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类富有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涵,艺术价值也非常突出。本文以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意境的内涵与创造意义进行剖析,重点提出一些意境创造策略,以期使读者深刻理解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意境创造 策略
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艺术事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使得舞蹈艺术越发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是助力国内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形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深入解读与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与体会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真正魅力,也才能挖掘其中的优秀舞蹈文化元素。
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的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意境主要是指舞蹈本身和周边环境之间的结合,展现出虚实结合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可以为观者创设一个想象空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或者说,意境是贯穿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始终的一种审美观念、价值理念与思想情感,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与特色,是提高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水平的最佳“调味剂”。而相应舞蹈作品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心态意境。该种作品意境主要是一种外化的心理活动表现方式,由于心理活动复杂多变,高兴、哀伤、愤怒、喜悦等都可以在舞蹈作品中进行体现。简单来讲,心态意境的表现内容以情绪为主。其二,生态意境。该种作品意境主要是借助不同的动作元素来对自然界中的不同生态特征与形象进行生动的展示,如可以借助塑造动物形象或构建山水景观等方式来营造出可以突出形象特色的意境氛围。其三,情态意境。该种作品意境主要是借助情感交流与表达方式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如借助统一构建与布设“景”与“情”来形成动态化的意境氛围,保证可以强化人、物、景之间的關联性,这样方可营造出更加契合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主题的良好意境。
二、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创造的意义
(一)升华作品主题思想
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灵魂,主题思想是构成作品内涵与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包含着舞蹈作品创作者的个人理想信念以及作品题材本身的意义,也包含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刻理解、感受与体会之情。有机融合上述这些内容,通过抽象性概括和提炼之后可以形成特定舞蹈作品的独特主题。比如,抒情类的舞蹈作品主题一般表现在某些特定的意境当中,既可以借物抒情,也可以借景抒情,但是都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如《奔腾》(男子群舞,蒙古族)就运用了“抖肩”“马步”等动作来展现出蒙古族人民豪迈、粗犷,但又不失细腻的性格,这一作品实现了主题思想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二)突出作品情感内涵
抒情性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本质特性,即舞蹈作品意境创造中渗透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且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反映,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离开了情感内涵,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本身就失去了情感感染力与影响力,无法有效地营造出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良好意境。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使观者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如《东归英雄》(男子群舞,蒙古族)这一作品中的意境创造就充分发挥了作品情感内涵的作用,借助以鸿雁为主题的蒙古族音乐,使舞蹈体现出归乡的情感,表演者按照“倒八字”的方式排列,并用双臂模仿鸿雁起飞时候挥动的翅膀,以此来展现归乡的情感。由此可知,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本身的意境创造侧重情景交融,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舞蹈作品的一个特色,可以使观者真实地体会到相应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对提高作品情感表现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强化作品艺术特性
舞蹈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营造良好的舞台表演氛围和提高舞台表演效果上。相较于最初诞生时候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登上舞台之后需要改变一些特定的表演属性,保证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比如,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的创造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舞台表演的需求以及受众的审美价值追求等,但是依旧需要尽可能地将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特色思想与文化等有效融入所创设的意境当中,这样可以使相应的舞蹈作品通过情景交融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展现出更强的艺术特性。在《长白祥云》(女子群舞,朝鲜族)这部作品中,情感、舞蹈、音乐与神态等要素实现了和谐统一,综合呈现了生态、心态与情态几种意境。在这个舞蹈表演空间当中,宁静、祥和的舞蹈氛围,配合悠扬的长鼓声,完美地演绎出朝鲜族舞蹈的独特韵律,具象的长白山祥云展现出了极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
