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组织策略

2021-03-14 02:39宁存秀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

【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历来是教育的重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德育为先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出来。作者对学校德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着眼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文章结合研究中产生的认识,具体阐述小学阶段的德育现状,并思考如何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德育

作者简介:宁存秀(1984.9—),女,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2019年在教科局组织的“同课异构”中获二等奖,2019年获校级优秀教师,2021年获校级优秀班主任,2021年在学校组织的“思政”教育课中获二等奖。

一、前言

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所以“立德树人”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更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同时要为“立德树人”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毋庸置疑,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德育工作表现出了紧迫性与必要性。而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学校德育无疑是重要一环。简单来说,学校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并使学生在积极践行中逐步形成一定思想品质的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无疑肩负着开展德育活动的责任。因此,班主任应该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德育策略。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一,是贯彻“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四有”新人,这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保障。这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除要培养学生文化知识以外,更要切实推进政治、品德、纪律、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将德育工作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才能切实满足新时期的教育要求[1]。

第二,是小學德育实践的内在要求。开展小学德育,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是新时期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要通过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思想最初的产生是和人们的物质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引导学生在和人的交往中更加准确地体会道德情感。

第三,是合理应对社会不良思想的实践要求。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学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的思想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当前小学德育现状

大量的教育实践及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德育观念较淡薄。首先,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知仍不健全。尽管我国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中依然普遍存在,而现有的德育工作,通常也会表现出形式化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德育工作是比较忽视的。其次,学校制度建设的观念比较落后。一方面,学校片面追求德育活动的制度化,所开展的德育活动通常是为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德育活动只是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而并不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最后,对德育目标的理解比较刻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片面地将德育视为“培养好孩子”,并且认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听话、老实、顺从,达不到这些标准就不是好孩子。而这种刻板的德育目标,必然会使小学德育质量大打折扣。

第二,德育内容不全面。首先,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这导致德育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讲,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内容通常停留在理论性知识层面,忽视了实践性与应用性,所以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德育内容的着眼点不够全面。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甚至会适得其反。

第三,德育方式较单一。有效的德育策略有利于提高德育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小学德育仍然以单一的讲授和固定的说教式德育模式为主。在这样的德育形式中,学生无法深度参与其中,只能被动接受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无疑是枯燥的,教师牢牢占据整个德育过程的主导权,学生则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尽管这样的德育方式能够加快教学进度,但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组织策略

(一)注重榜样示范,教师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是德育中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教育方法是通过榜样人物的思想与言行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使德育内容以一种更加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将相应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无疑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以教师为榜样,这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班主任应该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利用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引导。

以“劳动教育”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笔者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如班级大扫除。在组织这些工作时,笔者除会给学生安排任务之外,自己也会参与劳动。相对于单一的语言讲授,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无疑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笔者的带头示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此外,在集体劳动当中,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劳动任务,往往需要划分区域、相互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养成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二)营造德育环境,优化德育体验

从身心特点来看,小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其思想言行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基于这一特点,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此来将德育要素与外部环境加以融合。这样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而且有利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通常来讲,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氛围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结合德育内容,笔者对班级中的环境布置进行了优化。例如,笔者会在班级中张贴一些与人生理想有关的名人故事、字画、名言警句等,这样既可以使教室充满书香气息,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理想教育。同时,笔者还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些与理想教育有关的黑板报。除教室的布置之外,教室的卫生、座位的排列等同样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会对班级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以此来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班级环境。毋庸置疑,窗明几净、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德育的开展。在优化班级显性环境的基础上,笔者还会着力优化班级的隐性环境,即班级“软文化”。制度文化是班级“软文化”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固定的行为规范,笔者在德育中所采用的是一种弹性的德育制度。在德育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笔者还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建设了良好的“班风”,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同样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依托学科教学,注重全面发展

小學不同的学科通常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要素,所以学科教学无疑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德育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并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这样可以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能够通过德育和智育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英雄故事和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这些文本资料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促进其爱国主义热情的发展。又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科学小实验,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看似难以理解的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由此可见,德育和学科教学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优化师生关系,突破德育障碍

从本质上来讲,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首先,班主任要研究和了解学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为此,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学习、生活、劳动等不同活动中和学生相互了解,以此来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对班主任敞开心扉。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要尊重每名学生的人格,避免轻蔑学生,同时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唯成绩论”。最后,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加强沟通,才能逐步在师生之间架构起情感的桥梁。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班主任都要在沟通中对学生予以关心,以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班主任还要在沟通中对学生进行赞美,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育

从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已经产生了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外界的过分干预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教师采用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的全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德育感受。

以“自觉纪律教育”为例,仅仅靠班主任的命令与要求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为此,笔者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良好班级纪律的建设中。首先,为了使纪律观念的培养有据可依,笔者组织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对班级纪律管理条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使条例内容的执行更具弹性和可行性。之后,对于班级纪律管理条例的执行,笔者同样交给学生负责。具体来讲,笔者采用了“值日班长”制度,每名学生需要轮流负责班级纪律的维护。由于获得了参与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随着班级整体纪律情况的变化,参与条例制订和调整的学生还需要及时对纪律管理的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师生的有效协作逐渐使班级的纪律情况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学生纪律观念的提高。

(六)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单一的理论性知识很难真正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感悟,进而提升德育实效。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德育主题组织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将德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德育实践的方式通常包括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在德育实践中需要将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校内活动中,笔者组织了一系列的班级主题活动,如“讲红色英雄故事”的活动。不断的讲述和聆听无疑能够使学生从中深切地体会爱国主义情感。而在校外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参观。通过直接接触历史文物与文献资料,再加上工作人员对真实历史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先烈做出的巨大贡献,或者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七)开展家校合作,拓宽德育范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家校合作。这种方式能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强化德育效果。

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家长进行直接沟通的有效渠道。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创新家长会的形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单向灌输式的家长会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另外,部分家长会已经变成了“成绩发布会”,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的只有学生的成绩。基于此,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创新家长会形式,给家长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班主任还应该结合学生德育活动设置针对性的主题,以此来引导家长展开全面的探讨。这种方式有利于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使其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班主任应该准确把握德育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德育策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03):166.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