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莉,杜红旭,周正国,李 铁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辽宁 大连 116011)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是气血虚弱、不和、阴阳失衡、五脏之气紊乱,邪气乘虚入体,破坏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气滞、痰凝、血瘀、毒聚等病理变化[1]。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由正气内虚、邪毒外侵所致,属于“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范畴[2]。众所周知,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居高不下。肺癌已是我国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血小板活化或者凝血功能下降,这导致肿瘤更加容易发生位置移动和复发,因此对此类患者采用固气补血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3-4]。笔者研究了攻癌固真汤对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所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72.38±2.13)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2.13±0.15)年;有吸烟史的47例;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lymph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Ⅲ期31例,Ⅳ期44例;病理分型可分为腺癌55例,小细胞肺癌11例,鳞癌5例,鳞腺癌4例。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57~86岁,平均年龄(71.78±2.33)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2.34±0.17)年;有吸烟史者36例;TNM分期Ⅲ期31例,Ⅳ期21例;病理分型可分为腺癌38例,小细胞肺癌8例,鳞癌4例,鳞腺癌2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气虚血瘀型:气滞痰浊、面黄消瘦、瘀血热毒、脉细弱等。西医诊断标准:肿瘤标志物升高2倍以上,经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TNM分期采用国际肺癌分析标准[6]。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结果为阳性,或者经皮肺活检或抽吸作细胞学检验阳性。排除标准:原发性肺癌;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者;外科手术治疗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补液及止痛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规格:0.25 g/片,批号 14102101)口服,0.25 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攻癌固真汤。具体组方:黄芪25 g,炒白术、茯苓各15 g,淫羊藿10 g,当归、川芎、刺五加各8 g,蜈蚣1条,中药的配制由本院李铁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完成,由我院中药房代煎,可根据需要每日服用2~3次,1剂/d,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估:根据卡氏评分(Karnofsky,KPS)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依据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病情、生活自理程度,总分为100分,10分一个等级,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若低于60分,许多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即无法实施。血液流变学情况评估:采用我院常用的血液流变仪器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治疗前后的变化。
1.4 疗效标准 将咳嗽、气短、胸痛、乏力等症状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若症状积分减少85%及以上的表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症状积分减少在60%~85%之间的患者表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症状积分减少40%~60%的表示有所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显著变化或者病情更加严重的则表示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病情均有所好转,并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33%高于对照组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增加;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52例患者用药时,乏力4例,脱发2例,贫血1例,关节痛1例,间歇性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75例患者中乏力5例,脱发2例,关节痛1例,间歇性肺炎1例,皮肤干燥2例,脱水1例,干燥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数专家认为肺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长期吸烟者可能引发鳞状皮癌等疾病,从而诱使肺癌发生[7-8]。另外,一些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也是引起肺癌的关键因素之一;最有可能还是遗传因素,有较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家族中有人患过肺癌的,其后代患肺癌的几率显著增高。肺癌患者中腺癌的发病率约占肺原发性肿瘤的40%,其中女性患者居多;而小细胞肺癌患者有90%及以上均有吸烟背景,40~70岁为发病较高的年龄段,且男性患者较多。
中医治疗肺癌强调以祛邪而不伤正为主要治疗原则,特别是近些年肺癌的治疗不单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大多是掺杂西医的治疗,更多是中西医结合治疗[9]。文中研究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吉非替尼是肺癌治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靶向药物,为酪氨酸激酶的一种抑制剂,临床上常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大的改善效果,适用于控制和缓解病情的恶性发展[10]。只是,本药在实际的治疗中,由于其半衰期太短,使其治疗效果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且用药过程中有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可能[11]。为增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在吉非替尼用药基础上给予患者攻癌固真汤联合治疗。
肺癌归为中医“肺积”范畴,且认为本虚标实是肺癌发病的主要特点,患者正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血液瘀滞,故多数患者均有气虚血瘀症状[12-13]。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也是肺癌的病理基础之一,而肺癌患者气虚血瘀证血液呈黏滞性、浓稠性、聚集性变化倾向[14],呈明显的高凝状态表现,机体免疫功能也常常不全,多表现为正虚邪实,故多主张以扶正祛邪,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研究遵循李铁教授临证的十六字“守住经方、辨证施治、注重效药、随症加减”原则[15]。选用川芎、当归、淫羊藿、茯苓、刺五加、白术、蜈蚣、黄芪等中药材制备攻癌固真汤,全方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温阳化湿,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肺癌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及血黏度[16]。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抑制癌细胞或者肿瘤复发,能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