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舵 舒洁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在此次疫情的防控当中,新媒体的表现应该说可圈可点,它除了完成传统的信息发布、舆情监测、教育科普工作以外,还在建立信息网格平台、协助联防联控工作、搭建医疗救助通道、实现科学精准防控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媒体的表现作为切入点,着重梳理、分析和探讨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主要应用路径,以期更好地为缓解公共危机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精准防控 、应急管理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本次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防控难度高,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2]属于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普通的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突然爆发的信息流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短时信息混乱,往往会给正常的危机处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下,新媒体凭借及时的信息传递、多元的信息渠道、灵活的交互方式、高效的传播效率,成为重要的危机应对工具。除此之外,与大数据、智能云等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新媒体在建立信息网格平台、协助联防联控工作、搭建医疗救助通道、实现科学精准防控等方面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构建综合传播矩阵,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切、对事件真相的关注、对防控知识的渴求而形成巨大的信息需求。[3]传统媒体囿于信源渠道、制播方式、媒介资源等问题,在发布信息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反观新媒体在信息发布过程中的优势就相对明显:一是传播速度快。借助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载体,新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事件进展、官方声明、现场实况等重要信息。二是信息来源广泛。智能终端技术门槛和消费门槛的降低,使得公众可以轻松的转化成为信息发布源,在官方信源信息缺乏、传统媒体难以到达的第一现场,这些分散的信息源可以很好地成为信息发布的有效补充。三是设置报道专题,呈现事件全貌。新媒体可以广泛运用新闻时间线、数据图表、关键词分类等方法策划并设置相应的报道专题,使受众可以及时掌握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全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许多新媒体就专门开辟了抗击肺炎的专题,设置了诸如:战疫进展、百姓问答、新闻发布、民生焦点、捐赠公示、复工指南等具体条目,这样公众就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进行查看。四是构建综合传播矩阵,增强实际传播效果。新媒体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可以综合借助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直播互动等方式构建立体综合的传播矩阵,使得原本分散的传播手段凝结成为合力,从而大大增强实际的传播效果。五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相对比较关心与自身利益有关的新闻及信息。新媒体本身差异化、分众化的传播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公众需求。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当中,不少新媒体就专门设置了周边疫情相关栏目,受众可以方便的查询到自己所住小区周边的疫情发展情况。
二、建立信息网格平台,满足联防联控要求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中,由于疫情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危害性较大,政府通常会提高防控等级并及时采取联防联控等紧急措施,但是通过普通的政务服务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搭建符合联防联控要求的信息网格,此时借助新媒体建立网格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快速建立组织社群。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工具各级政府、社会机构、群团组织可以快速地建立横向协调、纵向隶属的组织关系社群。在这个社群当中,每一个客户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化网格节点,各联防主体在清晰分辨各级各部门的组织关系的同时,可以在各个节点之间迅速开展联防部署,完成防控工作。这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分区分级、部门协调、分工协作的联防联控工作要求。其次,高效完成信息传递工作。在联防联控工作中,信息传递的效率至关重要,任何的信息延误、迟滞带来的后果都是致命性的。新媒体能够实时追踪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在指挥调度、数据统计、信息疏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保防控指令及时准确下达。在上情下达的同时新媒体在下情上传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渠道,新媒体可以对信息进行多口受理,保证基层信息可以应收尽收。凭借交互传播的特性,新媒体还可以及时将处理措施和反馈意见进行传达。
三、实时监测环境舆情,清除网络谣言毒株
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爆发的初期,也是网络谣言的高发期。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现实信息困乏之间形成巨大的矛盾,各种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公众需求的急切心理趁虚而入,容易造成舆论场的混乱。[4]如不尽快澄清事实,加以引导,网络谣言就会像病毒一样快速复制,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针对网络信息,可以运用新媒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鉴真辟谣:一是识别网络谣言,加强危机预警。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手段新颖、形式多样,普通民众辨别能力不高很容易轻信。借助新媒体信息渠道多元的特性,可以对消息真伪进行快速验证,对于危害程度较轻的谣言及时识别并加以清除,而对于危害程度较重的谣言则需要加强预警,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社会恐慌。二是梳理事件流程,阻断谣言信道。相当一部分网络谣言并不是源发性的,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简单化解读、碎片化解读甚至信息误读造成的。消除谣言就亟需梳理事件流程,还原事实全貌。借助新媒体综合立体的传播效果,可以完整呈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帮助公众全景式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事实真相,从而有效阻断谣言的传播信道。三是呈现专家观点,培养理性思维。与普通的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社会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事件爆发的初期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过多地观点讨论可能会造成公众认知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专家的观点,并适当加以梳理,帮助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件真相。通过这种梳理公众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可以被快速培养,再次面对谣言时也会形成相对应的免疫能力。
四、提供在線医疗服务,搭建患者救助通道
为了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通常会采取隔离、留观、封禁等紧急措施。同时随着医疗资源的收紧和集中统一调配,使得普通民众的一般性医疗需求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满足。而在线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形式。它可以提供在线咨询、诊疗施治、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民众只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就可以方便的接入。与此同时,新媒体还可以帮助患者搭建救助通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打乱了正常的医疗诊治秩序,造成短时间内的医疗资源紧张。一些急慢性病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出求助信息,从而及时获得施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线下交叉感染风险。除此之外,长期的隔离留观加上对疫情疾病等的恐惧,部分民众可能会出现紧张、失眠、焦虑、恐慌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干预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由此而引发的各种非理性行为。这不仅关乎着民众的心理健康、社会的稳定,更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防控大局。在严格管控的情况下,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心理问题发现、远程诊断、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就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频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和新媒体展开合作开设了专门的咨询接口,例如北师大心理医护专线和清华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就在今日头条入驻,可以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五、嵌入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科学精准防控
新媒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在与其他数字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它也在不断拓展着自身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一是数据采集,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费时费力,并且具有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而通过微信、APP等新媒体接口,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录入。本次疫情当中,不少城市都先后使用二维码进行信息的登记和录入,记录包括身份信息、电话、家庭住址、是否有密切接触史在内的重要数据,这为精准科学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信息共享,数据在采集之后通过预先嵌入在新媒体之中的智能云技术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的保存与共享。经过授权的部门和社群就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快速调用信息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这极大的缓解了信息不畅带来的沟通风险。三是预测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和发掘事件发展的趋势,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不少新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实时通报确诊病例的数量变化、疫情分布位置、患者密切接触史、确诊感染者行动轨迹等。百度更是专门开发了“疫情迁徙地图”,只要依次输入某一城市的“迁出目的地”或“迁入来源地”后,即可查看该城市春运期间迁出、迁入人口的迁徙趋势。这些都为科学地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四是精准防控。在联防联控过程中,不少城市相继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推出了电子证照。企业复工、公众出行都需要凭码完成。电子证照只要申领,就会在信息化网格中被激活,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公众的出行时间轨迹等信息都会被完整记录。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便可以及时进行追踪和溯源,这极大的提高了防控的效率。对于指导复工复产、人口迁徙、物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新媒体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综合运用新媒体受众多元、渠道广泛、交互传播、易于融合的特性,不断挖掘其在应对和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R].新华网,2020年2月23日.
[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04):1—6.
[3]赵润娣,黄雪凤.公共需求视角下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问题探析[J].现代情报,2020,40(06):27-37.
[4]季良纲.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策略分析[J].科普研究,2020,15(01):47-51+106.
作者介绍:
张舵,男,(1988— )陕西潼关人,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舒洁,女,(1980— )北京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行政文化。
355150190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