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极易合并门脉高压,从而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起病较快,病情复杂,常表现为血压急速下降、血容量减少及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若抢救不及时,极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基础治疗以护肝、抗休克及扩容等为主,在此基础上,止血治疗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本文就本院于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接诊的75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接受的75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7 例)与观察组(38 例)。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为20∶17,平均年龄(63.64±4.4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为22∶16,平均年龄(63.82±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B 超检查、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上腹部CT检查等,确诊为乙肝肝硬化;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寄生虫病学分会以及传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的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③均接受胃镜检查,提示患者胃底以及食管静脉曲张;④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②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③伴随恶性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扩容、抑酸、抗感染、护肝及抗休克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即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10 U,加入20 ml的50%葡萄糖,通过静脉泵入方式给予,泵注速度为0.1~0.4 U/min,泵入时间为120 h。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在20 ml的5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0.1 mg 奥曲肽,以静脉泵入方式给予,泵注速度为25 μg/h,泵入时间为120 h。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再次出血率,患者经过治疗后,24 h 内无呕血、黑便等相关出血指征出现即为止血成功;患者经过治疗后,24 h 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等相关出血指征即为再次出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计算两组患者从用药开始直至患者止血成功时间的平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痛、恶心、头痛、心悸、胸闷、出汗、腹部绞痛、大便次数增多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再次出血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45.95%(17/37)、再次出血率为37.84%(14/37);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86.84%(33/38)、再次出血率为10.53%(4/38)。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9、7.666,P=0.000、0.006<0.05)。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者止血时间为(28.91±4.33)h;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8.03±3.42)h。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55,P=0.00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l/mi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l/min)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3%(12/37),12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头痛、腹部绞痛、大便次数增多等,其中4 例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出汗情况,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或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后得以缓解;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2 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恶心和腹痛,因患者症状较轻,未对其行特殊处理而自行恢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03<0.05)。
在感染疾病科中,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较为常见的急重症,一旦发病则会诱发患者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给予的治疗方法不恰当,则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保障有着极大的影响[1-3]。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引发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重用因素,也是该类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4]。就目前而言,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有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5]。不过由于急症手术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再加上医疗设备、机体情况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使得该疾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临床上出现多种用于止血的药物,但药物止血效果千差万别,而且并发症也不尽相同,因此寻找一种有着较高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7]。
垂体后叶素中包含血管加压素,通过在肠系膜动脉中作用来对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内脏血管床小动脉进行收缩,同时能够起到肝动脉阻力降低作用,从而使得肠黏膜下动静脉分流关闭,进而对食管曲张静脉和胃做静脉的血流灌注起到显著降低的效果,但该药物会导致患者血管阻力增加,并使得心排血量减少[8]。奥曲肽属于生长抑素类似物,是由人工合成,但其功效与天然生长抑素相似,能够有效控制门静脉血流和肝脏血流,从而起到快速止血效果[9-1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能够说明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八肽环状化合物,和天然生长抑素作用相似,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使机体食管括约肌压力提升,并将内脏血流量降低,同时还能够对门脉压进行选择性减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奥曲肽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奥曲肽药理作用有选择性,而且能够对胃酸分泌、胃泌素分泌以及胃蛋白酶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能够有效保护黏膜屏障,进而对已经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起到促进修复作用,同时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增加是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胃液返流风险,能够极大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取奥曲肽治疗,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