(四)拓展作品想象空间
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的创造,还可以起到拓展作品想象空间的作用。意境可突出舞蹈作品包含的情感真谛。除了展现出真挚、丰富的情感之外,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可以借助意境创设来展现出独特的想象空间,如可借助人体舞蹈动作的合理安排来展现出神形兼备的特征。比如,《遇》(双人舞,傣族)这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创造,是以男女二人相遇场景为主题,通过不经意的相遇到心有灵犀般的转身,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良好情境,提升了舞蹈作品的表达效果。
三、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的创造策略
(一)基于动作设计进行意境创造
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出发点,主题和题材的确定会对意境创造起到引导的作用。其中人体动作是确定舞蹈艺术表现方式、题材与主题的关键因素。如果将动作设计得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与连贯性,那么就可以保证所创造的意境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在进行舞蹈动作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依据韵律性与风格性原则,从凸显民族风格与特色出发,科学设计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内容,保证可以为意境创造夯实基础。
为了凸显舞蹈动作设计的风格,要注意提炼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风格,如回族舞蹈的碎摇头动作就可以展现出民族特色,这一点在《水润三色》作品中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在展现出独特民族风格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舞蹈技法进行创新,如在回族舞蹈作品中加入重拍向下的向后闪腰碎摇头以及屈伸借步跳等,这样可以在突出原有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借助动作幅度的调整来展现作品的主题。
(二)基于空间构图进行意境创造
不同于民族民间舞蹈诞生的生活氛围,舞台表演的功能、形式等都有所区别。或者说,将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搬上舞台之后会展现出不同的意义。其中空间构图是决定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会对舞台表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意境创造时,也要结合作品的创作主题,对空间以及构图形式等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可以借助有效的空间构图来营造良好的意境氛围。
例如,在确定舞蹈作品的空间结构时,可以结合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平面、立体、重叠、透视等多种类型的空间,展现出不同的意境。在作品意境创造中,编导要注意科学布局舞台空间,综合运用动态的线与静态的点,有效发挥出舞台平面空间的真正内涵与效用。而在立体空间的构建中要讲究均衡性与对称性,这是营造宁静、和谐意境氛围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云南映象》这一作品的第三场“家园”场景中,就叠加运用了表演者的动态肢体动作以及影、光、电、色等舞台效果,如杨丽萍的表演位置确定在舞台后区,前台主要表演区设置为群舞表演区,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欣赏到舞姿的震撼场景,同时也可以使杨丽萍一人和群舞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容易展现出作品的意境之美。
(三)基于道具运用进行意境创造
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道具运用也是意境创造的一个特色体现。不同的舞蹈道具来源不同,不同民族舞蹈也常常会借助一些特殊的道具来进行表演,并且被赋予了某些独特的含义。在现阶段的舞蹈作品创作中,不必拘泥于应用各种各样的传统道具,可以应用时下流行的各种全新的道具,这样可以在作品意境创造中赋予某些道具全新的意义。实际上,道具本身具有符号性,不同道具具备不同的情感特质,但是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所用的舞蹈道具的自然属性比较强,同时它们和作品内容,以及表演者的舞台表演融为了一体,共同构成了舞蹈作品的意境。
例如,《千年阿诗玛》(女子独舞,彝族)是一支经典的民族舞蹈作品,其中突出展现了舞蹈道具本身的拓展性或引申性意义,对完美呈现舞蹈作品的意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舞蹈表演之初,舞蹈者主要面向上场口方向保持站立,其脚下踏着一条白色的丝绸带子,营造出一幅“玉女图”,以此来突出“阿诗玛”在被尘封多年之后依旧保持着充满灵性的状态,随后表演者踏着脚下的白色丝绸带子逐步向舞台下场口6点的方向进行抽回,以此来表达阿诗玛彻底摆脱了千年冰封的过程,之后灵活地按照彝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进行表演,逐步将观众带回到欢快的时光中。白色丝绸带子的灵活运用,赋予了舞台上千年的冰封时光,活灵活现地展现出特定的舞蹈劇情,提高了整体的舞蹈表演效果。由此可知,在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中,灵活地运用一些小道具,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绪、思维乃至情感,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提升舞蹈意境创造的效果。
总之,意境创造是提高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表演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编剧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创作要素。在实际的舞蹈作品意境创造中,除了从本文所提出的动作设计、空间构图、道具运用三个方面出发之外,还要注意从背景音乐、演员服饰、灯光等几个方面入手来科学地进行意境创造,确保可以提升舞蹈作品意境的创造效果。
参考文献:
[1]阮盈银.民族民间舞意境的营造和表现[J].大众文艺,2017,42(7):168.
[2]荆玉环.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J].戏剧之家,2017,14(14):135-136.
[3]王雷.论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J].戏剧之家,2018,32(2):76-77.
[4]吐尔逊江·阿不力孜.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J].视界观,2020,23(7):114-115.
(作者简介:李青海,男,本科,甘肃省金昌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