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朱晓亭
摘要:目的:判断EBV-DNA监测诊断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方法:院内所纳入的IM者,有89例认可研究,均在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入院,为达到研究目的,均对其进行EBV-DNA监测,后对其单独进行EBV咽拭子核酸监测,观察诊断结果。结果:入院次天、一周时,对于IM的阳性检出率数据,在EBV-DNA检测后数据达到98.88%、55.06%,比EBV检测(88.89%、34.83%)高,P<0.05。结论:单纯EBV咽拭子核酸监测所达到的敏感度低,而进行EBV-DNA监测,能得到较高阳性检出率,对于IM诊断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EBV—DNA;诊断价值;阳性检出率;IM
中图分类号:R557.3
IM,有极强传染性,在EBV感染后出现。IM,多发于儿童,青年群体常见,较长潜伏期。IM症状不明显,但若控制不当,会有脾破裂等事件,也会有致死情况。血液、唾液,被证实为EBV传染途径,被感染后,向重型进展者约20%,而儿童约有50%。经EBV咽拭子核酸检测,对于早期检出IM有积极作用,但其潜伏长的特点,使漏诊事件增多[1]。后DNA监测得到重视,能观察IM患者基因情况,但单独使用,仍有IM漏诊事件。为将IM患者准确检出,临床推出EBV-DNA监测,经使用后,可保持高阳性率,利于IM及时治疗。对此,有89例IM者被纳入研究,旨在判断EBV-DNA监测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院内所纳入的IM者,有89例认可研究,均在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入院,样本中有40例女,49例男,IM病程段为2-17d,所得均数(9.95±1.74)d;IM者年龄段为2-10岁,所得均数(6.19±0.83)岁。组内样本在EBV单独监测后,均完成EBV-DNA监测。所纳入患者均有淋巴结、肝脾增大表现,被确诊为IM,对各检测措施均配合,家属对研究认可,不存在其他血液疾病,此前不存IM病史,不存在先天性疾病,资料不完整者。
2.方法
组内样本均行静脉血采集,时间为入院次天及入院一周,对1mL静脉血行离心处理,并根据试剂盒说明,完成各患者的EBV-DNA检测,此过程需行规范操作。
3.观察指标
行阳性检出率观察,在单一EBV咽拭子核酸监测中,所使用的阳性标准为S/CO超过1.000,而阳性标准在EBV-DNA监测中,则为检验结果超过5.0E+02。
4.统计学计算
诊断数据中,对于诊断计数资料,行X²检验,对于诊断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诊断数据中存在。
二、结果
入院次天、一周时,对于IM的阳性检出率数据,在EBV-DNA检测后数据达到98.88%、55.06%,比EBV咽拭子核酸检测(88.89%、34.83%)高,P<0.05。
三、讨论
EBV有极强传染性,儿童抵抗力差,被入侵后,约有半数的感染率,常会造成IM,危及生命。IM,临床症状较普通,经经验诊断有极多漏诊事件。而EBV若在患者体内被检出,则能提示IM的存在。但临床检测中,患者尚未对EBV产生抗体,有假阴性事件,且病毒感染事件,则会增加假阳性事件,不利于IM的诊治。EBV向个体入侵后,机体能发挥自主调节作用,对EBV的繁殖有抑制阻碍作用[2]。而部分EBV会有持续潜伏的情况,在诱导因素出现后,会造成EBV基因组的异常,此时EBV-DNA存在显著改变,故临床常以此判断IM发生情况。对于EBV-DNA的监测,所使用技术为荧光定量PCR,此措施能将患者病毒表达进行扩增,达到较高阳性检出率。針对IM的病理特点,可发现EBV会向血液入侵,后会向其他器官转移,此过程中血液EBV浓度会改变,对于B细胞感染情况能进行预测。EBV-DNA指标,也被应用在肝功能判断中,可评估血液病毒符合情况,经此进行治疗措施纠正,能阻碍EBV复制,使IM得到治疗[3]。
综上,对于EBV-DNA监测的使用,能在早期将IM患者检出,便于开展IM治疗,能抑制IM恶化。
参考文献:
[1]史海燕. EB病毒抗体VCA-IgG、VCA-IgA、VCA-IgM和EB-DNA检测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作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8):101-102.
[2]麦庆锋,吴梓坤,刘攀,等. EB病毒核酸和VCA-IgM抗体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5):2451-2453.
[3]彭惠轩,麦彩喜,陈广道. EB病毒DNA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4):491-493.
325650190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