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静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甘肃 兰州 730050)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透明度下降或颜色的改变使其光学质量下降的一种疾病,是世界上首位致盲的眼科疾病,其大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且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明显升高,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对晶状体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有强光刺激、缺水、代谢异常等,其会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屈光改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失明[1-2]。目前临床中对白内障主要应用手术治疗,超声乳化术有较多的优势,该术式切口较小、不会损伤组织且能加快患者视力的恢复速度,但实际手术过程中其切口方式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有较大的联系。常用的手术切口方式为透明角膜切口和角巩膜缘切口,因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治疗后出现干眼症的概率较大,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而角巩膜缘切口对患者角膜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对136 例(144 眼)白内障老年患者应用不同手术切口位置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对患者眼压、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136 例(144 眼)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乳化术中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分为A 组和B 组,各68 例,A 组中(72 眼)男、女患者分别为38例、30例;年龄66~82岁,平均(75.42±4.63)岁;B 组中(72 眼)男、女患者分别为39 例、29 例;年龄65~82 岁,平均(75.64±4.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4]中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者;均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A 组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行角巩膜缘切口:术前充分散瞳,并进行表面麻醉,消毒术眼周围皮肤,冲洗结膜囊。剪开术眼12:00 位球结膜,将球结膜剪开4 mm 逐渐向穹窿分离5 mm,采用超声乳化刀进入板层巩膜,下潜至透明角膜层区时将刀尖转向晶状体表面,同时进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水分离,超声乳化混浊晶状体核,注吸晶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吸除黏弹剂。B 组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透明角膜切口:术前充分散瞳,并进行表面麻醉,消毒术眼周围皮肤,冲洗结膜囊。采用超声乳化刀在患者患眼作板层角膜切口,长度约2.8 mm,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水分离,超声乳化混浊晶状体核,注吸晶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吸除黏弹剂,水密切口。手术完成后给予两组患者抗生素滴眼液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醒患者定期复查,避免引发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①应用眼压测定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的眼压水平进行测量并对比。②采用智能视力检测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 裸眼视力进行测量。③术前及术后7 d 用毛细管法采集患者的泪液,经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泪液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趋化因子-10(IP-10)。④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切口刺痛、局部水肿、异物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眼压、裸眼视力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眼压、术后7 d 裸眼视力均升高,A 组眼压低于B 组,裸眼视力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压、裸眼视力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眼压、裸眼视力比较()
注:与术前比,*P <0.05。1 mm Hg=0.133 kPa。
2.2 炎症因子术后7 d 两组患者泪液中TNF-α、IP-10、IL-6 均较术前升高,A 组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并发症A 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术前比,*P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P-10:趋化因子 -10;IL-6:白介素-6。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超声乳化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切口位置可以将其分为透明角膜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经研究证实,切口位置的不同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的影响[5]。
应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过程中无需烧灼,也不需将球结膜剪开,术中有较小出血,比较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并且不会对患者组织造成损伤,对于青光眼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种方法也有缺点,其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恢复速度较慢,另外其神经末梢比较敏感,术后会出现不平整,当其眨眼时会有异物感且会流泪等,同时切口要多次使用水化密封[6-7]。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需要剪开球结膜进行烧灼,但是其不需要对切口进行水化密封,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切口有球结膜覆盖,所以术后刺激、感染的发生率较小[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且患者术后眼压低。本研究中,A 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原因可能在于角巩膜缘切口可以降低对患者泪腺和泪膜功能的影响,且能减轻对患者角膜的损伤,能较好地保护角膜表面的连续性,加快角膜知觉的恢复速度,有效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9]。
对于眼科疾病患者任何手术创伤都会导致眼部出现炎症,患者眼表会产生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酶等炎症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干眼症状,同时手术对患者角膜神经造成损伤进而使其角膜知觉减弱,泪膜稳定性降低,TNF-α、IP-10、IL-6 水平的升高与术后视觉质量降低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A 组患者术后7 d 泪液中TNF-α、IP-10、IL-6 水平均低于B 组,由此说明应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泪液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原因可能是,角膜缘聚集着丰富的角膜干细胞,角巩膜缘为前房角的外壁,内有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等结构,此处切口可避免干细胞的损伤,患者术后产生的炎性症状相对较轻;另外,在超声乳化术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减少手术创伤并增加术后抗炎治疗,以期提高患者手术效果[10]。
综上,老年白内障病人应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可降低其眼压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