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摘 要] 白酒生产企业作为白酒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白酒产业的市场绩效、市场信心以及市场表现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白酒企业集团在改善经营决策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白酒生产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使企业管理决策符合企业价值目标。但是由于白酒生产绩效的评价方法体系长期缺乏改进,对企业生产状况的反映欠缺一定的客观性,使白酒生产企业的产出质量、产出效益水平难以提升,从而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 白酒生产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建议
0 引 言
由于白酒市场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白酒生产企业的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盈利空间非常有限,特别是在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下,对生产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使白酒生产企业对经营管理决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要提高白酒企业内部控制决策水平与财务决策科学性,白酒生产企业管理者需要格外重视对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探索,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提质增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 白酒生产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存在问题
1.1 白酒生产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为保证白酒生产企业的持续健康运行,白酒生产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细化程度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质量维度、生产效率维度、客户需求维度、内部控制维度。四个维度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便于企业管理者获得足够可靠的绩效评价结果,最终保证白酒生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生产质量维度的绩效指标是根据国家、企业对于白酒成品酒的质量管理要求设置的一系列白酒检测指标,如口感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标准指标等,以便企业可靠掌握白酒的生产质量状况。生产效率维度的绩效指标指白酒生产企业对白酒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度量,以衡量企业生产最终产品的经济效率。例如,企业根据产品附加值等指标内容延长或削减生产线。客户需求维度的绩效指标绝大部分涉及甲方企业的绩效需求方向,通过客户满意度、产品理化指标、产品市场满意度等指标内容,使企业的客户需求绩效能够科学反映。内部控制维度的绩效指标主要指白酒生产企业面向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状况设置评价指标,通过信息真实率、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等指标帮助企业完善内控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1.2 生产质量评价指标维度及其不足
白酒生产企业长期应用传统生产质量指标体系,未能对已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标准指标等指标体系及时完善升级,而企业由于不同使用年限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变化等因素所致的质量变化现状难以准确反映,不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管理策略的调整。一是不同使用年限的生产设备对白酒微生物学成分的绩效指标不完善。生产设备的成新率与产品质量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使白酒微生物成分、口感等发生细微变化,但是白酒生产企业没有及时完善生产设备对白酒品质的影响度量指标,未能从定量上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与设备维护、工艺更新挂钩。二是原料生长环境、白酒生产环境对企业白酒质量的影响指标存在欠缺。由于白酒产品的特殊性,原材料采购(生长)环境的不同、原材料仓储环境的变化及白酒贮藏環境、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对白酒产品的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但是企业没有健全这方面的理化测量指标,使白酒产品的质量水平受到影响。
1.3 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维度及其不足
无论是应用自由现金流评价法,还是应用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白酒生产企业对自身的生产效率的反映和控制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白酒生产企业要想科学反映生产效率方面的绩效,就需要应用多元化的生产效率评价方法。一是生产线关联效率评价方法尚未应用。由于白酒生产企业没有针对关键生产环节、关键中间产品建立起以关联生产线为基础评价范围的绩效度量指标,使白酒企业无法及时掌握生产物资的采购需求量,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库存周转率不高。二是自由现金流评价法的基期选择存在不足。由于白酒生产企业应用自由现金流评价法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管理者往往选择业务起步时间点作为评价基准,没有及时变更自由现金流评价的比对基准、没有及时参考行业经营绩效均值水平,使企业绩效估值过高,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改善与提升。
