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促进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

2021-03-12 03:40李丽利赖亦明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反腐败

李丽利 赖亦明

摘要: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具有高效性、人民性与绿色性,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内在要素、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腐败是“政治之癌”,违背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而反腐败能充分发挥生产力各要素及其整体的功效,促进公平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营造清明的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可以说反腐败对新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反腐败;上层建筑;新时代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1-0127-05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反腐败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研究”(YJS2019037)。

作者简介:李丽利,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赖亦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反腐败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上层建筑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完善,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新时代的根本任务是发展高质量生产力

1.新时代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及其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1]。生产力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新时代生产力是新型劳动者、现代化的劳动资料、精确的劳动对象的科学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推进区域、领域协调发展,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集约式增长方式。我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共享发展,注重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规避人的物化和片面化,使人民能在生产中实现劳动乐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离不开“保护生产力”,即发展“生态生产力”,在生产系统各个环节中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形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2.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产力是多因素、多层次有机组合的复杂系统,生产力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性因素。新时代生产力系统构成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因素;科技、信息、教育等渗透性因素;分工、协作、管理等运行性因素。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呈现出数字化、专业化和分工细化,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生产协作与管理在生产力发展中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力的发展由自然环境和政治、文化等多种社会环境的协同作用来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生产力发展的间接因素。所有制、生产关系、分配方式影响着劳动积极性和生产力各因素的结合和配比;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力各因素及其协同和运行;文化、品德和情操作用于劳动者从而影响劳动力的发挥。需求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性因素,生产力发展与社会需求成正相关。社会有效需求是人们愿意并能承担起的需求,包括人们消费欲望和收入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产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需求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腐败违背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

腐败是公职人员为谋取私人或小团体的特殊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或资源的违纪违法行为,其本质是以权谋私。腐败分为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和生活腐败。政治腐败是司法、执法、行政等领域违背政治纪律和政治方向的行为。经济腐败的主要特点是官商结合、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生活腐败突出表现为挥霍公款、吃喝玩乐等,少数人骄奢淫逸、腐化堕落,完全丧失了起码的生活道德。这三方面的腐败方式相互交织,违背新时代生产力发展高效性、人民性、绿色性的要求,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对生产力造成了冲击。

1.腐败造成生产力要素不合理配置

腐败行为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任人唯钱、唯亲等人事腐败造成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生产资料,质量优的难以得到很好运用,质量劣的难以淘汰,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破坏生产分工,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协作质量。“买官卖官”现象使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降,部分宏观调控政策被扭曲,侵蚀党和政府整体领导权威和公信力,政府方针、政策、决策难以得到人民的认同,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而“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润滑剂”“腐败节约‘排队成本”等观点是对腐败与生产力发展作用机制的错误认识,暗箱操作分配项目和资源的“寻租行为”违背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这种职能部门“设租”和“寻租”的行为,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2.腐败侵害人民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

腐败,一般指由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公职人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而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腐败官员往往为谋求利益而选择容易隐藏腐败行为的项目,将财政资金截留而据为己有导致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公共资本积累缩减和社会总福利减少。腐败破坏社会基本分配法则,拉大收入差距,巨额灰色收入使人民对高收入者形成偏见,造成社会凝聚力下降,社会阶层矛盾恶化,社会总体生产效率降低。行业和职务等特权使人民群众在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无法公平竞争,侵害人民的民主权利,违背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原则。

3.腐败浪费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

腐败对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造成严重侵蚀,具体表现在:一是国有资产流入个人腰包,致使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腐化社会风气,扭曲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不当运用社会资源。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安排,实质是对有限资源的浪费,加剧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转型升级难等问题,粗放型、低效益的生产发展方式导致整个社会人财物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源损失,直接减少了投入生产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数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反腐败是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利好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腐败与反腐败始终是人民最关心的焦点,也是经济发展与改革事业前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国保持高压态势推进反腐败工作,强化对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统筹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强化标本兼治,精准反腐,以不断促进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

1.反腐败能充分发挥生产力各要素及其整体功效

(1)促进资源重新配置,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们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整个活动过程中,中央先后确定了21项专项整治任务,对“四风”打出“组合拳”。“三公”经费较活动开展前缩减530.2亿元,下降27.5%。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3]。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是依靠劳动力、生产资料的追加投入;另一种形式是依靠在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可以最大限度挽回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损失,减少剩余产品被少数人占有和浪费的现象,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4]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阶段。反腐败使资源重新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剩余产品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开发、劳动资料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创新,有利于行业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演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生产率的提高提供动力

“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5],革命阶级就是指劳动者,劳动者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劳动技能、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生产力物质要素和技术要素效能的发挥。新时代劳动者包括设计者、管理者、生产者等,劳动资料的创造和升级、劳动对象的开发和加工的主体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其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愈加重要。反腐败能遏制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确保公正的财政支出從而相对增加社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的投入;反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劳动者在相适应的分工职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科学配置生产力要素,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优化组合

生产力是复杂的系统,发展生产力要保证生产力系统的对称,使生产力系统诸要素间的关系和结构在性质上实现最佳结合,在数量上更加成比例,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愈科学,其水平就愈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是:“第一,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第二,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6]反腐败使生产过程中有限的资源被用到合理的位置,劳动者与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亚里士多德曾得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生产力系统具有鲜明的总体性,即生产力系统的整体优化组合功能是各生产力要素在孤立或其他组合方式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反腐败平衡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和比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发展,推进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2.反腐败促成公平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的经济环境中,生产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方面。反腐败能够防止权力滥用,构建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形成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运作或应用中所体现的技能、熟练和判断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7]不同的分工可以使不同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消除腐败可以清除生产系统中破坏市场公平规则的贪腐者,有力打击和遏制权力的“设租”“寻租”行为,使市场主体不再需要通过依附权力来获取竞争机会,从而实现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资源均衡流动与公平分配,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反腐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营造了服务高效、风清气正的投资营商环境,也使得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平等,关系更加和谐。生产力国际化的开放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比较优势。

(2)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增加社会有效需求

反对权力分配,减少贪污腐化的灰色高收入,能够缓解因非法收入造成的个体贫富悬殊;预防腐败,减少财政分配中的以权谋私,清除腐败带来的直接收益会纳入国家财政,用于转移支付,加大对社会保障等的支出,从而促使产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加公平,人民总体收入水平相对提高,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8]需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人们总是在满足需求的推动下发展生产。反腐败限制畸形消费,有利于整个生产的转型升级、结构改善、健康发展,社会消费需求提高,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动力。

3.反腐败能营造清朗的生态环境,提高执政效率

猜你喜欢
反腐败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关于反腐败的思考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我国行贿犯罪的刑法规制
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应保证纪检监察部门有效发挥作用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反腐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