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的想象力非常好,但是更多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没有达到我们科技发展的水平。”在2020年中国科幻大会前夕的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校长李凌己提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多年来,中国的学生想象力不足的话题反复被提及。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 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会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九个省(市)7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调研,测评总分为80分,参与调研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仅29.97分,未达及格线。
“想象力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孙云晓说。关于想象力,我们可以想到若干名人名言。比如狄德罗有句话,“想象,这是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而在所有人当中,按照英国史学家麦考莱的话,“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这也符合很多人的认知,虽然青少年没有完成知识积累,但他们丰富而瑰丽的想象,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想象与现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想象始终跑在现实前面,可现在,青少年想象力竟然落在了科技发展后面,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感觉。在去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许多孩子对未来的想象还是“会飞的汽车”“缩小的饼干”,似乎现代科技并没有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担任活动评委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丁子承感叹,“如今已是人工智能时代,可孩子们的想象力水平还停留在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或叶永烈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年代。”再看一下孩子的作文,尤其是参加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作品,更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是想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科学的最开始阶段便是想象。一个青少年存在大量“未知”不是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而一再表现“无知”则值得警惕,这可能表明他们缺少对科学的真正兴趣。青少年想象力何以跟不上科技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课题,尤其是教育界必须拿出破题的思路和办法。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