,关注的是扩招生发展的宽度。根据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扩招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扩招生在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年龄阶段以及发展愿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扩招生自身需要多元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多层面、多样化的需求,也需要扩招生多元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扩招生发展的长度。美国著名的STC(从学校到生涯)改革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职院校要关注扩招生个人生涯发展,促进扩招生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扩招使退役军人、下岗工人、新型职业农民重返校园,为原本丧失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群体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为扩招生敞开可持续发展的大门,助推扩招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扩招生质量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扩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
首先,国家出台政策文件,提高高职院校扩招生人才培养质量。如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保障质量型扩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国家设置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9年国家设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237亿元,同比上年增加50亿元,为提高高职院校扩招生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二)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官方数据显示,至2025年,新领域的人才缺口预计高达950万,而当前退役军人约0.57亿,下岗职工约0.1亿,农民工高达2.88亿,原有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社会急需高职院校助力将扩招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变为人才福利,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难题。
(三)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
扩招生的涌入打破了高职院校旧有格局,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促进扩招生的定制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站位,充分发挥类型教育的效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承担起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三、提升扩招生质量的策略
高职院校要逐步形成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创新学生管理制度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引领变革为手段等五方面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打开扩招生职业发展的通道,促进扩招生高质量发展。
(一)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是提升高职院校扩招生质量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每类学生的特点才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首先,了解学生背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扩招生的教育、工作及家庭背景。分析各类扩招生的学习动机、认知特点,为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好基础。其次,了解学生能力。通过标准化测试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发挥潜能。最后,了解学生发展愿景。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二)分类制定培养方案
分类培养是提升扩招生质量的关键。美国社区学院依据扩招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指导、设置补偿性课程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分类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了借鉴。
首先,确定多样化培养目标。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扩招生的学习经历和发展意向,同时要面向社会需求。具体可设置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构建各类培养目标所需的能力标准,遴选适合的人学习适合的技能技艺,这样既保证了扩招生的利益,也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价值。其次,多元化设置课程。扩招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菜单。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水平差异,满足不同操作水平扩招生的学习需要;通识课程要符合国家要求,在保证开设足时足量必修课程的同时,鼓励高职院校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补习类课程不可或缺,开设这类课程能帮助扩招生补齐短板。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扩招生质量的重点。应认真贯彻专兼结合、校企共育的原则。首先,培养专业师资。可在省内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鼓励在应用型高校增设职业技术师范系,支持扩招生考取第二学位。其次,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在短时间内培养双师型教师困难较大,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校企师资双向流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解决师资难题,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在编制名额内有20%自主权招聘兼职教师的优势,聘任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能手来校任教。再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专业学历教育、教育学学历教育以及工作经历三方面设置入职门槛,使职教师资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先天条件。设置教师资格设定审查周期,促进教师素质知识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
(四)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是提升扩招生质量的突破口。首先,实行弹性学制、学期和学时,扩招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其次,建设学分银行,以学分为单位统计扩招生的学习成果。对于扩招生先前的学习成果,要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分认定。对于扩招生校内学习成果,可根据实计入个人学分银行,方便扩招生再次进入学校学习。再次,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其学会自我管理。在专业选择、课程选读、学分积累、就业创业等方面对扩招生予以耐心指导。通过扩招生参与制定学生规范等方式,引导其由单向的被动接受转向积极参与、理解认同、自愿遵从。
(五)信息技术引领变革
首先,发挥教学功效,实现“软硬兼施”。高职院校将网络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忽视了信息化软层面的建设。扩招完成后应在硬件投入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兼顾软件建设,加快符合扩招生学习需要的产品研发,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运用能力。其次,遵循职教规律,实现“教技融合”。信息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后可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增进师生关系,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内容碎片化、师生关系浅层化。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要符合扩招生的学习规律、高职教师的教学规律,不能使工具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是要体现使用者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郭文富.扩招百万呼唤高职院校建立新型质量保障体系[J].职教论坛,2019(7).
[2]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
[3]付雪凌.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
[4]石伟平,匡瑛.中国教育改革40年职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