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珍宇 丁丽萍
[摘 要] 当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目标。医药行业关系民生,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章结合行业实际特点与发展状况,探析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必要性;优化
0 引 言
内部控制是当前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础,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用,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所需。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国民健康有重要作用。医药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发展,结合企业自身营运特征,构建和优化与企业运营模式相关联的内部控制,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优化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流程,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 内部控制对医药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强调内部控制能促进医药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决策效率与决策效果。有效的内控可以合理分配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自责任,各负其责,对于重大决策事项按照相应制度和决策流程进行审批、研究论证,规范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提高总体决策水平。医药企业涉及采购、研发、销售等业务,风险也随涉及范围扩大而提升,通过内控体系能够有效识别和避免风险,促进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内部控制是医药企业财务报告和企业信息真实完整的保证。若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会导致财务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医药行业关乎人民健康,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经过企业自身管理部门审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医药行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对相关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积极的作用。在内控的统一标准制度下,采购全过程应信息化跟踪,确保会计原始凭证有依据,销售价格有规范,完善的收款管理方案等能够保证信息证据有所依,信息完整有保障。所以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审核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与工作范围,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完整。
最后,重视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经济增长速度。正确有效的发展战略能够形成竞争优势,避免研发资源浪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目标,然而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有可能因为不符合实际、保证措施不完善等风险,导致企业战略只流于形式,所以战略需要加强管理控制,不断完善战略实施方案。医药行业的产业属性逐渐从制造业走向科技,对于每年市场行情,在企业总体方针指导下,医药企业要定期对战略监控和评估,根据每年发生的重大变化适当调整策略,采取培训教育的方式将发展战略传递给各级管理人员,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全员内控参与度不够,内控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新医药行业内部控制理念相对薄弱,企业的高度集权特征使决策权高度集中在高层次人手中,决策者在单独决策的同时决策风险也单独承担,而员工也把风险置身之外。对于上市医药公司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投资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内部控制规范就像是在交作业,满足监督要求即可。有些部门工作人员专业度不够,内部控制观念不够深入,发现问题和执行制度效率低,导致内部工作效率低。
2.2 信息系统管理不完善,无法及时快速地传递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医药企业涉及业务广、部门多,同时要关注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和政府的政策,只有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才能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向各部门传递信息,所以信息系统就要更加科学规范。然而有些医药企业存在部门间信息不通畅,信息系统不科学、维护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并且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会导致员工工作开展与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不一致的问题。领导无法听到员工心声,会导致企业内部信息不平衡。
2.3 财务管控不到位,研究开发管理不规范
财务是企业的重要支撑环节,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财务活动的科学管理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管理则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运营业务中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现实中一些企业资金使用缺乏规划和控制,有的项目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如期进行,有的项目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医药企业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但医药企业产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研发压力大、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小企业不愿意开展新药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产品,同时,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到位也会导致企业资源闲置等问题。
2.4 医药行业人才储备不足
医药行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急需增加新品种、提高医药品质和提高研发能力,医药行业需要高水平技术人才,而医药行业就业门槛高,对学历有较高要求,企业缺少高水平技术人才,并且需要考虑企业培训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的缺乏极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 优化医药行业内部控制措施
3.1 提高公司全员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公司全员的配合,提高全体成员的内控意识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人是第一生产要素,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学习内部控制制度知识,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改变全员的意识形态。提升管理者的素养也是其中关键,企业内部环境主要由经营管理者主导,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和带头执行程度决定其内部控制是否能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决定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內控意识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要鼓励引导员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让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内控与企业战略之间的重要联系,整体提高全体员工专业水平。
3.2 优化信息管理,加强信息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应用,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应用,运用好信息技术对医药行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信息系统是把双刃剑,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效地落实内部控制,注意控制和防范风险。因此要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跟踪,积极开展系统测试,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企业应定期进行信息系统检查,数据及时备份。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增加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医药企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3.3 加强财务管理与产品研究开发
医疗企业要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实行岗位职责制,在授权预算使用权上,医药企业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对预算进行全面正规管理。为了防止预算过度超支,管理层要严格审批、授权预算,科学分析所需预算额度,及时解决预算偏差问题。医药行业在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时,也要遵守会计法规准则,设置资金业务回避制度,定期展开资金清查,注重财务监督,以保证企业资金合理营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药行业在注重产品研发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研究成果转化,通过整合实现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做好研发关键环节的管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促进医药企业稳步发展。
3.4 注重人才培养,制订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每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医药行业要不断创新,研发新产品,这些都离不开员工自身的专业性和对学术的精益求精。有效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书能够帮助企业合理招聘和培养人才,又可以控制人工成本,医药企业应制订完善的人力资源计划,使企业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对于企业现有员工要注意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定期展开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实行激励机制,如薪资奖励、股份支付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实行灵活选用的招聘方式,如与高校合作制订培养人才计划、利用互联网招聘等方式,保持与吸引一定数量人才,保证企业人才储备充足,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4 结 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信息的多变性决定医药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及时预测和防控风险、拥有科学合理的战略理念和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在整个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保障。所以医药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全员内部控制意识,避免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善、财务管控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同时医药企业也要注重创新研发,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保证资金的稳定支持,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用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仲巖,张闻煜.我国医药行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北方经贸,2017(8):130-131.
[2]陈胜.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3):207-208.
[3]黄鹏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改进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7(10):129-130.
[4]王爱群,王璐,郝毅.高成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29-132.
[5]陈勤.加强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5):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