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李小江,鲁红升,黄志宇
(西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近年来油砂的开采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1-4]。油砂处理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热解法、离心法等[5-7],其中溶剂萃取法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砂中的石油污染物的去除[8-9]。然而,传统溶剂有一些缺点:溶剂回收工艺复杂,还会造成能源的消耗及环境的二次污染[10-11]。
脂肪酸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2],在回收溶剂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过程中只需要通过酸碱调控,即可实现溶剂、油的分离,同时溶剂也可以得到回收利用[13-14]。因此,本文利用脂肪酸溶剂处理油砂,为油砂的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油砂,来自新疆塔里木油田,含油率为4.64%,含水率2.5%,含固体92.86%;正己酸(99%)、正庚酸(99%)、正辛酸(99%)、正庚烷(99%)均为分析纯。
OIL46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GC 9790Ⅱ型顶空气相色谱仪。
为了去除油砂中油性污染物,该脂肪酸作为洗涤溶剂首先应是具有良好油溶性的液体。见图1,疏水性脂肪酸与碱反应形成脂肪酸盐后可转变为水溶性[公式(1)],并再与强酸反应后转变为与水不混溶的脂肪酸[公式(2)]。
CH3(CH2)nCOOH+OH-
=CH3(CH2)nCOO-+H2O
(1)
CH3(CH2)nCOO-+H+=CH3(CH2)nCOOH
(2)
图1 脂肪酸可切换混溶性的相转变Fig.1 Phase transition of fatty acids with miscibility
油砂的残油率按照国家标准HJ 637—2012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15-17]。测定砂中残油率时,先将残砂放入真空烘箱内120 ℃下烘2 h,待残留在油砂表面的溶剂全部挥发后再去测定其残油率。
以正己酸(C6)为例证明了溶剂的疏水-亲水转换过程,见图2。
图2 C6的亲疏水性转换过程Fig.2 Hydrophobic-hydrophilic conversion of C6a.柴油(5 mL)和C6(5 mL);b.在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后,油相减少5 mL;c.在加入盐酸溶液之后,油相增加至10 mL
将C6(5 mL)和柴油(5 mL)的混合物用油红O染色,油相的总体积为10 mL(图2a),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后,油相减少至5 mL(图2b),这表明C6(5 mL)大部分转移至水相中,少量C6溶解在水相中并产生红色,但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1.03 g C6在20 ℃时可溶于100 g水中)。再加入盐酸溶液,油相增加至10 mL,表明C6再次转变为疏水性,并转移回油相中(图2c)。当C6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时,两种物质通过酸碱反应,形成水溶性的己酸钠,盐酸溶液加入后,通过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生成与水不混溶C6和水溶性盐溶液,表明C6通过酸碱调控就可以在油溶性和水溶性之间切换。
用脂肪酸处理油砂的工艺流程见图3。
将脂肪酸和油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图3 I),进行恒速搅拌并控制温度和时间,离心使残砂与油相分离,在油相中加入等摩尔的氢氧化钠溶液(图3 II),脂肪酸由疏水相转变为亲水相,实现了溶剂与油的分离,通过分液漏斗对油进行回收,水相中再加入盐酸溶液,使脂肪酸由亲水转变为疏水,实现了溶剂的回收(图3 II)。
图3 开关型脂肪酸萃取油砂工艺流程 Fig.3 Switched fatty acid extraction oil sands process flowI.萃取油砂;II.油的回收;III.溶剂的回收
为了证明C6可重复利用,采用气相色谱检测C6的纯度(图4),在保留时间9.3 min处是C6的色谱峰,与纯C6相比,回收C6的峰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可知回收的C6比较纯净,没有油的残留。
图4 纯C6和回收后C6的气相色谱图Fig.4 Gas chromatograms of pure C6 and recovered C6
2.3.1 不同脂肪酸的影响 为了测定不同的脂肪酸溶剂对油砂的萃取效率,选择正己酸(C6)、正庚酸(C7)、正辛酸(C8)、正壬酸(C9)对油砂进行萃取,结果见图5。
图5 不同脂肪酸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fatty acids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图5可知,C6的萃取效率最高,处理后砂中含油率仅为0.8%。因此,选择效果最好的C6作为开关型脂肪酸溶剂来研究其他因素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
2.3.2 液固比的影响 在20 ℃,搅拌时间20 min的条件下,改变液固比(溶剂质量∶油砂质量),测得清洗后砂中含油率见图6。
图6 液固比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Fig.6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图6可知,随着液固比的增大,残油率减少。这是因为溶剂质量增加,使油砂与溶剂接触更充分,固液两相的浓度差提高了传质推动力,增加了萃取效率[18-19]。当液固比为3∶1时,残油率仅为0.36%,继续增加溶剂用量,残油率没有明显改变,因此采用液固比为3∶1。
2.3.3 搅拌时间的影响 在20 ℃,液固比为3∶1的条件下,考察搅拌时间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结果见图7。
图7 搅拌时间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Fig.7 Effect of stirring time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图7可知,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砂中残油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脂肪酸溶剂持续渗入到油砂颗粒的内部,与油充分接触使其更容易脱落[20-21]。搅拌时间为20 min时,残油率仅为0.4%,此后残油率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20 min作为脂肪酸萃取油砂的搅拌时间。
2.3.4 搅拌温度的影响 在液固比为3∶1,搅拌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考察搅拌温度对油砂残油率的影响,结果见图8。
由图8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砂中残油率降低,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油砂中油的粘度,使其更易于从砂中剥离出来[22-23],当温度为50 ℃时,残油率为0.32%,继续升高温度,残油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最适宜的搅拌温度为50 ℃。
图8 搅拌温度对砂中残油率的影响Fig.8 Effect of stirring temperature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2.3.5 平行实验 开关型脂肪酸溶剂萃取油砂的适宜操作条件为:溶剂选用正己酸,液固比为3∶1,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温度为50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平行实验测定残油率,结果见表1。
表1 适宜操作条件下的平行实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parallel experiments under suit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由表1可知,在适宜条件下,清洗后砂中残油率平均值为0.32%,达到国家环保部规定的排放标准(HJ 60T—2011),清洗前后实物对照见图9,由图9可知,清洗后洁净程度明显改善。
图9 正己酸清洗油砂前(a)后(b)Fig.9 Before(a) and after(b) oil sand cleaning with hexanoic acid
(1)采用开关型脂肪酸对油砂进行处理,溶剂可回收重复利用,实现了对油砂经济有效无害化处理。
(2)采用开关型脂肪酸溶剂萃取油砂的最优条件是:以正己酸为溶剂,液固比为3∶1,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温度为50 ℃,在此条件下,清洗后砂中残油率为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