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分析

2021-03-16 09:18付雪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工作,对我国百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具有关键影响。现阶段,在基层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基层社会治理办法的不断优化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社会治理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导致治理难度较大。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的深入分析,可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方向,促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论纲;基层党组织;政治主体

分类号:D630

引言

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过程以及政治功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的关键内容,也是分析论纲内容的要点所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应以明确政治主体和政治客体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社会的政治结构,进而明确各部分结构应发挥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促使基层社会治理高效有序,更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要求。

一、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的关键作用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理论用于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而此类问题涉及基层社会结构的优化、基层组织单位的工作导向以及基层群众的福祉等内容,对社会发展的质量具有关键影響。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可有效体现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满足现阶段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从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与此相关的政治学理论更像是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良好有效的建议的同时,也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多为各区域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服务机构的参与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可得到有效的施行,一些问题也可被及时发现,并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这种社会治理的作用相对直接,对基层社会治理质量的影响也较为明显。除此之前,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政治学理论可为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促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具创新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适应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论纲分析

1.政治主体及客体分析

在基层社会治理政治学理论中,政治主体一般指基层党组织,政治客体一般指与区域公共服务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而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公共事业单位共同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般基础,并促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小,为普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从政治主体的治理工作角度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有效领导,更需要有效的责任意识,基层的政府机关单位可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作用,建立起从政府到社会,从社会到基层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并且在党委的领导下,促使政府的责任意识更强,责任落实得也更为具体。从政治客体的角度分析,政治客体多为公共事业服务单位,此类单位的职能权力范围有限,主要突出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性质,而加强服务性也是提供此层级治理水平的关键方法。政治主体是治理行为的发起者,而政治客体是治理行为的实施者,两者需要密切配合方可促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安全高效。

2.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过程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应基于基层社会群众的主观意愿,但主观意愿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生活元素的需求发生改变。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过程主要体现在治理手段的调和方面,而这种调和的手段恰好可与基层群众的主观意愿相适应,这种主动调和,并将治理的办法落实到具体的意愿层面的方法也更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的人民主权特点角度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家所做的一些事情均是为人民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即为基层社会治理,并运行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此种优势会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促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符合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的新要求,并可将基层社会治理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参考和新途径。

3.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

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主要与基层社会的分化治理和基层社会的组织化治理,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应避免分化,也应将社会治理去组织化。这种治理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出现突出性质的个性利益行为,可促使人们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形成高效有序的、存在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利益生活纽带。这种纽带使基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再被孤立,而是在一种重视、被关怀的氛围中,获得较好的发展体验,这种体验会直接作用于社会治理的各环节,促使社会治理工作可与基层群众的社会发展意愿结合起来。更为关键的是,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这种政治功能作用下,社会发展会出现共同的目标,这个共同的目标会引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朝着更具体的方向进行优化和发展,也促使社会治理工作更符合社会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

三、结束语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以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理论为基础,对政治学理论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论述,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结构、组织原则、治理方法以及治理目标等。现阶段,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理论相对成熟,但仍需要结合治理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优化治理办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白孝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N].人民公安报,2021-04-04(003).

[2]刘平.“两邻”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N].沈阳日报,2021-04-01(008).

[3]孙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发挥融媒体的作用[N]. 重庆日报,2021-04-01(014).

作者简介:付雪(1989.01-),女,汉,黑龙江省克山人,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学位,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管理学

3663501908251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