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微展示”小程序文物数字化情境表现研究

2021-03-16 03:02赵子惠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程序

赵子惠

摘 要 移动端轻量化小程序作为互联网的新兴平台,为文物数字化展示带来了新的发展。由于小程序具有利用碎片化时间操作使用的特点,不能充分满足文物历史信息深度解读的展示需求,而小程序情境化设计可以化解短时间快速获取文物深度信息的矛盾。以《国家宝藏》节目中的“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为例,研究小程序中的文物数字化情境表现并提出“轻量化情境”“多维度情境”两方面表现方法,以此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促进移动端文物数字化展示的发展。

关键词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文物数字化;情景表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1-0039-03

目前中国约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不可移动文物90多万处,但基于文物保护、展出环境、经费限制等原因,文博機构关于全国收藏文物的展出率平均仅为2.8%,文物展示需要多方面探索更适合的传播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轻量化、易使用、低成本、易推广的微信小程序开始显露强大的移动端势能,为文博机构的文物数字化展示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轻量化小程序具有利用碎片化时间操作使用的特点,不能充分满足文物历史信息深度解读的展示需求,而小程序情境化设计可以化解短时间快速获取文物深度信息的矛盾。情境化设计拥有调动用户兴趣、承载丰富内容、引导互动体验、激发情感认知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用户提供深度且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促进知识、情感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移动端小程序中文物数字化情境表现方法,关于此领域开发的小程序并不多,文章仅以《国家宝藏》节目的“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为例,研究国内9家知名博物馆的27件重量级国宝文物的数字化情境表现,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促进移动端文物数字化展示的发展。

1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分析

1.1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与《国家宝藏》节目

《国家宝藏》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博类综艺节目,每季精选全国九大博物馆推举的27件文物,由国宝守护人倾情讲述27件国宝的古今故事,解读国宝文化的基因密码。

“国宝微展示”是一款基于《国家宝藏》节目而开发的小程序,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上方的二维码获取小程序,实现27件国宝的交互欣赏。“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利用“电视节目+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实现了跨媒介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传承,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关注度。小程序打破了年龄的代沟、文化的壁垒、语境的障碍,让每一位观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和价值认同。

1.2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中的文物

五千年的文明,创造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展示了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九大博物馆中的27件国宝文物,国宝文物类别丰富、各具特色,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也十分厚重。这27件国宝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历史长河的缩影,浓缩了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27件国宝连接起来便可呈现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文物丰富的文化信息具备内在的情境特征,本身即是“情与境”的融合,“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将27件文物中内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态转化为外在的情境符号,通过互动体验式的情境引导,深刻激发人们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以及文化遗产守护与传承的使命感。

2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情境表现

通过对国家文物的现状、移动端小程序的特点以及文物展示需求的背景分析,综合研究“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并提出“轻量化情境”“多维度情境”两方面的情境表现方法。小程序中的“轻量化情境”为用户提供了线性的轻量化交互体验,辅助串联了用户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而“多维度情境”最后带给用户的是非线性的可深度延展的情感认知,两种情境表现方法交织展示,促进了文物信息的深度展示,丰富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2.1 轻量化情境表现

从小程序轻量化的特点出发,基于“国宝微展示”小程序“国宝首页、国宝初见、国宝初识、国宝微观、国宝基因”的脉络,提出“轻量化情境”表现方法。轻量化情境表现在于短时间内快速、直观、轻便的“线性”情境体验。国宝微展示“轻量化情境”设计主要体现在“可择、可观、可识、可探、可感”的轻量化线性交互引导,带来“物化于境、景中有境、触景生情、身临其境、情境内化”的情境体验,意在引导用户产生好奇、心动、感慨、认同、分享等丰富的情感认知。

