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庆
(晋江市园林中心,福建晋江 362200)
台风过境,对城市园林绿化破坏极大,行道树首当其冲,最直接的后果是树木倒伏,甚至被拦腰斩断或连根拔起。据统计,2016年台风“莫兰蒂”过后,厦门市12条主要道路11647株行道树,受损6762株,占总数58.06%,倒伏率28.77%、断折率29.29%,造成园林绿化损失惨重。大风造成乔木倒伏、折枝、断根、裂叶,进而造成道路中断、堵塞,同时雨水又增加树木新伤口病菌浸染机会,严重会造成树木病害流行,整体道路绿化景观残败,影响面扩大。
风灾害对行道树的影响,从力学上分析是风的机械作用和树体抵抗力之间的矛盾,当风的作用力大于树体抵抗力时,就易发生风害。树木结构主要为根、干、枝和叶,台风对树木的作用过程可理解为力学模型中力距(M)=力(F)×力臂(L),具体分析来说:根系的发达与深浅是树木抵抗风雨的根基;树干结构和木材强韧度决定其能抵抗风力的大小;冠幅、冠长、树冠通风率是计算树木受风力大小的依据;树冠受风力重心点至根颈处距离是计算树木受风力力臂的依据。
当风的作用力大于树木的抵抗力,就易发生风害。抗风修剪就是采用对树冠实施修剪等方式,减轻风灾害对树木的破坏力。
3.1.1 根据叶片形态分类。阔叶类乔木:阔叶类乔木的抗风修剪应保证树体主干正直不偏,主枝分布均匀。通常保留3~5枝健壮、向上、直立枝,清除病虫害枯枝、下垂枝和平行枝等,形成抗风树体结构。骨干枝应从属分明,侧枝与主枝数量比值小于0.7,保持树冠整齐,树体通风透光[1]。
棕榈类乔木:棕榈类乔木修剪应保持其自然树形,重点是清除树上的枯叶、下垂叶、坚果和部分老叶,注意主干顶芽不受损伤;对处于风口和狭管效应等强风区段的树木,可采取剪除或短截部分叶片,以提高树体抗风性能。发现病叶及时剪除,病叶要烧毁,防止病菌传播。
针叶类乔木:此类树种针叶类乔木不可修剪过重,并保证其中央领导枝顶芽不受影响。以疏枝为主,除病虫害枝、折裂枝外,大枝尽量不短截,使树体树势保持均衡。有多顶芽且中心主干生长优势明显的,可疏去主干延长枝下部的多头竞争枝。主干生长优势不明显,树冠呈圆头型、圆柱状、半球形的,可酌情疏除下层的1~2层轮生枝。
3.1.2 根据分枝类型分类。(1)主干型行道树修剪,主干型行道树应注意树冠透风性修剪,培养抗风的骨架、结构及树冠形状。通过疏剪过密层枝条,短截过长枝,保留其景观特点,但必要时可做适当截干处理,使树形、树冠不偏斜,形成冠幅体量适度,叶幕层高、疏密适中的树冠,以减少风阻。冠高比控制在0.5~0.7为佳[2]。
(2)多主枝型行道树修剪,多主枝型行道树通常选3~5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的侧枝修短,其余枝条全部剪除。分枝高的主枝,应多剪;分枝点低的主枝,宜多留。冠高比控制在0.7为佳。
3.1.3 根据所处区位分类。(1)处于风口地段行道树修剪,处于沿海、沿江、沿河风口地带及城镇“狭管效应”、叠风区域、旋风区域的行道树宜根据树种情况适当强剪,采用中短截、重短截。
(2)处于迎风地段行道树修剪,宜在疏剪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修剪强度。树干与冠长应保持适当比例,冠长宜占全树高度的1/2~2/3,保证树体主干正直不偏,主枝分布均匀。
(3)处于背风地段行道树修剪,采用常规行道树修剪方法,分枝均为,不偏冠,控制枝下高,与周边建筑、设施的距离合理。
3.1.4 根据根系状况分类。(1)深根系树木修剪,深根系树木以疏剪为主,疏剪交叉枝、徒长枝、叉生枝,去除所有病虫害枝,并适当剪摘部分叶片,保持其自然形树型和观赏特性。根据树种、年龄及种植位置等,可酌情加大修剪强度。
(2)浅根系树木修剪,浅根系树木在疏剪的基础上,应对其进行适当短截,短截程度依树木长势、年龄及种植位置等而定,一般以轻短截、中短截为主。若栽植区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树木生长健壮的,宜适度疏剪为主,重点剪除叉生枝、徒长枝、逆行枝、平行枝、交叉枝、下垂枝等。
3.1.5 根据抗风能力分类。(1)Ⅰ级抗风树种修剪,如高山榕、小叶榕、大叶榕、芒果、香樟、华棕等,以疏枝为主,重点剪除病虫害枝、枯枝、平行枝、下垂枝、叉生枝、徒长枝、阴生枝、分蘖枝、忌生枝、干头枝、逆行枝和交叉枝等,保持树冠整齐、树势均衡,树体通风透光,形成合理的抗风树体结构。冠高比控制在0.7为佳。
