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以中美4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021-03-15 11:18程宏云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识学分会计专业

程宏云

(安徽新华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是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王定华在《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一文中提出,通识教育的“全人、理性养成、公民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核心是“做人”,包括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1]通识教育非职业型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应用型高校强调专业性带来的弊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使得“通识教育”成为国家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被确定下来。此后,通识教育的建设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中陆续开展。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用性与综合性并存应是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会计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这既不同于高职、高专类的职业性、专业性教育,也不同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型专业,各类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更应根据《国标》规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既需要突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又需要突出会计人才的专门性。

2014年教育部就曾表示,要督促其中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以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与此同时,将出现一个问题,即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弱化。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在会计专业通识教育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相比较而言,西方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通识教育发展模式是否更加成熟?是否能为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借鉴经验?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对美国两所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与调研,通过与我国两所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关注了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中美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目标、通识教育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差异,以期打开我国会计专业通识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一、国内外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现状

有研究者基于对美国10所著名高校的实地调研,总结了美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指出通识教育搭建起美国高校学习与毕业就业的桥梁,对比了中美两国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差异,反思了国内高校会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虽然国内高校普遍引入了通识教育,但是开设这些课程时并非遵从“博雅教育”的实质精神,也缺乏对通识教育在塑造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方面的认识,大多数讲授者依然将通识教育视为提供参考答案就能过关的标准化课程。[2]有学者对中美7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差异、教学模式的差异等方面加以研究,指出美国高校的“通识类课程”学分所占总学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高校。美国高校的“学科基础课(非会计类)”学分所占总学分比重要高于国内同类高校;而“专业方向课程(会计类)”学分所占总学分比重要低于国内同类高校;“任意选修课”模块的比重,美国高校也明显高于国内高校。[3]袁雪飞以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指出美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灵活,在前两年都是建议选修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从第三年开始建议选修专业核心课。[4]还有研究者对中英5所高校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指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过于“专业化”,会计专业类课程较多,划分较细。董普等在社会实践、实习、学位论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国内高校规定较多学分要求,国外高校主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时教学中,日常课程要求学生提交研究论文、读书报告等,且国外高校与会计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在平时课程学习中学生会到业界进行一些专业方面的实习、实践。[5]除了与西方国家的比较,还有学者以东盟国家会计人才培养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指出东盟五国的会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在强调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识教育知识日渐增长;中国通识课程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的融合互通非常低,几乎处在平行不交叉的状态。[6]

(二)我国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比较研究,学者们提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何玉润、李晓慧在《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一文中建议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可以考虑适当增设一些关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价值。[4]张业辉等建议:“平衡通识教育课程与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结构层面、学时层面、考核层面的比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协调。”[5]其二,在教学改革方面,董普、成慧君等通过中美7所知名高校的比较,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外国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优化课程设置,转变考试评价方式等,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6]其三,在培养目标方面,一是建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根本,形成递进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二是建议以递进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此外,还提倡以创新为核心,完善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认为通识教育并不是所有高校统一规划,而是每个学校根据各自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拥有的资源条件,形成独特的通识教育体系。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对国外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进行调研,集中研究了国内外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识教育方面的突出差异,反思了国内高校会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案例选取与分析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大多数以国内外研究型高校为案例,或针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专门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进行研究。其次,已有研究或侧重国外高校或重点对国内高校的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或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在分析的详细程度方面略显不足,说服力稍有欠缺。此外,在国内通识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启示方面,学者们多重视具体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改革,较少围绕通识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忽视了评价体系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可采取的举措。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的通识教育深入比较。

二、中美4所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比较

(一)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本文从通识课程的学分占比及分类情况、通识课程特点等方面分析研究中美4所高校会计专业的通识课程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美国MC大学

美国MC大学成立于1933年,是位于美国纽约市的一所应用型高校,全校现有8000多名学生。该校拥有两千余所实习合作单位,提倡小班教学,班级平均25人。[7]MC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该校通识课以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及贴近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能力而闻名,该校会计专业通识课程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第二,邀请专家讲学,创造良好的通识教育学习氛围。该校会计学系经常邀请美国各高校教授前来讲学,旨在教授学生各类商业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现象的洞察力。该校会计专业通识课程学分60分,占总学分的48%,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MC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

