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方萍
(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100)
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及可治愈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力度的加大,提高了临床早期病变的检出率,也有助于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处理,易发展成宫颈癌,影响患者预后[1]。临床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子宫组织病变,导致CIN 及宫颈癌的发生[2]。临床将HPV 类型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高危型有20 多种,其中16 和18 型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类型,而低危型以6 型、11 型为主,可引发良性病变,从HPV 感染发展到CIN,再发展到宫颈癌要经历10 年左右的演变期,因此,了解不同类型HPV 感染情况,便于临床早期对宫颈病变做出准确判断,对早期预防CIN 及宫颈癌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3]。本文回顾性研究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0 月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00 例已确诊的CIN和宫颈癌患者,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HPV 分型检测,探讨不同类型HPV 病毒感染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0 月就诊的300 例已确诊的CIN 和宫颈癌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4]中CIN 和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准者;通过细胞学及病理学确诊为CIN 及宫颈癌。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癌细胞转移。②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41.25±4.21)岁;其中CIN Ⅰ级患者75例(25.00%),CIN Ⅱ~Ⅲ级患者148 例(49.33%),宫颈癌患者77 例(25.67%)。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此研究,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处理采集的检测样本为受检者的宫颈上皮细胞,使用无菌棉拭子进行采集,并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静置10 min,取出采集样本的棉拭子,并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 min,转速14 000 r/min。完成上述操作后,留取沉淀,并将其置于-70 ℃冰箱内保存。
1.2.2 PCR 技术进行HPV 分型检测主要针对于HPV亚型中的低危型HPV6、HPV11 及高危型HPV16 和HPV18 4 种类型进行检测,使用的试剂来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首先将样本从冰箱内取出,然后加入50 μL 裂解液进行裂解处理,将裂解液与处理后的样本溶液充分摇匀混合后,先进行加热处理,100 ℃加热1 min,然后再次进行离心处理,14 000 r/min,离心5 min,将适量(2 μL 左右)上层清液取出后,放置于反应管中,将此作为反应模板。然后进行PCR 检测,将温度调整为94 ℃,在5 min 内进行变性循环,共35 个循环,循环完成后,再将温度调整为72 ℃,进行5 min 的延伸处理。整个处理期间,注意要建立好阳性、阴性以及对照分析。最后,对PCR 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处理,置于2%琼脂糖凝胶进行30 min 的电泳,设置参数为8~100 V,然后使用凝胶成像仪在302 nm紫外线处进行观察,在紫外线下会发生溴化反应,DNA呈现红橙色的现象。根据对照分析,观察是否有红橙色光带,有红橙色光带者判定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年龄分布情况。②分析不同年龄患者HPV 分型结果。③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分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年龄分布情况CIN I 及CIN II~III患者中,发病年龄集中在20~35 岁,分别占比为49.33%及41.89%;宫颈癌患者中,发病年龄集中在36~50 岁,占比为38.96%,见表1。
2.2 不同年龄患者HPV 分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300 例患者中,HPV 感染213 例,阳性率为71.00%,其中20~35 岁共感染94 例,占HPV 总感染例数的44.13%(94/213),为感染高发年龄段。低危型HPV 6/11 感染的高峰年龄为<20 岁、20~35 岁,占这两个年龄段阳性总例数的53.13%(51/96);高危型HPV16 感染高峰年龄段为51~65 岁,占该年龄段阳性总例数的15.79%(6/38);HPV18 感染高峰年龄段为>65 岁,占该年龄段阳性总例数的40.00%(14/35);混合感染以20~35岁年龄段占比较高,占该年龄段阳性总例数的24.47%(23/94),见表2。
2.3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分型结果在CINI 组患者中,低危型HPV6/11 占比最高,为84.48%,显著高于CIN II~III 及宫颈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INII~III 患者中,以低危型HPV6/11 占比最高,为43.00%,其次为混合感染,为25.00%;宫颈癌患者中,以高危型HPV18 占比最高,为34.55%,其次为混合感染,为30.91%,见表3。
临床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最终有两种结局,好的结局是自然消退,坏的结局是发生癌变,渐变过程为CIN 发展到原位癌,再发展到早期浸润癌,最终发展为宫颈癌。由于宫颈癌的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因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逆转其结局[5]。可见,早期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对疾病预后有利。
表1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例(%)]
表2 不同年龄患者HPV 分型结果[例(%)]
表3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分型结果[例(%)]
HPV 存在于自然界,目前有多个亚型,是一种与皮肤或黏膜增生性病变有关的DNA 病毒,其中HPV6、11 及42 等均为低危型,不会产生癌变,常见于生殖道良性疾病中;HPV16、18 及31 等均为高危型,会产生癌蛋白,使得细胞周期失控进而发生癌变。宫颈癌发病与高危型HPV 感染有关,其以隐性感染为主,引发不典型增生,其他协同因子参与其中即可发生癌变[6-7]。但显性感染在临床易发现,因此不能忽视隐性感染者追踪,需加大筛查力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IN I 及CIN II~III 患者中,发病人群集中在20~35 岁,而宫颈癌患者,发病人群集中在36~50 岁。可见宫颈病变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加重,宫颈癌发展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从正常宫颈过度到宫颈上皮内瘤变,最后发展为宫颈癌需要5~10 年的渐变过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HPV 感染高峰年龄为35 岁以下,而与宫颈癌的高峰年龄相比,有10 岁以上的差异,但两类患者的发展时间相似。应当将36~50 岁的群体作为高危人群,给予重点防治宣教。同时从研究中可知,HPV 阳性率逐渐低龄化,低危型HPV 6/11 感染的年龄较低,峰值<35 岁,可见应当加强对年轻女性的健康指导,让年轻女性要注意生殖系统健康,并定期接受HPV 病毒筛查、宫颈细胞检查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HPV总感染213例,阳性率71.00%,且低危型HPV6/11 所占阳性例数比例为46.01%,而高危型所占阳性例数比例为53.99%,表明HPV 感染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持续升高。在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18 阳性率以宫颈癌最高,为34.55%,低危型6/11 阳性率以CIN I 最高,为84.48%,提示随着CIN 级别的增高,患者的宫颈病变越严重,高危型HPV 的阳性率也越高,此结果与杨惠霞等[8]的文献报道结果相符。有学者认为,宫颈的轻度病变主要由HPV感染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异导致,而增加机体抵抗力,HPV感染会消失,且细胞形态会逐渐恢复,反之,病情则会进展,而多数HPV 感染是短暂性的,是有持续HPV 感染才可引发宫颈癌[9]。有研究证实,年轻女性感染高危型16/18 更易引发宫颈癌,且年龄较大的女性,其发生宫颈癌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早婚及多产导致宫颈裂伤等,因此,对年轻女性的预防应在预防及治疗HPV 感染方面,尤其是高危型16 与18,检出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0]。PCR 检测技术是检测HPV 的良好技术,其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便于临床采用。但目前HPV 检测的成本较高,尚不能大面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中,临床应重视HPV 阳性患者的随访,加强关注力度。
综上,女性生殖道HPV 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HPV 感染与年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均存在相关性。临床对重点人群进行PCR 检测,再根据筛查结果,对高危型人群进行密切追踪,了解HPV 感染患者的转归情况,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