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亮 朱丽辉 谢鑑辉 胡外光 李枝国 王爱莲
护理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资源浪费、反馈渠道不通畅、反馈周期长、统计繁琐、时效性差、质量改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工具已较为广泛,如电子病历系统、医院排队挂号系统、影像管理系统等[1]。为解决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湖南省儿童医院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了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以使护理质量管理更科学、更高效[2]。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要求[3],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流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4],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2],该院护理部协同信息中心开发设计了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阐述如下。
内容包括:(1)检查级别。一级、二级、三级;(2)检查项目类型。护理部专项督查、二级质控督查、晚夜班查房、科级质控;(3)检查项目名称。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抢救车与药品管理、其他;(4)检查周期。周、月、季度、半年、年;(5)检查时间;(6)被检查科室;(7)检查人员。护理管理者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根据质量管理需求进行任务分配,除检查项目名称、被检查科室、检查人3项内容可重复选择外,其余内容均为单选。系统根据护理管理者选择的任务形成一次护理质量检查任务,同时将指令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关质量检查人员,通知检查人员实施检查。
内容包括:(1)检查项目查询。可根据时间、项目名称、科室、状态等条件进行查询;(2)检查结果填报。填报问题点、扣分值、得分值等;(3)不良事件管理。包括不良事件上报、审核、处理及统计等。质量检查人员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的移动质控检查智能终端,进入质量检查模块,根据查询条件筛选要完成的任务。筛选任务后点击相应的质量检查表单,依据表单内容实施检查,并在检查表单内实时录入扣分问题点、扣分分值等,在录入问题点时,如该问题点为以往的频发问题(发生数量前5位),系统将对该问题点标黄,予以警示。检查结束后提交保存,系统自动生成检查时间,便于护理管理部门核查检查人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可通过点击“不良事件上报”进行上报,填报完毕提交保存后,系统将向护士长及护理部质量管理者发送短信,提醒护士长及护理部质量管理者及时审核与处理。
内容包括生成反馈表单、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追踪。检查人员检查完毕后,系统会以科室为单位生成包括检查项目、时间、被检查科室、扣分问题点、扣分问题点数、得分、检查人员等内容的反馈表,通过预定义的反馈流程发送到被检查科室,同步发送信息至科室护士长。护士长接收反馈表单,针对扣分问题点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将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记录在反馈表单上提交保存。科室护士长、二级质控小组、护理部在规定时间内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追踪结果记录在反馈表单上提交保存。反馈流程的各环节均自动记录接收人、接收时间、处理时间,并需要上传处理效果,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5-6]。
内容包括:(1)已处理检查列表。包括检查级别、检查项目类型、检查项目名称、被检查科室、得分、是否合格,以及检查时间、反馈时间、追踪时间是否按要求完成等;(2)未处理检查列表。包括未检查项目、未检查科室、未执行检查人员等内容。护理管理者和检查人员点击任务进度栏内的已处理检查列表,查看任务完成进度;点击未处理检查列表,检查任务执行情况。任务截止时间24 h前,系统出现提醒弹窗,以便提醒检查人员及时准确执行检查任务。
内容包括检查结果汇总、存在问题汇总、质量评分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检查结果汇总表、存在问题汇总表、质量评分汇总表,各汇总表均包含单次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数据统计以表格、柱形图、折线图、柏拉图呈现。护理管理者通过查询相关图表获取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高频次问题点、严重问题点等,便于管理者对相应问题进行根源性分析。
2018年1月-12月为使用前,2019年1月-12月为使用后,使用前数据来源于护理部和各科室分散数据,使用后数据从系统提取。比较使用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上报率,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为《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表》。
单项护理质控所需时间从使用前(630.37±20.34) min下降到使用后(252.68±15.9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17,P<0.001)。使用前纸质版手写检查资料录入电脑所需时间为(152.00±11.26) min,使用后可在检查现场直接通过本系统录入问题点。问题点检出-分析整改所需时间从使用前(3.48±1.39)d下降到使用后(1.64±0.5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9,P=0.024)。
表1显示,使用系统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使用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前全院年日均占床数为1 545.9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167例(10.8%),使用后全院年日均占床数为1 549.7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222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95,P<0.05)。
传统管理中,检查任务分配、资料记录和传递均需人工进行,使用该系统后,检查人员携带移动终端到各科室检查,科室存在的问题点可直接录入系统,减少了纸质版记录到电子版录入的环节。此外,护理质控各环节均以短信方式提醒,使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科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改进后需从系统进行反馈,这种信息化的护理质控三级垂直管理,实现了管理的可视化和可监控,保证了护理质控及时有效执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7-10]。
表1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本研究结果发现,使用系统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使用前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与系统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转变为全过程质量管理有关。该院传统质量管理为每月底统计分析、评价反馈本月质量检查结果,而该系统实现了护理部-科护士长、二级质控小组-科室护士三级垂直管理。在科室层面,护士通过该系统,可及时了解科室所存在的问题点,也可了解科室检查得分和排名情况,能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11-14]。在科护士长、二级质控小组管理层面,通过系统可快速获取自己管辖科室和项目存在的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实时把握护理质量真实状况,抓住问题关键,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效果追踪,从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在护理部层面,通过系统对全院的检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查找制度、标准、流程的缺陷并进行改进,使整改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提升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上报有利于护理人员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升护理质量[2,13-14]。使用该系统后,人员登录系统即可上报不良事件,简化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且在系统中预先设置不良事件类别,便于护士操作,解决了因上报繁琐及不良事件分类不清晰等原因导致的漏报。
一方面,本研究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医院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增加了频发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显示提醒功能,工作任务安排短信提醒功能,临近任务完成时间弹窗提醒功能。
但本系统也存在一定局限,一方面,对网络敏感性和普及性有较高要求,易限制本系统的应用,对此,护理部已与信息中心对接,积极探讨整合改进方案,以不断完善系统;另一方面,需要移动设备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下一步将进行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