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宏伟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行走在找寻人生意义的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正确的生命打开方式。
有人认为:人生由一次次出发构成,对前方未知的探寻,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有人认为:人最大的未知是自身,所有的出发都指向回归,找到真正的自己才最有意义。
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还是回归,年轻的你又是如何思考的?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题解】
材料的核心论题是“找寻人生意义”,其题意在于引导我们沿着材料提供的思路深入思考这一哲学命题。找寻人生意义是人的本能属性,而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材料提供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向外部世界获取意义,这是一种“外向型”人生;另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向内部世界获取意义,这是一种“内省型”人生。这两种人生观可以代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
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使话题具有一定的可辨性,即围绕“人生意义”“出发”“回归”三个基本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需要提醒的是:一旦与“人生意义”打通,“出发”的意义就不仅在于“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还需要抽象出进发、努力、奋斗等;“回归”的意义也不仅在于“回到原来的地方”,还需要抽象出认识自己、找到自我、找准人生定位等。
此题可以有三个基本维度的写作方向:
一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兼谈“回归”。可侧重思考:出发是人生的基本方向,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基本样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长大,人始终处于一种出发的状态中;同样,随着精神成长,人常常有如曹文轩《前方》中所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有出发的强烈意愿。那么,出发的目标是哪里?是未知的远方,还是看似已知的“原点”?“回归”是一个可谈的视角。
二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回归”,兼谈“出发”。侧重于写“回归”,指向的是生命的自我省察,无论是作为一名社会公民,还是作为一个生命主体,需要关注的有“认识你自己”,有找准人生坐标,还有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当然,既然称其为“回归”,就必然与“出发”是紧密相关的,可兼谈“出发”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与回归的融合”,重点阐释两者如何构建起人生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从自我意义觉醒开始,人就真正开始了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出发)和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的自我世界(回归)的旅程。这两种人生诉求既存在并行关系,又存在起点与终点的关系,由此演绎出人生一次次“出发”,又一次次“回归”的精彩轨迹。
【高分素材】
人物类
推薦素材一:以国家需要为专业、不断出发的科学家钱伟长。
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伟长,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他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推荐素材二:听从内心呼唤、回乡务农的“学霸”刘沈厅。
985大学硕士、公益团队创始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当你拥有这些光环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出国深造,还是进大企业当工程师?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他的选择让人有些意外,回乡当农民!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他自主研发“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等专利技术解决种植难题;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成了职业农民的“领头羊”。他,就是刘沈厅——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
推荐素材三:一路追寻、找到生命真谛的牧羊少年。
《炼金术士》(又译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经典寓言式小说。小说运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极具启发性和励志意义。故事梗概为: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因为喜欢旅行,去做了牧羊人,他两次梦见金字塔附近有宝藏,为此心怀触动。经过一次次跋涉与冒险,最终牧羊少年在信念的指引下,回到曾经生发梦想的那座废弃教堂,找到了宝藏。
【选材亮点】“科学家钱伟长”的事例经典正向、启人思考:有人“出发”为了自己,有人“出发”为了国家,有人也许未曾真正“出发”过,人生境界高下立判。“硕士农民刘沈厅”的事例时鲜、励志,充分展现找到自我、主动“回归”的新青年的时代选择与生命担当。“牧羊少年”是从文学经典中提炼出的具有理性思考价值和隐喻意义的素材,其思想内核来自现实,所以其虚构性并不会削弱论证的深刻性,而且也可避免事实素材运用千文一面的尴尬。
运用点拨:事实上,“出发”与“回归”很难割裂开来。以上三个素材在运用时可以各有侧重,但不能够狭隘解读。
“科学家钱伟长”素材侧重论证“人生意义在于出发”。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钱伟长为了国家发展需要,一次次整装出发,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而且在每一个专业中都能够成为顶尖专家,其勇气、毅力令人钦佩,其艰辛与磨难让人动容。也许,这一次次“出发”就是因为他“回归”了自我。
“硕士农民刘沈厅”素材侧重论证“人生意义在于回归”。毕业后,刘沈厅没有像其他“学霸”一样,选择看上去“更体面”“更有前途”的职业,而是毅然回乡做了职业农民。回乡,是一种“回归”,而真正的“回归”,是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是他认清自我、找到自我定位后的自信选择。而“回归”后,他依然需要再次“出发”。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故事可理解为隐喻了“人生意义在于出发与回归的融合”。学者翟文婧点评:“他在《炼金术士》一书中将注意力放在人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问之上,通过‘爱与意志的结合这个‘试金石,作者展现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向往与追问!”
