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龙
摘要:在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日常管理比较重要的内容是线损管理工作,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以及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配電网线损管理工作存在复杂性,造成线损情况原因比较明确。供电企业这一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参数指标,核对数据结果,准确区分线损原因,结合不同因素针对性管理,以此降低配电网线损程度。本文通过对配电网运行中的线损原因及其控制进行分析,结合线损原因,提出具体化控制措施,对配电网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原因;控制
电力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伴随其增容改造,电网实际覆盖面积逐渐增加,线路里程也在延长,因此配电网中的线损情况十分严重,已经成为配电网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配电网中线路损耗的原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网络架构的不合理性、变压器运行负荷存在不匹配性等,是造成线损的重要因素,分析线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措施,配电网节能降损是比较重要的举措。电力系统中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会不断降低线路损耗,为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利条件,提高配电网运行有效性。
一、配电网线损的类型分布分析
配电网线损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也就是理论线损、管理线损以及统计线损等。其中理论线损主要是指电网输送以及电能分配过程中,电网负荷情况以及供电设备的实际参数决定实际输送和分配程度,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理论计算;管理线损情况时在电力营销过程中,使用的装置或者是人为因素等误差原因造成的损失,这一损失也是可控损失。统计线损是指依据购买或者售卖电能表读数计算差值,也是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体现供电电量以及售电量部分的差值,这一计算数值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的重要依据。统计线损是理论线索以及管理线损的综合。定额线损也是目标线损,结合电网线损历史情况以及现阶段的实际水平,依据下一考核电网结构等计算出来[1]。
二、配电网线损的原因分析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损耗出现的原因在性质上,可以划分为技术线损以及管理线损,其中技术线损存在客观性,在配电网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理论损耗值,这一线损数值与电气设备的性能以及实际运行参数具有较大联系。管理线损是电网架构以及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性内容,相关人员管理缺乏规范性。但技术线损以及管理线损的出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改进,以此降低线路的损耗,使用这种方式降低运行成本,有效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
(一)电网规划存在不合理性
控制线损的重要措施是电网规划的合理性,供电企业结合区域实际用电情况,在详细调查之后,依据用电负荷以及电网实际能够承受的荷载,保证网络机构的合理化规划,但是相关供电企业并没有深入性的调查当地用电市场,以此电网负荷增长会超出预期限制,造成供电半径增加,供电负荷点以及中心产生偏离,近电需要远送,线路损耗情况增加。电网规划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变动,变电压以及线路截面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负荷增加会增加线路需要承担的荷载,造成严重的线损,增加成本[2]。
(二)管理制度影响
现阶段,相关制度缺乏完善性,实际管理效果并不好,电力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造成配电网线损难以控制,比较常见的问题有漏电、违章用电以及收费误差等情况,出现较高的电量损失率,针对损失电量的调查比较困难,调查力度较弱,出现比较严重的电力损失。
(三)配电设备应用原因影响
配电系统线路主要应用在企业以及居民用电传输中,因此实际产生的负荷并不大,但是在居民用电高峰阶段,负荷数值较大,居民在用电过程中,主要表现是时间上,具备集中性的特征,比如比较炎热的夏季或者是寒冷的冬季,一般使用电器制冷或者是取暖。配电网变压器容量需要满足高峰阶段的用电需求,保证配电网处于满负荷状态下平稳运行,保证安全性。在非高峰阶段结束后,会产生空载情况,这种负荷分布存在不合理性,这一过程中需要降低设备实际利用率。
(四)三相负荷存在不平衡性
伴随用户实际用电情况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三相负荷,保证三相负荷的平衡性,确保输配电过程的稳定性,在三相负荷平衡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不同季节用电情况也没有有效分析和调整,因此三相负荷的不平衡性较大,在线路中电流增大情况下,会增加电能损耗。
(五)计量装置存在不准确性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保证电能供应的效率以及质量,需要有效计量电能流量,这一过程中计量装置准确性比较重要。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计量装置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计量失误情况,出现计量数值不准确的情况,同时供电量会大于计量,大量电能损耗,这一原因也是配电网中线路损耗的重要因素。
(六)社会效益的制约因素影响
电力供应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企业本身具备基础公共事业的性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国家的管理,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将简单的营利为目的,而是将社会利益放在企业的首要位置,重视社会利益情况下,需要考虑地方经济的推动,满足区域范围内居民用电需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利益,将其作为企业重要发展方向,社会利益以及经济利益产生冲突过程中,需要将社会利益放在主导位置,这种情况会延长部分线路的供电距离,电力应用效果较低,造成电力资源浪费情况严重[3]。
三、配电网线损技术降损控制措施
(一)调节经济,实现有效优化
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电网的变化,不断调整系统运行形势,在合适时机投入补偿电容器,实现其中的无功平衡。有效发挥变电站的有载调压变压器作用,实现了经济调压,保证了负载功率不变,增加线路中的电压,有效降低线路电流,这一过程中也会降低线路损失。在配电线路中电压实际允许波动范围是标准电压的上下7%,在低压线路中电压实际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上下10%。在线路电压运行上限或者是下限,线路实际电能损失存在差异性,电压高情况下损失也会降低,相反损失较高。在10kv配电线路中上限电压为10.7kv,其下限电压的主要数值为9.3kv,这一过程中可以输送相同的功率,使用上限电压相比于下限电压供电会减少,线路损失下降24%,利用0.4kv线路,使用上限电压完成供电,相比于使用下限电压完成供电,会降低电能损失33%。在线路负荷的高峰阶段需要提高电压数值,在低峰阶段需要控制电压不能升高。在配电网线损管理过程中,密切结合调度管理,增加电网的经济效益[4]。
