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仿妆:美妆不能沦为伤风败俗的“画皮”

2021-03-15 05:43梁言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画皮家暴底线

梁言品

很多人化妆,是为了美的体验;而有的人化妆,反其道而行之,令人大跌眼镜。近日,一位网红博主红唇、红腮、红粉铺面脸颊,将自己打扮成劳荣枝的模样,还大言不惭配文问网友:像不像?立即引来网友们怒斥,“杀人犯也能模仿?”“秀逗了!还是故意找黑。”尽管她解释这一行为是“开玩笑,没有蹭热度的意思”,但网民并不买账。是非曲直,民心民意最清楚。

劳荣枝,何许人也?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身背七条人命的劳荣枝潜逃长达二十年之久后,在2020年底被抓捕归案。作为涉嫌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罪的犯罪嫌疑人,她正在接受法律的审判。罪名如何、量刑如何,要交给法律来裁决。这是一个严肃且关乎正义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糊涂,更容不得掺杂擦边球式的娱乐消费。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谁都不能将严肃当嬉笑、拿伤痛为娱乐、把审美变审丑。

其实,类似于“劳荣枝仿妆”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抗击新冠肺炎之时,有人画了“新冠病毒仿妆”,把抗疫当炒作噱头;在反家暴声潮一浪高过一浪时,有人模仿起了“家暴妆”,他人噩梦竟成“潮流”……不管话题恶不恶,只看流量热不热?凡此种种,无不是在挑战社会大众的审美、扭曲共识认同的价值、冲击法律伦理的底线。

妆容之美俗就在一笔之间,要么互相愉悦要么互相伤害。一个妆,关乎美感与真实,也关乎温情与良知,真正的好品味应该是正直的品味。在这里,我们要说三句话——

美妆不能踩踏职业底线,沦为伤风败俗的“画皮”。任何领域都允许尝试、突破和创新,美妆同样有包容度。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之所以能让观众相信角色的魅力,离不开美妆的功劳。同时,这不是没有价值打底的随意工具。没有底线,既是愚弄自我也是荼毒他人;有职业操守,才能有职业正道。

娱乐不能越过人伦红线,发展空间靠“拼”不靠“蹭”。娱乐不可怕,可怕的是沦为娱乐的附庸,甚至在狂欢中沉沦。倘若失去了同理心、悲悯心、道德感,那么苦难真的很容易被消费,随之而来的冷漠与无知会挑战价值共识。即便是希望在流量世界里有更大发展空间,一片新天地也是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打拼出来的,而不是蹭话题的热度。拼搏至上,娱乐调味,适度、适量、适时,才能赢得共情和共赢。

審美不能滑向恶俗之坡,大众社会的文化景观要更清朗。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三俗”现象,经过治理后网络空间为之一新。但是,“审丑”与“三俗”之风有顽固性,一些畸形审美也要警惕。面对复杂舆论生态、多元网络文化,审美导向影响发展方向。大众审美有必要剔除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倘若丑态横行、正气不彰,主流价值、向上信念就会被解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吸睛的尖叫声”,而是“点头的共鸣声”。

再精致的妆,最终都要卸掉,本来面目才是真面目。当舆论声音散去,我们希望看到的不再是游荡的恶俗、浮华的虚荣,而是坦诚的相待、真诚的相拥。这样的环境,才是催人成长的沃土。

(本文原载202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

观点运用:不论什么妆,请守住公序良俗的底线;别让歪风邪气冲击基本的价值坐标;审美不能滑向恶俗之坡;冷漠与无知;网络生态;道德与法律;别让恶臭的“劳荣枝仿妆”消解法律严肃性……

编辑/华放

猜你喜欢
画皮家暴底线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真相与底线
女中音在当代中国歌剧中的创新表达——以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和《画皮》为例
中国故事系列 人鬼恋的两大经典IP 《聂小倩》和《画皮》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