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究

2021-03-16 09:18吴雅琦高星荻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吴雅琦 高星荻

摘要:高校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它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良好的思想品德已经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高校管理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此教育目标下,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学生既能接受专业教育,又能接受德育教育,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分类号:G647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1深化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内在要求

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而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德育教育才能落实到位。如果离开德育教育,只用制度说话,靠行政命令来处理问题,就无法达到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对于高校管理工作,其管理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的行为品德;同时,也要将管理工作和立德树人的理念相结合,借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2加强高校管理服务建设的必要前提

高校的管理要全方位的开展,服务功能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各种需求,因此,要建设一个服务型的平台,在服务平台建设中,要把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指向育人,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进而发展全面的综合素质。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开展高校管理工作。

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教育是根基,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还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教师育人是教育的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教师的任务。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根本任务。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它对今后高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建立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

高校管理要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是服务,因此,管理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围绕学生的需求,坚持人本性的原则,这样才能把高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比如,高校要开展德育教育,一般情况下会开展校内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但是,有些管理者不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总是以管理者的想法出发,来设计活动内容,因此,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如果坚持人本性的原则,那么在举办活动之前,就可以首先进行调研,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这样就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2科学性原则

高校管理要以科学为指导,遵守客观规律,用严谨的态度来管理高校工作,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管理工作包括实践和认知两个方面,要用科学的认知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知,不断提高认知,深化高校管理工作的理解。高校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管理的方式及内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这是高校管理应该遵循的规律。

3整体性原则

高校管理工作是一项特别复杂和紧迫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繁重。为了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校管理要坚持整体性和协调性,把校内的统筹资源做好,让各个部门有机整合,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整体,才能落实高校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更好的完成全面人才的培养。

三、高校管理工作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情况

1高校管理人员育人理念淡薄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和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还是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树立关注度不够。比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以成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没有被列入考评范围。高校的这种考评模式,很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其它都不重要”的错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2强制管理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当今大学生思想新潮,很容易接受新鲜、刺激的事物,他们更追求自由、平等的关系。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把工作简单化处理,使用强制性或者命令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服从管理。这对于已经成年、具有完全自主能力和独立思想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激起大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反感。从而导致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也影响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甚至有些管理者不重视学生的隐私和尊严,严重到引发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产生。

3没有将立德树人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技能都是今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高校为了增加就业率,在教学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而忽略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虽然很多高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但是教育形式主要以说教为主,让学生很难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微乎其微,这就让高校管理者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精力去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

四、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开展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研究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让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長久的将这一理念落实下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对高校建设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出实用性强、可行性高的规章制度。另外,要将该制度在全校内推广实行,并且组织校内各个领导和教师参加学习,熟悉内容、掌握方法,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奠定好基础。除此之外,该项制度也要随着高校工作的不断开展而定期的完善和改进,让该项制度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2改变思想,自觉实行立德树人的理念

高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全面型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都要以立德树人作为行动的指导方针,让高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比如,高校每次在开展德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网络匿名投票的方式,把大學生的需求、生活习惯、爱好等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大学生的情况,让德育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温和处理问题,秉着尊重、平等、友好的态度去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中去。

3创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将德育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培养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的认同感,既要内心接受,又要付之于行动,进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高效管理人员要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进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要充分利用学生当中的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定期开展各个学院、班级之间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实践活动中认知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的学习当中,以及今后的工作当中养成自觉遵守规章指导的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4规划职业生涯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职业的规划都在提前,有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开设了帮助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时,就可以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职业规划当中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可以减轻管理工作的压力,方便管理工作的展开。因为高校设置了很多类别的专业,因此,高校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别来开展教育工作。例如,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要以“严谨认真,准确无误”来开展主题;对于机械制造的学生就要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主题开展活动。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职业规划中,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之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高校管理者要建立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灵活开展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和谐、友爱、尊重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耀雯 .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 [J]. 求知导刊,2016(35):79-80.

[2] 魏弘,张一梅 .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探讨 [C].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17.

[3] 张科 .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探析 [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98-101.

[4] 何佳赢,何慧星,卿涛.新时期学生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4(8):34~41.

[5] 王元.大学生立德树人理念养成探究[D].渤海大学,2015.

[6] 金更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J].新西部(理论版),2013(7):102~103.

作者简介:吴雅琦,(1988.11.30-),女,回族,河南邓州,初级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

高星荻,(1991年12月17日-)女,汉族,南阳市, 助理讲师 ,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文学,播音方向。

3332501908299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