“国宝首页”的可择与物化于境。“国宝微展示”小程序首页陈列的27件国宝文物涉及金银器、建筑、碑帖、绘画、乐器、铜器、陶器、漆器等16类文物,多样化的选择渠道与体验场景激发不同的用户兴趣。《国家宝藏》LOGO的“藏”字下方设计了藏有文物的玻璃容器,小程序“国宝首页”的文物陈列方式延用主视觉LOGO的“容器”概念,将27件国宝文物储藏于玻璃容器之内,拟物化的数字多宝阁情境塑造,整体凸显了国宝的丰富与珍贵。相比较之下,“国宝微展示”比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小程序中的数字多宝阁展示方式更具备物化于境的情境表现力,“国宝微展示”小程序的多宝阁情境更容易引导用户产生鉴赏国宝的欲望,轻轻一触即可开启国宝的鉴赏之旅。

“国宝初见”的可观与景中有境。“国宝初见”页面直观展示国宝文物名称及形态全貌,景中有境的设计方式使用户快速获取文物印象特征,也为文物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埋下伏笔。例如,“样式雷建筑烫样”初见页面展示“圆照园万字房烫样”,用户可以旋转微缩景观一览全局,也可以轻触模型放大,近景模型徐徐旋转为用户360度展示建筑院内景象,同时烫样房顶自动打开,用户可以漫游于境中,窥见梁架结构、彩画式样的精心巧思,深刻体会“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的筑城传奇。“聂耳小提琴”立式陈列于初见页面,用户轻触可放大小提琴,此时小提琴倾斜摆放、琴弓横向琴弦呈现出演奏的情境。另外,小提琴自动旋转过程中五线谱音符在音孔处不断浮出,仿佛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和聂耳的爱国情怀,整体设计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国宝初识”的可识与触景生情。“国宝初识”页通过可视化情境轻量化展示了国宝的特点、尺寸、重量及结构,引导用户辨识文物并逐渐加深情感体验。例如:“明衍圣公朝服”文物重点展示了朝服的尺寸、材质与构成。页面设计旋转的展台,依次展示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罗中单、夫子履、笏板、朝参牌7部分朝服服饰。用户可以轻转展台,每件服饰旋转至中央会自动放大且出现聚光灯照射,同时出现尺寸与材质介绍,整体设计凸显了明代朝服的大气、端庄与华美。用户在甄选服饰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华夏文明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不禁对华夏民族的华美章服、礼仪之邦产生赞美之情。“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在“国宝初识”页重点展示了五个角色构成的砖雕戏俑,五个戏俑上方有动态箭头引导用户点击,用户轻触箭头,戏俑出场至台前并旋转一圈进行展示,下方同步出现戏俑的角色名称和信息,待五个戏俑全部出场则一起旋转复位,同时出现“五花爨弄”的信息介绍。用户仿佛戏台前的观众一样,戏俑身上的喜与悲、跪拜與叩首都会牵动用户的情感,从中深刻体会金代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以及当时人们对戏剧的热爱之情。

“国宝微观”的可探与身临其境。“国宝微观”页重点展示文物的细节、功能、工艺等信息,多种情境展示方式身临其境的引导用户探索国宝的慧心巧思与精湛工艺。例如:“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在“国宝微观”页通过铺满壁纸的室内空间来展示农耕商贸图,营造了浓厚的广州风土人情。壁纸上方设置多个知识点图标,用户既可以轻触图标探索插秧、收割、踩茶、啖荔枝等广州农耕商贸的民间活动,也可以360度旋转空间沉浸式漫游于农耕商贸景象之中。“伏羲女娲图”出土于阿斯塔那墓,一般用于悬于墓顶或覆盖在遗骸上模仿宇宙天空,情境设计将图中的日月星宿与宇宙空间结合,神秘与深邃的氛围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刻感受高昌故城居民溯古求源、缅怀先祖,祈求与神明沟通的愿望。

“国宝基因”的可感与情境内化。每一件文物都拥有传承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国宝基因”页为用户揭晓了每件国宝的基因密码,用户可以点击“进入《国家宝藏》公众号”图标获取基因密码的故事链接,通过深度的文字阅读与节目视频跟随国宝守护人感知国宝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同时还可以将链接分享给朋友,最终达到情感共鸣以及守护国宝的行为实践。“国宝基因”页强化了国宝的文化价值,唤起了每一位用户的文化记忆、价值认同和国家情怀,让人们可以感知到每一件国宝都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2 多维度情境分析

