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03-16 18:33吴海霞韩民乐马录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吴海霞 韩民乐 马录芳

摘要:全国各省属高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输送高质量人才。根据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地方输送综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洛阳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针对这一目标任务,结合洛阳师范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实践表明,改革后物理化学实验课堂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其操作、动手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著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课题组所在的洛阳师范学院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夏都遗址附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洛阳地方性的师范类院校,洛阳师范学院肩负着为洛阳本地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尤其是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化学学科作为学校理科类重要专业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则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合学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发现该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实践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大纲不合理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时间基本是按照实验大纲安排的,而实验大纲的制定没有考虑到该课程与物理化学理论课之间的联系。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物理化学课程的实践验证部分,而物理化学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如果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就开始上物理化学实验课,学生往往会对实验原理不是很理解或者不能把握重点,对实验过程也就无法做到了然于心,无法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论知识学习,也很难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的重要作用。此外,大纲制定的实验内容比较陈旧,有的实验开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更新速度缓慢,跟不上科研前沿的步伐。大多实验以验证经典理论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与实际生活及生产联系不紧密,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及时代性。因此,达不到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单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依然是通过“学生预习一教师讲解、演示一学生操作一处理实验数据”的模式授课。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会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学生预习只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对所做实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仅是“照方抓药”,更不可能对实验内容进行质疑和思考,不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考核不科学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一直沿用以往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平时成绩即每个实验成绩相加再取平均值,期末成绩即最后理论考试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主要是考勤、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的综合考查,但无法考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绩也不能直接用来评判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综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完成高等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重任。

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修订教学大纲

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实验课程的大纲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课程的开展紧密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包含课堂上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操作方式。因此,教学大纲如同实验课程开展的总体规划。要想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有科学完备的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组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大纲在实验内容、形式及开设的时间上分别进行了调整。课程组将实验课程开设在理论课程之后,让学生更加明确所做实验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物理化学》(上册)理论主要学习热力学内容,所以课程组跟随理论课讲解的进度,开设了6个热力学相关的实验项目。《物理化学》(下册)理论课程讲解的是电化学、动力学、表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课题组同步开设了13个与电化学、动力学、表面和胶体相关的实验项目,并将以往常开展的电极制备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电动势两个验证性实验进行了结合。在电导测定实验中,增加强电解质电导溶液电导测定,在表面张力测定实验中,增加非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的测定,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总之,课题组选择的实验内容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一些内容单一、原理及操作相似的验证性实验,课程组则增加了一些关联性强的综合性实验。

(二)改变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即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课题组对实验课程采取负责人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小组分配等全权监督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及仪器数量进行不同的分组,操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采用单人单组的

方式,尽量让学生单独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预习意识,有目的地去预习实验内容,改变以前相互依靠,被动预习的现象。对于综合性强,需要两人或三人协作完成的实验,就将学生分成2人或3人一组,轮流操作,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单独去完成。

(三)转变考核方式

课题组将平时实验课堂上的考核与期末操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课堂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对提出合理、创新建议的学生给予加分;期末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平时操作的某一个实验或实验中的某一步骤,具体考核内容,以学生抽签的形式当场确定。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平时操作实验的熟练程度及独立完成操作的动手能力。根据学生操作的情况表现,按照预先制定的考点进行评分,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实验掌握的情况。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洛阳师范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验教学相脱节,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考核不科学等现象,实现了理论实验相互促进的一体化教学,将实验内容和生活现象紧密联系,根据实验情况调整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既可独立操作,又可团结协作,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该课程通过对课程大纲的修订、课堂模式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调整,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综合性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利军,赵小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9(15).

[2]兰瑞家,苏文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6).

[3]邹本雪,姜键,刘瑶,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仪器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0(5).

[4]张玉洲.浅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3).

[5]刘雪姣,朱胜军,李海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19(22).

[6]任丽磊,王树军,彭晓霞,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

責编:初心

3629501908266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