2.美国SNHU大学

美国SNHU大学成立于1932年,学校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以稳定的教学和企业间卓越的关系著称,学校现有3000多名全日制学生和4000名网络教育学生。[8]本科开设了会计学和管理学课程,课程设置达到了美国会计师协会的要求。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帮助学生考取注册会计师。

该校会计专业通识课程特点如下:第一,通识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会计专业通识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深入广泛地了解会计实务,而且重视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素养的提高。第二,通识课程分为本科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模块。第三,强调以商业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该校以“通过创造和传播商业、艺术与科学这些有影响力的知识,培养出有创新力、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以及有组织能力的领导者”为教学宗旨。第四,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两门带有全球性标识的通识课程方能毕业,强调课程的国际化。该校会计专业通识课程学分54分,占总学分的45%,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美国SNHU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比例较高,且通识教育中的选修课比例较高。美国2所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内容差异较大,个性化突出。

3.中国XHU大学

中国XHU大学成立于2000年,为安徽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立项单位。现有学生20000余人,学校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等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三部分构成。[9]该校通识课程特点为:第一,坚持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课程模块。XHU大学修订了《XHU通识选修课管理办法》,修改了本科学生的应修学分,设置了学生必选的四个模块:思想政治类、人文通识类、创新创业类和技能素养类。第二,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该校通识选修课目前开设的课程以智慧树慕课和自有教师开设的线下课程为主,2020年首次使用了E会学平台自有教师的网络课程。第三,开设虚拟学期,拓宽通识课程修读机会。从2019年开始,开设了暑假虚拟学期,学生修读“学堂在线”课程42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获取学分的机会。

该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学分62学分,占总学分的36%。其中,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占比分别为25%、26%和33%,其余自由选修课课程占比16%。该校通识课程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XHU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

4.中国HSU大学

中国HSU大学成立于1999年,是一所典型的财经类高校。现有在校生8800多人,学校坚持“经管为主,兼具文法”的专业特色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10]该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学分66学分,占总学分的42%。其中,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占比分别为30%、26%和32%,各类课程具体占比见表4。

该校通识课程特点为:第一,课程模块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从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开设通识选修课,要求学生修满8学分。第二,重视在线课程建设。引入部分网络课程,其中部分网络课程教学建议试点采用混合模式授课,即部分学时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学,部分学时由教师、助教组织集中授课或进行讨论、答疑、作业等。第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HSU大学通识课程在人文基础模块开设了较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现了其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四,通识课程性质较为模糊,通识课程在数理基础模块中《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与会计专业发展相关度甚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区分度不高。中国HSU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如表4所示。

表4 中国HSU大学会计专业通识课程设置

(二)中美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的差异

1.中美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目标的差异

研究中美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差异,首先要了解两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目标。中国应用型高校在界定会计专业有关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时不够明晰,往往用“宽基础,重素质”来概括;而美国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有关通识教育目标,包括州和学院两个层级,总体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还有比较具体的目标的规定,例如SNHU大学要求通识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会计专业通识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深入广泛地了解会计实务,而且重视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素养的提高。美国各州设有高等教育委员会,明确规定州这一层级的通识教育目标,包含学生应具备的通识教育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情感态度等,而美国各应用型高校会在各州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理念以及学生需求状况,对州一层级的通识教育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和落实,形成各自学校通识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上,中国高校具有概括性、统领性的特点;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具体目标与专业课程区分度低,给日后的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美国高校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同,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程度更明显。

2.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差异

从中美4所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学科结构来看,基本都涉及了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中国2所高校在这三个领域中课程设置的比例差异较大,社会科学类所占比例普遍偏高。而美国高校在这三个领域的课程设置比例基本持平。在课程内容上,中美高校会计专业的通识教育都设置了数学、计算机以及经济类等基础课程。中美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在于:

其一,对演讲、表达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美国2所高校都设有写作和演讲类的课程,其中美国MC大学英文和写作类课程共开设15个学分,占通识课程总学分的29%。而中国2所高校的写作和演讲类课程的学分设置明显较低,其中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不是作为必修课开设,仅有XHU大学开设了2学分的应用文写作。

