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荣,刘兆红,陈宝贵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1)
妊娠期高血压多见于妊娠20周之后的女性,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妊娠女性极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对孕妇以及围产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改善母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常规西医治疗以盐酸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为主,短期内可降低血压,但如果长期使用,极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陈宝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中发现妊娠期高血压以肝肾阴虚型居多,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女贞子、墨旱莲疗效甚佳。笔者以陈宝贵经验方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并以常规西医治疗病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基线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研究组年龄22~42(32.52±3.41)岁;孕周22~36(29.62±3.14)周;体质量42~80(61.52±4.74)kg;产次1~3(2.52±0.14)次。对照组年龄23~41(32.59±3.38)岁;孕周23~35(29.58±3.11)周;体质量43~79(60.86±4.67)kg;产次2~3(2.68±0.11)次。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中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需要经2次以上测量确诊,随机尿蛋白(+),每周体质量增加0.5 kg。②符合肝肾阴虚证辨证标准:妊娠期出现面浮肢肿,头晕目眩,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干,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苔薄,脉细弦数。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制定。③年龄20~43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接受过其他降压治疗者。②肾、肝功能不健全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⑤合并器质性疾病者。⑥合并重大感染者及过敏体质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盐酸拉贝洛尔片,每次100 mg,每8 h服1次。研究组予陈宝贵经验方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口服。方药组成:熟地黄30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0 g,山药15 g,茯苓10 g,泽泻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若肿势明显,茯苓改为20 g,泽泻改为15 g;口苦心烦加竹茹10 g;若头晕明显,加天麻15 g、钩藤15 g。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ET)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不良反应。①疗效标准(自拟):收缩压降低≥20 mmHg,舒张压降低≥15 mmHg为显效;收缩压降低<20 mmHg,舒张压降低<15 mmHg为有效;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甚至加重为无效。②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3次SBP、DBP,取平均值。③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MCP-1、ET水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④不良反应:统计恶心呕吐、皮疹、面部潮红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达,采取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0%,对照组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情况比较 (mmHg,x±s)
2.3 两组血浆ET、MCP-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ET、MCP-1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ET、MCP-1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浆ET、MCP-1水平比较 (μg/L,x±s)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4.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 6,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以休息、降压、解痉、镇静为主,必须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改善母儿预后。硝苯地平能够显著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断平滑肌细胞收缩,发挥降压作用[4]。但是有研究证实:仍然有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使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降压药后副反应发生率高[5]。ET属于内源性血管收缩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ET会入侵胎盘螺旋动脉,导致滋养细胞受到刺激而迁移,因此ET水平的高低与胎盘早期着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ET水平正常时,则有助于维持妊娠,但如果ET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妊娠高血压发生率。MCP-1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小诱导细胞因子A2”,是血管炎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MCP-1会将巨噬细胞激活,促进嗜碱性粒细胞、组胺等释放,健康妊娠者单核细胞主要分布在螺旋动脉以及绒毛外滋养细胞基质,但是妊娠高血压患者单核细胞主要分布在螺旋动脉周围,MCP-1水平越高,则表明妊娠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越重,MCP-1水平升高,则表示病情向重度发展。
妊娠期高血压属于中医“子痫”“子肿”“子晕”等范畴,具体表现为水肿、头晕等症状。中医认为,孕妇妊娠至晚期,胎儿的体积逐渐增大,阴血聚集而养胎,若孕妇素体肝肾不足或脾胃虚弱,肝失濡养,致肝阳上亢,进而引发眩晕。或由于不欲纳食,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营阴不足而头晕,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进而引发水肿[6]。中医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及早期预防的思想,能够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及妊娠结局。二至汤,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六味地黄汤中,熟地黄滋阴补血、填髓益精,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茯苓健脾化湿,泽泻利水渗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两方合用共奏补益肝肾、滋阴止血、潜阳降压之效。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SBP、DBP、ET、MCP-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浆MCP-1、E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