(二)保证变压器容量以及安装位置的合理化配置
在配电变压器合理化配置过程中,其容量是变压器经济运行的重要要求,变压器容量较小,会造成负荷运行情况,增加其中的过载损耗,变压器容量较大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合理情况,难以充分利用变压器,增加其中的空载损耗。结合实际负荷情况,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保证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的状态中,降低其中的损耗。这一过程中需要合理化选择变压器的实际安装位置,将其安装到用电负荷中心中,改变配变的负载情况。增加布点数量,保证配变更加靠近负荷中心,配变负载需要保证处于经济额度之中,以此提高过程中的经济性,提高用户端电压的合格率[5]。
各相负荷要有效分配,保证三相负荷处于平衡状态,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下,会增加过程中的线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相负荷处于不平衡状态,其中各相负荷电流不对等,互相之间产生不平衡的电流,这种不平衡的电流在相线上出现损耗之外,会在中性线上造成损耗,这一过程中会增加总线损[6]。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变压器的各相电流,保证其处于平衡状态,使用这种方式降低线损。通常情况下配电变压器出口位置的电流不平衡度需要小于10%,这种不对称负荷造成的供电线路损耗增加,会与电流中的不对称程度形成正比。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中,线路中的不平衡电流产生的线损数值较大,保证变压器三相电流逐渐趋于平衡,使用这种技术具有较好的降损作用[7]。
(三)配电网无功补偿措施
在相关标准要求下,功率会由于数值补偿高低,分析过程中的经济性,满足相应要求。在补偿过高情况下,投资成本较高,缺乏经济性,过度补偿又会增加线损,补偿较低难以达到降低线损的需求。在补偿过程中,需要遵循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使用集中以及分散相结合的补偿措施,针对新建变电所的运行设置补偿电容器,在变电所处于无功不足情况下,中增加电容器,实现集中补偿。10kv线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战队功率因数低以及无功负荷大的部分安装补偿电容器,实现分散补偿。10kv电路的应用,需要分散安装电容器,主要优势是补偿配电网以及变压器使用的无功负担,有效降低线损,提高电压水平。分散电容器组通常是安装在线路分支上,主要放置在距离线路首端位置一半位置左右,安装位置的电压水平需要小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值,其中每组容量设置相应的数值[8]。过程中合理化的配置补偿无功,有效提升10kv线路中的功率因數。
四、配电网线的损精细化管理技术措施分析
(一)电网结构的合理化配置
配电网技术改造过程中,保证配电网科学化规划,逐渐细化配电网结构,定期调整和编制。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以及村镇的实际布局,依据配网改造工程,结合用户实际用电特点,保证规划供电范围的合理化选择,设计科学性的供电路径,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降低其中的电能损耗。在区域供电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用户分布以及用电特征等保证合理化配置配变容量以及数量等,通过新型节能变压器的使用,控制器空载、轻载以及重过载程度。结合经济电流的实际密度选择合理的导线截面,在投资成本确定情况下,确保输电容量以及电压质量等。除此之外,合理化设置计量点,保证配电网网络三相负荷的平衡性,制定黑化的无功补偿措施,实现无功就地平衡,降低电源侧输送的无功电力[9]。
(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水平提升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逐步配变,实施自动化抄表,保证全覆盖,增加居民用户远程自动抄表的力度,完成线损的实时统计,为其具体化分析提供重要支持,降低人工抄表中存在的错抄以及漏算发生率。在智能化电网发展过程中,构建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点能量数据管理中心,保证实时监督以及管理计量设备工作情况以及用户用电情况,及时查找其中的用电异常原因,降低由于装置故障产生的电能损失[10]。
总结:
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承担的责任逐渐增加,在增加供电量同时,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电力部门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有效性,需要将节能降耗作为工作重要目标,配电网线路损耗的有效控制意义重大。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背景下,配电网线损情况逐渐获得有效控制,新型化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大幅度降低线损,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疏奇奇, 肖坚红, 任玮蒙,等.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线损分析方法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8, 000(003):28-31.
[2]赵磊, 栾文鹏, 王倩. 应用AMI数据的低压配电网精确线损分析[J]. 电网技术, 2015, 39(11):3189-3194.
[3]梁展俊. 10kV配电网线损实时监测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 2019, 000(004):124-127.
[4]姜全坤, 李英娜, 李川. 改进PSO优化RBF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J]. 信息技术, 2019, 43(05):69-72.
[5]唐晓勇, 江亚群, 黄纯,等. 改进ASMDE算法和RBFNN的配电网线损计算[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 13(13):245-245.
[6]魏梅芳, 胡毕正, 庞文龙,等. 基于动态三相不平衡度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研究[J]. 陕西电力, 2020, 048(002):104-108.
[7]夏澍, 王乃盾, 史媛,等. 电缆配电网的线-变-表拓扑异常辨识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 47(011):44-50.
[8]张永康, 张王俊, 潘晔. 基于虚拟用户拓扑等值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J]. 电子设计工程, 2020, 028(009):103-106,111.
[9]何艺, 陈俊. 基于GMDH算法的配电网线损数据预处理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9):42-46.
[10]谢荣斌, 杜帆, 程湘,等. 三相不平衡及谐波对三相四线低压配电网线损的影响[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0, v.48;No.567(21):28-36.
3529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