其二,价值观教育的体现形式不同。美国MC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很少有纯粹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课程,仅有3个学分的社会科学课程,但这并不代表美国高校不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的培养。张宝予在《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中指出:美国大学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以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涵养价值精神,以理性、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推升价值判断能力,以社会问题与课程主题相结合引领价值取向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11]中国XHU大学和HSU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分别设置了16、21个学分的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政策等方面的课程,均占总学分的26%。其学分比例相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其三,通识课程中体育课的位置不同。美国2所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没有设置体育课,而中国XHU大学和HSU大学都设置了4个学分的体育必修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美国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美国学生到大学阶段已经可以根据自主需求进行体育锻炼。而中国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缺乏体育运动意识,中国高校开设体育必修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强化体育运动的精神。

3.会计专业通识教育管理与实施的差异

在通识教育的管理与实施方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美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呈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如都设有专门资金用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评价。但中美高校会计专业在通识课程的管理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一,通识课程管理组织机构的差异性。中国2所高校都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部,由通识教育部来统筹课程管理,将所有负责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整合在同一个部门,按照规定的教学要求开展课程教学。中国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成立部门统筹管理有利于课程资源的集中调配、开展课程研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但由于通识教育的教师自成体系,和其他院系的师生接触较少,容易发生人为隔离和被边缘化的情况。美国2所高校均没有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部门和专职的通识教育老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基本来自各自院系教学单位,教师的交叉性、融合度较高。

其二,通识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的差异性。国内2所通识课程考核比专业课程更为宽松,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低于专业课。美国高校通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和专业课程相同,一旦学生有通识教育课程未能通过,就必须要重修,因此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专业课。

其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国内2所应用型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虽然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新形式,但还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很多课程改革只是浅尝辄止。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普遍开展原著阅读、小班讨论等课程环节。国内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实用性”课程数量众多,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研读经典著作、传承优秀文化类的课程极少。

三、会计专业通识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中美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有所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方式的不同,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实施相应调整举措:

(一)以拓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为通识教育目标

根据ACCA的会计人员知识技能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适应市场环境,不仅需具备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必备诚信品质、较强的法律意识及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诚信。财务信息质量、可靠性等要求会计记录的信息应该是真实、准确的。朱镕基曾经为上海财经大学题词校训“不做假账”。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底线要求。二是守法。就会计专业教育而言,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更要提高学生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做假账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三是沟通能力。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与多方合作共赢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标准愈发严格。四是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管理素质。朱镜人认为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成长为中高端财务管理者。[12]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定位,既不同于传统本科专业的素质要求,又要高于高职院校的素质要求,要体现知识、技能和创新品质的合一。

根据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计人员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管理素养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制度考核的刚性管理,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

一是丰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出台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政策,鼓励教师开设多样性的线下、线上课程,推广学分制考核。如通识教育课程中可适当增加演讲类和沟通类的相关课程,加大对于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人文、文学、审美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强化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训练。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增开一些学生未来可能需要使用到的信息化技术课程,如统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类课程。特别要重视和加强会计+信息化+互联网的相关课程设置,可以尝试借鉴校外、省外、国外同样类型课程的网上学分制度,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解决应用型高校通识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在线教育,可以相当程度的解决会计专业通识课程师资不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当然,信息技术虽为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性,但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应用型高校还要致力于方法创新,如陈琳提出为了培养智慧时代的新教师,可以“加强在线学习的创新制度设计,让通识课程教师在新的在线教育中进行新的分工、新的合作”,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13]

二是增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导向。例如增加双师型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美国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企业或行业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应用型高校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点任务。基于会计专业的强实践性和强应用性,会计专业的通识课程教师更要具有多重能力,如刘家瑛,陈一平提出:“在知识水平方面,具备从事会计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在业务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由此才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三是重视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过程的协调管理。会计专业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应用型高校可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设课程,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具体实践中一面提高专业能力,一面感受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四是结合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定位,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与地方经济、文化等产业发展相关的课程。一方面,拥有社会经验的学生通常更被企业所看重;另一方面,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实践,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三)提高思政、劳动课程、实践课程在会计专业中的比例

首先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观。在会计循环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学生以公允、客观的态度核算每一笔经济业务,将节约成本、创造社会价值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培养严谨、细致、认真的会计职业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实践、树立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四)加强通识课程评价和管理制度的刚性落实

强化通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重视程度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对学生通识课程的考核标准不高是通识课程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建立通识课程与获得学分、文凭相关联的评价制度,既要提高通识课程的考核标准,使其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奖相挂钩;更要加强过程评价,综合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后展现出的变化与进步等各方面信息,给予学生多元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同伴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通识学分会计专业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学分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