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1-03-16 09:02马淑红蒋一凡
陕西中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腓总神经疗效

崔 志,蔡 华,马淑红,蒋一凡,王 刚,陈 佳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据相关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高达10%,且病程越长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概率越高[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根据相关中医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厥证”“痹证”范畴。阴虚日久伤阳,脉络瘀阻,气虚无以行血,而致肢体疼痛、麻木[2-3],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痰瘀阻络、气阴两虚、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脉络,可累及脾、肝、肾等脏腑。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本与变之不同。目前还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与特效药物,有研究发现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4]。鉴于此,本次研究采用芪明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女性14例,男性2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9.23±2.8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6±1.12)年。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27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0.22±2.46)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2.37±1.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获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5]诊断标准;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60 mmHg;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存在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伴有心、肾、肝及脑等严重疾病者;合并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脊髓疾病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资料缺失及中途退出者。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如腺苷甲钴胺、维生素B1等治疗,运动锻炼与饮食指导,将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2.1 对照组:予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10910040)静脉滴注治疗,每次给药剂量为8 mg,1次/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明颗粒(主要组成药物:枸杞子、地黄、黄芪、蒲黄、葛根、水蛭、决明子、茺蔚子等;规格:4.5 g/粒,国药准字Z20090036),4.5 g/次,3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检测:于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患者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进行测定。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指标进行检测,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5 ml空腹静脉血液,分别采用ELISA试剂盒、化学发光仪对NF-κB、Hcy进行检测。不良反应:在治疗阶段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6]。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除,且SNCV、MNCV提高>5 m/s则表示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SNCV、MNCV提高3~5 m/s则表示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表示为无效。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比较 两组治疗前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SNCV、MNCV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腓总神经SNCV、MNCV水平与正中神经SNCV、MNCV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比较(m/s)

2.3 两组患者血清Hcy、NF-κB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Hcy、NF-κ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Hcy、NF-κ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中Hcy、NF-κB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NF-κB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尿常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40)。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微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其中以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早期多表现为代谢紊乱,后期多为微血管病变。国外研究显示,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原因,当肢体出现血管病变时,会使得神经组织局部发生微循环障碍,影响到神经营养供应及其细胞代谢,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

现阶段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物为抗氧化物、血管扩张剂、蛋白非酶糖化抑制剂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比对照组高,与李国菁等[8]研究结果符合,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此病上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西医治疗时选用尼莫地平,作为一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够促使患者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加快微血管生长,对钙内流进行阻滞,发挥抑制神经异常自发性活动与细胞去极化功能[9]。同时还能够加快神经血管扩张,提升神经血流量,有助于形成侧支循环,缓解神经组织缺氧与缺血症状,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0]。胡一俊[11]表示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患者的神经细胞代谢功能。彭少林等[12]研究指出,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改善糖氧化利用与有氧代谢,对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与王小丽等[13]研究结果类似,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消渴积久、气阴不足、阴虚火旺,使营血亏损、血运受阻,致脉络不通、营养难达,故治疗上多以舒筋活络、止痛活血等治疗为原则[14]。芪明颗粒是通过现代提炼技术将枸杞子、地黄、黄芪、蒲黄、葛根、水蛭、决明子、茺蔚子等多种中药提炼制成中成药物,方中葛根、黄芪、枸杞子、地黄具有滋养肝肾、益气生津的作用,决明子、茺蔚子、水蛭、蒲黄具有化瘀、活血、通络的作用,全方共起活血通络、滋养肝肾及生津益气之功效,可保护血管、血液、视网膜及视神经等,具有标本兼治作用[15]。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与黄芪甲苷,地黄中含有的梓醇,能够发挥降血糖效果,而葛根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升高,枸杞子中含有的枸杞多糖,具有抗脂质氧化与降血糖效果。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Hcy、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cy水平持续上升会对人体血管造成损坏,阻滞血液循环,并且还会影响到凝血机制,形成血酸,诱发多种并发症,而NF-κB作为一种早期转录因子,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会被激活而升高,并且会对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行诱导,促使血栓形成。芪明颗粒能够促使微血管高通透性下降,改变血液流变学,对多元醇通路活跃异常进行抑制,提高微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程度,同时能够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症状。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猜你喜欢
腓总神经疗效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