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琴霞,李雅静,王 霞,李 娟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江苏 南京210009)
黄体功能不足(Luteal phase defect,LPD)又称为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在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的孕激素等物质不足,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失调、早期流产或不孕等[1]。文献报道显示,育龄期女性LPD患病率约5%,3.5%~10%的不孕症及60%左右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伴有LPD[2]。目前,临床对LPD所致月经失调多依靠补充孕激素等调节,但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极易复发,故越来越多学者主张中医药结合西医治疗。LPD无中医对应病名,但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经早”“崩漏”“不孕”等范畴,发病机制与肝、脾、肾等功能有关,其中“肾虚”是其关键病机。补肾固冲汤有补气健脾、益肾安胎之功,对习惯性流产、月经紊乱等肾虚相关妇科病症疗效颇佳,但对LPD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取补肾固冲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LPD所致月经失调,并尝试从临床症状、性激素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变化,探寻LPD后月经失调的有效治疗方案,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LPD性月经失调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94±4.62)岁;病程6~48个月,平均病程(19.21±5.64)个月;临床症状中月经紊乱44例,不孕5例,习惯性流产6例。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9±4.37)岁;病程6~42个月,平均病程(18.73±5.42)个月;临床症状中月经紊乱44例,不孕3例,习惯性流产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通过,患者本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3]中对LPD的诊断标准;近期无妊娠计划者。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月经不调肾虚证的辨证标准。主症: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淋沥不畅,经量多或少,经色暗,经质稀薄;腰骶酸痛。次症:性欲减退,耳鸣或耳聋,头晕。舌脉:舌色黯淡,舌苔薄白,脉沉腻。符合主症及至少1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重要脏器系统疾病者;因恶性肿瘤、生殖系统疾病、脑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疾病所致月经不调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及高泌乳素血症者;近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过敏体质或既往多药过敏者。剔除标准:研究期间因依从性差未能完成疗程80%以上者;因特殊生理变化、严重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不宜继续临床试验者;各种原因导致疗程中断或中途自行退出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于月经周期第5 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规格:1 mg×21片/盒,产品批号 B14202007142),1 mg/次,1次/d;第21天时增加醋酸甲羟孕酮片(规格:2 mg×100片/瓶,产品批号 B14202003189)口服,4 mg/次,2次/d,维持服用至月经周期第28 天后停药,此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固冲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菟丝子、山萸肉、生地、山药、旱莲草各20 g,制首乌、白芍、太子参各15 g,女贞子、地骨皮各12 g,枸杞子、当归各10 g,川芎、丹参各6 g,甘草5 g。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15 g;兼血热者加茜草12 g,地榆15 g;兼痰湿者加白茯苓、苍术各15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各1次温服,排卵期后开始服用,月经来潮后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文献[4]对“肾虚证”中医主、次症进行评分,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主症按2、4、6分赋分,次症按1、2、3分赋分,计算证候总积分。月经症状评分: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及色质4个方面,单项按0~3分、4级赋分,总分0~12分。高相评分(HPS):包括黄体期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类型、高温期持续时间、高低温相差与高温变动,总分10分,得分越高则黄体功能越好。性激素指标检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于月经周期第3天晨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放射分析仪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2,E2)、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与催乳素(Prolactin,PRL),于基础体温上升第7天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血浆cAMP、cGMP检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晨取空腹静脉血3.0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cAMP、cGMP水平,并计算二者的比值。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和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胃肠不适及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等。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疗效标准。痊愈: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经色质等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经期及经量等改善,其他症状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评分及BBT高温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症状评分、HPS评分及BBT高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S评分及BBT高温时间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及BBT高温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E2、P、LH、FSH及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E2、P、LH高于对照组,PR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cAMP及cAMP/cGMP比值下降,cGMP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比较
2.5 两组安全性评价结果比较 对照组2例胃肠不适,不良反应率4.55%;观察组3例胃肠不适,1例乏力,不良反应率为9.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
LPD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卵巢血供不足、黄体形成缺陷、性激素紊乱、高PRL血症、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5]。鉴于单纯西药治疗LPD的缺陷或不足,中医药因具有整体调整和标本兼顾等特色,副作用少且停药后不易复发,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中医学认为,肾虚乃LPD的病之根本。肾藏精,主生殖,乃天癸之源,冲任之本及气血之根,肾之气血阴阳失调,天癸不泌,冲任不通,则经血不调,故有“经水出诸肾”及“经本于肾”等理论[6]。因此,治疗本病当以补肾为主,调补冲任。本研究拟取补肾固冲汤加减治疗,方中菟丝子甘温,归肝、脾、肾经,可温肾扶阳而助阴长,有滋补肝肾、固精益阴之功;山萸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二者合而为君,共奏补益肾精之功。生地入肝肾两经,可滋肝肾之阴,又可清热凉血;女贞子及旱莲草填补肾精而不滋腻;枸杞子、制首乌与白芍平补肾气、滋肾柔肝、补益精血,共为本方之臣。太子参与山药双补气阴;加川芎、丹参、当归活血理气,以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温养流动之机;以上共为本方之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固冲、养阴生津、养血调经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菟丝子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刺激卵泡发育及黄体形成;女贞子对于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有保肝、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7];白芍能够抑制平滑肌收缩,且可刺激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激素[8];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类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助于改善黄体血供[9]。
本研究结果提示补肾固冲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LPD性月经失调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月经状态及伴随症状。两组治疗后,HPS评分及BBT高温期时间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补肾固冲汤的应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黄体功能,调节月经状态。性激素状态是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直接指标,性激素异常也是LPD发生及发展的关键。其中,E2主要与卵巢功能有关,LH与FSH则可协同调节黄体形成及P的分泌,P可诱导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入分泌期,PRL过表达则可抑制LH与FSH的分泌,故E2、LH、FSH、P分泌不足及PRL过度分泌是LPD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进一步提示加用补肾固冲汤能够更好地调节LP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善性激素代谢状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任玲[10]研究亦表明,滋肾调冲汤能够调节LPD月经不调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用药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良好。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紊乱为中医肾阴虚的主要病机,而下丘脑-垂体-靶腺(如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轴功能紊乱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1]。cAMP与cGMP是调节细胞功能的重要物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拮抗,对维持细胞功能稳态,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且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平衡”有异曲同工之妙[1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是神经内分泌功能轴之一,参与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及多种功能活动的调节,虚证尤其是肾虚患者往往表现为HPT功能受抑制,可表现为cAMP及cAMP/cGMP升高,而cGMP表达下降。研究表明,肾阴虚大鼠的血清cAMP、cAMP/cGMP比值较健康大鼠明显升高,而cGMP水平明显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氧化应激指标密切相关,应用具有补益肝肾、益髓填精功效的左归丸治疗后,可有效下调cAMP/cGMP比值及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善肾阴虚症状[13]。动物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改善HPT轴功能抑制,调节cAMP/cGMP表达而发挥补肾作用[14]。何帆等[15]研究亦发现,左归饮可通过下调cAMP/cGMP水平而发挥补肾养阴作用,并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而发挥抗衰老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补肾固冲汤用于治疗LPD性月经失调可能对血浆环核苷酸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也是其调节患者机体阴阳失调的重要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补肾固冲汤加减能够改善患者月经状态及临床症状,其可能机制与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cAMP/cGMP失衡有关。观察指标有限、观测数据均为单次检验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