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韬,肖 强,管永红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人才培养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指出:“高校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这说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说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艰巨性。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充分发挥好两者的协同联动作用,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体系,有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在高校二级学院的学生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且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机制,只有学生学业出现问题后才会进行工作形式的交流沟通,达不到共同管理的目的,致使高校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协同效率低下[1]。因此,探讨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和教学协同联动机制,改善原有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模式,从系统化的角度,发挥出“1+1>2”的工作效率,解决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中的盲区,推动管理工作模式的融合、管理工作机制的融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和基础。
教书和育人是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然而由于管理主体的不同,在教学管理中更多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在学生管理中更多强调思想教育的引领,在高校学生的培养中,教书和育人的不统一性问题比较突出[2]。为此,探索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联动机制,实现教书育人制度的完善,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作用,解决“只教不育”或“只育不教”的问题,推进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实现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有效结合,为落实学校“教书育人”职责,提供新的参考和支撑。
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是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全面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教育部提倡“以本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建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为此,探索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联动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于社会发展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解决大学生就业率低和成才率低的问题,推行“以本为本”的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新理念,为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充实的基础[3]。
当前,二级学院部门之间存在学生管理业务协同联动意识较弱、学生培养协同联动认识不足、工作人员协同联动机制缺乏等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的管理分工中,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别隶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校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学工工作又分别隶属校教务处和学生处管辖。从学校层面来说,针对同一管理对象大学生,由于管理机构的不同,导致两部门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处更强调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和就业困难”等四困重点群体以及“奖、助、勤、免、补”等日常工作的关注,而教务处更强调对“插班学生、入退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缺课学生”等重点群体以及“学生考勤、学习效果和教学模式”等教学工作的关注。可见,校级两部门在共性问题上依旧存在不统一或者调令不一的现象。从二级学院的层面来说,教务办和学生办管理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教务办负责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课程的安排、考试安排、学籍处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业务,强调“教”的管理;学生办负责学生思想、学生活动、学生宿舍和第二课堂等业务,强调“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校级分工的不明细化和调令不一,亦导致二级学院部门间分工杂乱、责任划分不明确,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一是看似两部门有相同的管理对象,然而由于管理业务不同,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业务管理的盲区。二是两部门都有相同的管理目标即培养优秀大学生人才,但由于管理理念的不同,导致教学管理中出现“只教不育”的现象,学生管理中出现“只育不教”的现象[4]。三是二级学院教务办和学生办由于隶属机构的不同,两部门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但两部门之间由于各种业务有交织,如学业奖学金评定、学籍处理、入退伍大学生管理、学生考勤、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等大学生培养环节[5]。然而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导致两部门间的工作人员在相关培养环节处理问题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和争吵现象的发生,使两部门之间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局面。
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管理中,这两个部门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是协同联动的培养过程,需要进一步在强化校级部门管理和明晰责任分区的基础上,建立二级学院“教学—学工”的协同联动,是加强和解决两部门有效沟通交流的根本途径。
针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的现状,梳理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工作的交叉点,分析两部门之间的管理盲区,探讨两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模式,构建二级学院“教学—学工”沟通平台,实现两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具体的协同联动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
图1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模式构建图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模式构建的基础是要梳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工作交叉点,协同联动模式构建实现途径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协同联动模式构建实施保障是要有教学和学工协同的联动制度。只有落实和开展好上述三个关键点才能真正推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
针对本科生育人工作,将原来分别隶属校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二级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负责人,由纵向沟通模式变为横纵交流沟通模式,即建立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定期沟通机制,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考勤、学业和成绩等业务以及插班生、入退伍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四困生等群体,讨论分析二级学院两部门之间管理业务和管理群体中的交叉点,确定具体协同联动管理模式,在二级学院“教学—学工”高层管理中建立协同联动平台,制定协同联动流程及部门协同联动管理办法,建立重点学生群体“教学—学工”协同联动管理制度,实现二级学院两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和保障。
梳理二级学院教务和学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学生信息内容,建立一套适合二级学院两部门共享共用的学生管理信息表,打通二级学院学生管理信息交流共享模式。通过整合微信群和QQ群,将二级学院两部门管理人员纳入到统一的学生管理群体中,实现教学和学工管理信息发布的统一性,实现从信息上对业务流程以及重点学生群体的协同联动管理,保障二级学院对学生管理的纵横交叉,避免信息管理盲区的出现。
建立二级学院“教学—学工”闭环问题处理机制。针对学生管理中的业务过程如考勤管理、学业管理和奖学金管理等业务过程,教学和学工人员全程参与,教务人员将任课教师反馈的缺课、学业困难等学生记录并提交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则安排辅导员和班主任落实问题学生情况,进而将情况反馈给教务人员和任课教师,实现闭环管理。针对学生管理中的重点群体,学生管理人员将名单提交教务办,教务办将学生信息反馈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关注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等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和表现,再经教务办反馈学生管理部门,从而实现两部门协同联动闭环管理,保障二级学院对学生管理的协同联动效果。
总之,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有助于增强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育人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高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系统性,为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