“国宝微展示”小程序的多维度情境构建主要从内容和交互层面进行体现。情境构建内容层面包括从物质到精神的内容情境、从真实到想象的内容情境、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容情境;交互层面包括从客观到主观的交互情境、从单一到复合的交互情境。

内容层面的情境构建。首先,“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从每件文物的造型、尺寸、重量、材质、工艺等内容展示到文化价值、基因密码以及前世今生故事的情感传递,构建了国宝所属的物质特征和文化情感,体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内容情境塑造过程。其次,每件国宝真实模型的初见与初识体现了真实情境的塑造。后续的国宝微观与国宝基因展示了文物的应用场景以及古今故事,其中包含了场景、情节、事件与记忆元素,这些元素为用户构建了想象的空间,消解了用户与文物的时空距离。最终体现了小程序从真实到想象的内容情境构建。再次,从27件国宝文物的全局展示到每件文物的360度欣赏,再到每件文物到微观材质、结构、工艺的递进展示,侧面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容情境塑造。

交互层面的情境构建。“国宝微展示”小程序构建了从客观到主观的交互情境,突出了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情”以及由“情”互动而创造的主观的“境”。首先,国宝首页、国宝初见、国宝初识环节是国宝客观存在或依据客观而主观创设的“景”,更多地强调国宝文物的造型、材质、颜色、尺寸等视觉艺术效果的交互欣赏,展示文物的表面特质以快速吸引用户兴趣,营造了相对客观的交互体验。其次,国宝微观、国宝基因环节不仅展示了国宝文物更广泛的客观环境与情感氛围,而且可参与、可选择的主观交互情境的设定与引导,使用户对国宝文物逐渐升华形成主观的认识与理解,突现了文物背后的隐性特质,激发了用户的情感思维,体现了相对主观的交互体验。“国宝微展示”小程序也体现了从单一到复合的交互情境的构建。不论是国宝首页27件文物的集体展示,还是每件文物初始情景下特定时间、空间的具体展示,小程序的交互体验设定相对单一,呈现静态、线性、轻量化的特点。而后续的国宝微观、基因密码的情境交互体验由错综交织的关系构成,形成了多个时间、多个空间、多个情形的运动发展状态,这些复合的交互体验,呈动态、非线性、深度化特点,最终使用户对国宝文物的认识、理解向纵深多维度发展。

3 总结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国宝微展示”小程序的情境表现让国宝“活”了起来,在碎片化时间中快速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有效的连接了人与社会、历史和今天,促进了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与传承。移动端小程序文物数字化情境表现研究为移动端数字博览空间中虚拟的“物”与现实环境求知的“人”相遇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切入视角,关于“国宝微展示”小程序的情境表现方法或许可以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启发与借鉴,未来如能对相关理论进一步探索并运用于文物展示与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不失为移动端文物数字化展示的有效途径。小程序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其凭借自身优势必然会促进文博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实现创新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王莉.数字化语境下博物馆APP的体验设计[J].创意设计源,2018(1):56-62.

[2]高小燕,吴跃龙.数字传播视域下文化遗产价值的“逆转”与“复活”:以《国家宝藏》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31-32.

[3]高琦,张雪梅.浅析《国家宝藏》的叙事方式[J].新闻论坛,2019(1):63-66.

[4]马兰,谢媛.移动端碎片化学习交互体验设计探究[J].设计,2021,34(16):134-137.

[5]郭彬彬.场景视域下互联网传播的进阶方向:以微信小程序场景内嵌与生态布局为例[J].出版广角,2020(21):66-68.

[6]盛振.手机移动应用动效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2):151.

[7]罗仕鉴,朱上上,应放天,等.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2):239-248.

[8]李丹.文化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传播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9.

[9]胡梦佳.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9.

[10]蔚小清.移动端数字化文物展示的交互体验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小程序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应用情况与思考
微信小程序
“生态蓝”垃圾分类微信小程序研究
微信小程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小程序”继续升温 支付宝小程序能追上微信吗?
微信小程序对大众传媒影响浅析
为照片省空间五款学生必备“小程序”
微信的“小程序”值得跟风吗?
超级微信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