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涵,陈 俊,徐 丹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腺体数目减少[1-3]。CAG病程漫长、久治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报道指出,大部分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会发生改变[5]。为研究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对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为本病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9.3±2.7)岁;病程4.1~15.0年,平均病程(7.9±2.1)年。观察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9.6±2.9)岁,病程4.2~15.3年,平均病程(8.0±2.4)年。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病理学检查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均呈阳性,满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无消化性胃溃疡、无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近3个月内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与抗酸药;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排除标准: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在本次研究期间,服用其他药物者;精神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主要药物:红参、香茶菜、麸炒枳壳;规格:0.36 g/片;国药准字Z20040003)4片/次,3次/d,连续服3个月。
1.2.2 观察组:口服胃复春片,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口服3个月。静脉注射苦参碱溶液(国药准字I-20083501)每次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注射2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忌饱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积分:主要有胃酸烧心、呃逆嗳气、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按照症状程度计分,重度症状计3分;中度症状计2分;轻度症状计1分;无症状计0分。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胃镜下溃疡、胆汁反流、充血水肿、溃疡、出血斑、糜烂等改善状况。血清胃蛋白酶原: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于清晨采集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经枸橼酸钠抗凝与离心后,使用全自动检测仪测定患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
1.4 疗效标准 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胃镜下结果显示,病灶均恢复正常;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阴性。显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胃镜下结果显示,病灶显著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幽门螺杆菌检测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或呈阴性,或快速尿素酶试验DOB值显著降低。有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与体征显著得到缓解但未完全消失,胃镜下结果显示,病灶有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幽门螺杆菌检测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剧。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酸烧心、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呃逆嗳气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胃镜下情况比较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观察胆汁反流、糜烂、溃疡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出血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镜下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比较
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CAG的主要特点是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6]。世界卫生组织将CAG称作胃癌前状态,特别是合并非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癌变几率增加[7]。CAG在中医学中归为“胃痞”“胃脘痛”范畴[8]。现代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饮食失调、情志郁结、外邪侵袭、禀赋先天失和,进而造成运化失司,中焦枢机不足,气血生化乏源,积食、瘀血、湿浊内阻、热毒等多种病理产物,滞于胃部,终致脾胃失养,诸症并发[9-11]。因而此病病机的重要之处在于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胃失和,标实是积食、心气郁结、瘀血阻滞与湿毒。因此,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健脾补气、清热活血。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复春片由香茶菜、红参、枳壳等中草药炮制而成。方中君药为红参,归肺经、脾经,性甘微苦,功善健脾益气,促运化而理升降,兼具补先、后天之本的效果[12]。臣药香茶菜可清热解毒、顺气活血[13]。枳壳佐之,止呕化痰,麸炒后药性温和,降低对胃的刺激[14]。诸药联合可健脾补气、清热活血,具有良好疗效,与姚鹏等[15]的研究一致。观察组患者胃酸烧心、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呃逆嗳气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胆汁反流、糜烂、溃疡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出血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显示胃复春片可消除病灶炎症,有效改善病灶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再生[16-17]。苦参碱是苦参果实、干燥根的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可减轻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18-19]。因此对于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改善食欲,使预后较好,但方中理气之品枳壳仅为佐药,对胃气上逆所致呃逆嗳气疗效较差,同时本方具有活血作用,因此对出血斑发生率的改善不足。
有报道指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与一些胃部疾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20]。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1]。胃蛋白酶原Ⅰ是评价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关键指标,胃酸分泌增多后,胃蛋白酶原I也会随之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者胃黏膜腺体功能破坏后,胃蛋白酶原Ⅰ急剧下降。胃蛋白酶原Ⅱ主要与胃底黏膜病变相关,其上升与胃底腺管萎缩、异性增生、或胃上皮化生相关。因此,CAG患者机体内的胃蛋白酶原亚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当出现CAG时,胃酸分泌水平下降,幽门螺杆菌滋生,因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明显下降,胃蛋白酶原Ⅱ明显上升,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因而会明显下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说明,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的含量。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苦参碱可抑制胃底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进而胃蛋白酶原Ⅰ分泌增多。另外,再加上苦参碱的抗炎、减轻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引起血清胃蛋白酶原Ⅱ分泌减少。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研究中入选的病例有限,未对CAG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区分,且随访时间短,可能对结果产生误差,故关于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CAG的疗效远期效果还有待于大样本和远期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联合研究,延长随访期限。
综上,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可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