名言类
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不论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
——赫尔曼·黑塞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梁漱溟
【选材亮点】两则名言都统合了“人生意义”“出发”“回归”三个概念,很好地阐释了三者关系,侧重写和兼顾写,都是合适的理论论据。
运用点拨:人生意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出发”,人生便没有意义;没有“回归”,人很可能会失去自我。所以,“出发”是必然的,“回归”也是必要的。如黑塞所言,“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想清楚为何要“出发”,怎样“出发”;为何要“回归”,怎样“回归”,这是人生必选项。而学会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是出发的意义,也是回归的价值,唯此生命才能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附:将三个基本概念进行融通,通过梳理论证逻辑、挖掘相关内涵绘制出思维导图。可参考导图的方向进行选材)
【素材演练】
己如明镜,方可映耀大千
一考生
荣格曾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纷繁的表象下乱流涌动,唯有找寻真正的自我,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对未知的探寻才非镜花水月。
出发,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对未知的探索,看似道出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苦心孤诣,然而对自我优势特征知之甚少的探求者,又凭什么于博大精深的领域开辟出别样洞天?鲁迅少年时曾立志学医,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的西方医药学,最终结合自我理想与中华危亡现实,弃医从文。倘若他仍一心向着未知的西方医学踽踽独行,纵有一朝学成回春妙手,又有谁能肩负于“寂寞新文苑”“荷戟独彷徨”之重任?看清自己,他选择了回归,没有一头扎进莫测的“出发”中虚掷韶华,却返璞归真站成神州风起云涌间的旗帜。
回归自我,不失为“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睿智。面对不可穷尽的未知世界,个人的力量如同苍穹一粟微不足道。倘若随波逐流,于黑暗混沌之间摸爬滚打,如同不问目标的出发,结局往往南辕北辙。反之,深度回溯自我,查明内心的每一个隐秘声音,恰恰是为了避免如几米所言“走得太远,却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高更作为事业有成的股票经济人,已近不惑之年毅然抛妻弃子,投身油画事业,成为印象主义大师。看似不可理喻和贸然“出发”,实则有着与世俗决裂、“回归”真我的破茧成蝶之智。回归,恰恰为下一次出发指明了方向,使对未知的探索创新不致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使置于苍茫宇宙间的孑然一身不会堕为浮萍野草,茫然忘却生命本意。
回归自我,更是回归更加宁静纯粹的自然。工业文明的钢齿铜牙啮平了无数错落参差的野店荒村,永无止境的出发也让原本平静如水的生命异化为轰鸣不息的齿轮。我们已经多久不能像马尔克斯般“在阳光下静躺,袒露赤裸的灵魂”?我们真的收获快乐与满足了吗?一生探寻信息之海的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李开复在查出重病的那一刻深有感慨:“我宁愿就做那个当初的我,简单,真实,快乐。”没有清晰完整的自我作为基本的音符,再宏伟华丽的外在乐章又有何意义?不要直至无谓出发引致巨浪临头,方叹“悔之晚矣”。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最难走的路,恰恰是通向自己的路。”在茫茫的未知面前,请擦拭初心,堅定地走完这条最难的路。
【教师评点】标题重点将材料中“回归”与“人生意义”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融通,兼具理性与诗性美。围绕“回归自我”这一论题,虽偏向于写“回归”,但并不见偏激。文章开篇即露峥嵘,以荣格的名言阐释材料并引出题旨,后文以鲁迅弃医从文、高更弃商从画等为事实论据,以鲁迅的《彷徨》诗、马尔克斯的《告别信》、李开复的感悟、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的名言为理论论据,素材紧贴主旨、丰富鲜活。总体来说,文章主题精准聚焦,论证严密深刻,论据贴切丰富,是一篇可观可学的佳作。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