(2)Ⅱ级抗风树种修剪,如菩提树、垂叶榕、盆架木、重阳木等,在风害频繁期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短截,短截程度依树种长势、年龄及种植位置等而定,一般以轻短截、中短截为主。剪除叉生枝、徒长枝、逆行枝、平行枝、交叉枝、速生枝、下垂枝等。注意保留向外生长的主枝,冠高比控制在0.6为佳,以形成安全的抗风树体结构。
(3)Ⅲ级抗风树种修剪,如木棉、腊肠树、黄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桃花心木、火焰木等,此类树种抗风能力较弱,在保留行道树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主要以中短截、重短截为主。树干与冠长应保持适当比例,冠长宜占全树高度的1/2~2/3,保证树体主干正直不偏,主枝分布均匀。通常保留3~5枝健壮、向上、直立枝,清除病虫害枝和位置不当的枝条等,形成良好的抗风树体结构。骨干枝宜从属分明,侧枝与主枝数量比值小于0.7,保持树冠整齐,树体通风透光。其冠高比控制在0.5为佳。
3.2.1 伞型行道树。秋季落叶后到翌春发芽前进行修剪,使侧枝均匀向四周辐射扩展,形成良好的伞形骨架。春末夏初,从基部剪除侧枝的背上芽发育成的粗大的徒长枝,直立枝、交叉枝等。第3年修剪同第2年,3~5a后即可形成伞形树冠。
3.2.2 杯形行道树。冬季一般选3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与主干成约45°夹角的枝条,剪口芽留在侧面,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翌年冬季,在主枝两侧萌生的侧枝中,选2个作延长枝,剪口芽仍留在枝条侧面,疏除直立枝、交叉枝等。第3年修剪同第2年,3~5年后即可形成3股6叉12枝的杯形树冠。
3.2.3 开心形行道树。冬季一般选3~5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的侧枝,进行短剪,其余枝条全部剪除。翌年萌发后,每侧枝留1~2个次级侧枝,使其向四方斜生,长0.3~0.5m时,进行短截,其余全部抹芽。第3年萌发后,每枝继续保留1~2个分布均匀的三级侧枝,并抹芽。3~5年后即可成型。
3.2.4 塔形、球形、垂枝形行道树。(1)有中央领导枝行道树,未定型行道树的修剪,应保护中央领导枝,促使顶端向上直立生长。主干顶端如损伤,应选择1个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截,抹去其下部的侧芽,待抽发新枝代替主枝,避免形成多头现象。
(2)无中央领导枝行道树,未定型行道树的修剪,应在分枝点附近留5~6个主枝,各层主枝间保持较小间距,使其自然长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主要对象是并生枝、枯枝、病虫害枝等。
3.2.5 棕榈科行道树。周年以常态修剪为主,修剪重点是清除树上的枯叶、老叶、下垂叶和坚果为主,注意保护叶鞘;对于预防12级以上台风,特别是处在迎风地段的棕榈科植物,可采取剪除或短截部分叶片,以提高树体抗风性能。
本抗风修剪技术在晋江市世纪大道的行道树修剪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该项目行道树秋枫数量2030株,树池规格1.2m×1.2m,株间距6m,胸径20~22cm,树高6m,冠幅4m,冠形球形。现状树木生长良好,冠高比理想,属一级抗风树种,但存在树冠浓密,通透性差不利抗风情况。
图1 秋枫抗风修剪前后对比图
根据历年行道树遭受风害情况及采取措施,探索解决办法,经多次实践并总结经验,采用本研究中相应条款的修剪办法,对世纪大道行道树秋枫进行抗风修剪。具体操作为:以疏枝为主,清除病虫害枝、干头枝、逆行枝和交叉枝等,保持树冠整齐、树势均衡,树体通风透光等。并做好后续效果跟踪和统计,经历次台风考验,修剪后抗风效果良好(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