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震:给兵马俑拍照的人

2021-03-15 05:4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秦俑兵马俑宝藏

最近,随着《国家宝藏》第三季的开播,文物摄影师赵震登上了热搜。他说自己拥有这世界上最棒的工作,而他的故事也被上亿网友关注,获得众人的点赞。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绵延五十六平方公里,八千余尊陶俑在地下静穆守护千年。赵震从小就会趴在兵马俑1号俑坑边上,看着父辈们进行考古工作。长大后他跟随父辈的脚步,成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名文物摄影师,至今已有23年。

每天,赵震都会有6到8小时穿梭在俑坑里,不停地在站起来、蹲下、跪下的姿势间切换,为的就是让每一尊兵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档案。这些文物档案的总和叫文物总账,每一尊俑的保存现状、是否经过修复、是否参加外展,都要重新记录。赵震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要给文物总账做新的补充。到2020年,赵震已完成862尊兵马俑的拍摄。

对赵震来说,拍摄兵马俑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每天下坑时,他都会沐浴更衣,提前一小时禁食,穿上最软的鞋和贴身的工作服——围裙,小心翼翼地开始工作。一号坑的兵马俑之间距离极近,只有30—40厘米。为了保护文物,即使冬日严寒也只能穿薄薄的衣服,仅在腰上贴一圈暖宝宝;夏天同样不好受,用赵震的话来说,一号坑就是“减肥培训班”,一整天下来出汗多到像洗澡。尽管如此,一提起工作他的眼睛还是亮了。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他笑着说:“兵马俑坑就是我的神殿,我的精神世界。”“当我和兵马俑面对面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互相凝视。在那一刻,时间就消失了。”“我能见到,我能想到的,都是兵马俑。还是那句话,我有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让赵震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秦俑的胡须和下唇发现了指纹,那是千年前铸造这尊秦俑的工匠留下的。刚刚发现时,赵震说他脑袋轰的一声,“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当时我就傻在那儿了。仿佛时间已经消失了,他刚刚离去,而我就踩在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我很想触摸那个指纹,但我不能。”他说,哽咽的声音和湿润的眼眶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

为保护文物,秦俑坑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所有的照片光线都只能来自于自然光,“平常每天都会有阳光,但就是冬至前后,阳光最漂亮。”赵震说。每年冬至,阳光会以低角度射进俑坑,当铅灰色的兵马俑在阳光下披上温暖的颜色,那一刻,“好像所有的兵马俑都‘活了,它们站立了两千多年,就是当年大秦帝国的缩影。”而为了这样的阳光,赵震一等就是一年,如果遇上阴雨天就得再等一年。但只要能拍出两张这样的片子,赵震就觉得,值!

在赵震的镜头里,每一尊秦俑都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有的目光坚定,有的神色轻松。对他而言,“秦俑虽无名,但千人千面,他们以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他说,“当你和他站在一起,透过镜头看着他的眼睛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

下坑拍摄时,赵震总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参观的游客用不同的语言腔调说一句话:哇哦!惊叹的背后是震撼。赵震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把所有“哇哦”的表情拍下来。这是兵马俑给世界的震撼,更是中华文化给世界的震撼。

在赵震心中,博物馆里的所有人和秦俑一样,沉默不语,队列整齐,朝一个方向,勇往直前。正如他的微信名“守陵人”,守陵,守的是秦陵,也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情怀梦想。

对国家宝藏,他有自己的理解:在文物工作者的眼中,宝藏不一定价值连城、金碧辉煌,但一定是文化精神承前启后的路标。“我还会继续做好给文物拍照的工作。及时把我们新发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吧。”他说。

热议锐评:赵震对秦俑的热爱,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日夜,他怀着赤子之心,怀着对祖先的敬畏拍下一张张照片。图像无声,难掩赤诚。正如网友评论说:“考古人對文物的热爱,就像剑士忠于自己的剑,文人忠于自己的笔,是融入血脉的火,是照亮灵魂的光。”这种浪漫到极致的赤子之心,永远都令人为之动容,而他的踏实笃行,他的耐心与匠心,也是一份真正的“国家宝藏”。(记摄人间)

素材运用:给兵马俑拍照的人;赤子之心;一眼千年;对话历史;融入血脉的火,照亮灵魂之光;路标;踏实笃行;耐心与匠心;热爱与坚守;真正的“国家宝藏”……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

猜你喜欢
秦俑兵马俑宝藏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秦俑服饰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运用
兵马俑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宝藏
秦俑“千人千面”之谜
秦俑军阵的战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