1.4 客户需求维度及其不足
由于白酒生产企业的需求合作方较多,对产品的需求方向不一致,使得以客户需求为基本维度的生产绩效反应方式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客户需求发生变化后,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绩效的反映欠缺针对性和客观性。一是客户满意度绩效的评价和反映存在欠缺。由于需求方对白酒生产质量、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方向不一致,白酒生产企业针对消费者满意度的绩效调查存在“一刀切、一套流”等现状,使白酒生产的需求绩效反映欠缺客观性,继而影响到白酒生产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需要设计大不相同的生产工艺评价指标。二是白酒仓储以及运输绩效的反映不足。由于白酒生产企业没有对库存损失率、库存周转率、运输货损率等白酒后生产环节产生的绩效设计完善的评估方法,使白酒生产企业无法及时地掌握白酒产能信息、白酒市场流通能力信息,最终不利于企业调整生产决策、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2 完善白酒企业导向性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2.1 以白酒生产工艺为基础健全白酒质量评价指标
要完善以白酒生产工艺为基础的质量评价指标,白酒生产企业需要完善两方面内容:一是完善白酒微生物学成分的绩效指标。这需要企业及时统计和度量因不同使用年限的生产设备产生的白酒微生物学成分变化指标,使香味成分损失指标、酯酸比变动值、总酸量增量等指标内容逐步完善,从而有效改善生产工艺,控制白酒产品的产出质量。二是健全生产环境变化对企业白酒质量的影响指标。这需要白酒生产企业监测原材料仓储环境和原材料采购环境的变化,对细致的理化测量指标进行完善,使原材料优质率、原材料变质率等指标衡量生产原材料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削弱白酒生产环境变化对白酒产品质量的不利影响。例如,通过统计原材料变质率指标发现仓储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白酒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仓储管理措施。
2.2 在保证白酒质量的前提下完善白酒生产效率指标
要保证白酒生产企业经营绩效的科学反映,企业不仅要完善生产质量指标,还要完善生产效率指标,使白酒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企业财务柔性得到显著改善。一是探索应用生产线关联效率评价方法。这要求白酒生产企业以关键生产环节、关键中间产品为核心评价对象,使关联度较高的生产线绩效、关联度较低的生产线绩效得到可靠反映,从而帮助白酒企业及时掌握生产能力信息,调整物资采购计划,改善库存经营效率。二是科学选择自由现金流评价法的基期指标。这要求白酒生产企业不要选择业务起步时间点作为评价基准,以年度同行业经营绩效指标的均值水平、同板块绩效指数基准作为企业自由现金流评价的比对基准,以便于白酒生产企业科学评估预期的经营绩效。
2.3 健全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经营绩效指标体系
要保证白酒生产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持续完善,企业管理者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起基于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的经营绩效指标体系。一是完善采购绩效。这要求白酒生产企业通过设置完善采购质量检测标准,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掌握原材料合格率、原材料产出率、原材料市场溢价水平等指标的评价结果,以便于企业制定供应商采购策略。二是优化生产绩效反映形式。换言之,生产绩效的反映要以企业长期价值为导向,将白酒年产出、白酒年附加值等指标纳入企业生产绩效考核体系,最终保证企业生产绩效得到科学反映。三是完善销售绩效评价方法。面向白酒生产订单的需求方,白酒生产企业需要完善激励绩效体系,使货币性绩效、非货币性绩效相互结合作用于销售人员,以便于白酒生产企业提升销售激励能力。
2.4 完善后生产环节的绩效评价方法
为确保白酒生产企业的经营决策满足客户的细节要求,企業需要完善后生产环节的绩效评价方法。一方面,需要企业健全客户满意度方面的需求绩效指标。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对生产绩效的考核方法及时做出调整,以增强生产经营绩效的客观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白酒生产企业需要设计差异化的生产工艺评价指标,将专一香味成分度量指标、蒸馏提纯率指标、白酒香味成分比例指标等内容纳入企业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完善设计白酒仓储及运输过程的绩效评价指标。这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及时统计和反映库存损失率、原材料使用率、中间库存周转率、最终库存周转率、运输货损率等白酒后生产环节的绩效指标,使白酒生产企业能够可靠掌握白酒产能信息、白酒市场流通能力信息,以便于管理者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3 结 语
白酒生产企业要完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应用好自由现金流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等传统评价方法,还需要对企业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探索应用关联绩效评价方法,健全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绩效指标体系,完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评价指标,实现白酒生产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科学反映和绩效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海斌.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20(20):110-111.
[2]朱瑜.白酒行业生产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纳税,2019,13(27):280.
[3]严福荣.精益生产与企业绩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