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澄清和消除了国际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多误解。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入手,揭示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基本内涵
分类号:D6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已经产生。从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发表《乌托邦》到现在,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500多年间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也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写下《乌托邦》,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羊吃人”“圈地运动”的时代。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英国,贵族、地主们为了谋取利益圈地养羊,农民被强行赶出土地,所以莫尔虚构出一个叫“乌托邦”的岛国,幻想在那里能够建立一种人人快乐、人人劳动、产品共有的理想社会。以乌托邦为标志,空想社会主义诞生。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顶峰,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们都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憧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天才预测,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进行了无情揭露。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且从1825年开始,在资本主义社会每隔8-10年就会周期性的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混乱。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块理论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思想写进《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1516年《乌托邦》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用了3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此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不平衡矛盾日益激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和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逐步从西欧转移到俄国。列宁在革命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取得胜利。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转变。十月革命也掀起欧亚革命高潮,一大批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共产党在东西方建立,并且开始领导本国人民进行反帝反殖民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共产党参与其中,并切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包括罗马尼亚、朝鲜、蒙古、中国等等,社会主义一下子从一个国家发展到了十六个国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遭到颠覆、改旗易帜,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到了重大挫折,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一下子又从十六国减少到五国。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当时的欧洲社会,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日子非常艰难,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研究如何让无产阶级过上好日子,因为无产阶级是最穷的,如果他的日子能过好,那全人类的日子也都过好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可以概括“人的解放学”,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要弄明白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直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这是研究人类解放的起点;其次还得有一个中介,我们需要研究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所以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那研究的终点是什么呢?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终极目标。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意义。因此狭义上来说科学社会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所以科学社会主义也应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研究,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经过170多年的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付诸实践的丰富经验。那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世界庄严宣誓,中国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讲“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國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这就等于告诉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始终坚持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辩证处理好了“不能丢”与“丰富和发展”的关系,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佚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及精神实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韩振峰.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3]王怀超 秦刚.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 2017.
[4]高放 李景治 蒲国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 2014.
作者简介:牛晓春, 1984年出生,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学历,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
197250078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