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祚姣,李 艳,董新荣,周宝磊,杨 超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茶油[1,2],又名山茶油、茶籽油、茶树油,是我国最古老的高营养保健食用植物油之一。茶油味道香醇,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超过90%[3],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功效,享有“油中珍品”和“长寿油”之美誉[4,5]。油茶饼是油茶籽榨油后的饼粕,其中残油含量为5%~8%。我国油茶林面积和油茶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每年压榨生产茶油后会产生100多万t油茶饼[6],其中大部分未被开发利用。
由于油茶饼中残留油脂的含量不高,而茶皂素的含量较高,使其残油的提取受到限制。目前国内油茶饼残油的提取一般采用6号溶剂油,但存在溶剂挥发污染环境以及溶剂残留等问题[7]。为此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找替代6号溶剂油萃取油脂的溶剂,水代法、水酶法等油脂提取新技术得以开发[8],并在花生、椰子、玉米胚芽等油脂提取中得到应用,但因为油茶籽及油茶饼中富含茶皂素在处理过程中会存在起泡、乳化等现象而影响提取效果[9]。一些研究者尝试采用混合溶剂法提取油脂以减少6号溶剂油的使用量。如钱仁渊等[10]用甲醇-6号溶剂-水混合溶剂从油茶籽中浸提茶油,油收率达84.97%。有研究者用异丙醇替代6号溶剂油进行大豆、谷糠中油脂的萃取研究[11,12],但仍然存在毒性较大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对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油浸提溶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刘大川等[13]以乙醇为溶剂提取紫苏籽饼中的油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残油浸提率高达94.71%。
作者在此探讨乙醇为溶剂的回流法提取油茶饼中残油的影响因素,以期开发替代6号溶剂油萃取油茶饼中残油的新技术。
油茶饼,含水量为16.01%、含油率为6.21%。
石油醚(沸程60~90 ℃)、95%乙醇均为分析纯。
AX-200型电子天平,日本Shimadzu Philippines公司;CB11240-89型不锈钢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医疗设备厂;80-2型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
1.2.1 油茶饼中残油的提取
准确称取油茶饼粉末10 g,置于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乙醇,水浴加热(为了均匀加热、防止局部受热不均,采用水浴替代直接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加入20 mL石油醚超声溶解油脂,取石油醚溶液,回收石油醚,称量茶油质量(g)并计算残油收率。
1.2.2 油茶饼中水分与残油含量的测定
(1)油茶饼中水分含量:参照 GB/T 14489.1-1993[14]方法测定。
(2)残油含量:参照GB/T 14488.1-1993[15]方法测定。
2.1.1 乙醇体积分数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固定油茶饼原料为10 g、乙醇用量为80 mL、浸提温度为92 ℃、浸提时间为2 h,考察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油茶饼中残油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乙醇体积分数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油茶饼中残油收率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80%时,残油收率增加缓慢;当乙醇体积分数为95%时,残油经一次提取的收率高达5.31%,达到油茶饼中残油含量的80%。乙醇为两亲分子,乙醇体积分数高时,含水量低,有利于油脂溶出进入萃取溶剂中。因此,后续实验选择95%乙醇为浸提溶剂。
2.1.2 液料比(乙醇用量∶油茶饼量,mL∶g,下同)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固定油茶饼原料为10 g、浸提温度为92 ℃、浸提时间为2 h,考察液料比对残油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液料比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由图2可看出,随着液料比的增大,油茶饼中残油收率逐渐增大;当液料比超过6∶1时,残油收率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增加缓慢。这是因为,随着液料比的增大即乙醇用量的增加,油脂与乙醇的接触增多,有利于油脂向乙醇中扩散,然而油茶饼中的茶油含量有限,收率因而趋于稳定。当液料比为12∶1时,残油收率达5.94%。由于液料比为10∶1时残油收率已达到液料比12∶1时的98%,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溶剂回收等问题,选择液料比以10∶1为宜。
2.1.3 浸提温度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固定油茶饼原料为10 g、液料比为10∶1、浸提时间为2 h,考察浸提温度对残油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浸提温度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由图3可看出,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残油收率增大;当浸提温度为50 ℃时,残油收率只有3.48%;当浸提温度超过60 ℃后,残油收率迅速增大;当浸提温度为92 ℃时,残油收率达到5.57%。这是因为,95%乙醇在沸点温度时对油脂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另外,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乙醇的粘度降低,也有利于油脂分子与乙醇分子运动与接触。当浸提温度为92 ℃时,95%乙醇沸腾较好,导致油茶饼原料的有效搅动,因而残油提取效果较好。因此,选择浸提温度(即水浴温度)以92 ℃为宜。
2.1.4 浸提时间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固定油茶饼原料为10 g、液料比为10∶1、浸提温度为92 ℃,考察浸提时间对油茶饼残油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浸提时间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由图4可看出,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残油收率增大;当浸提时间由0.5 h延长至4 h时,残油收率由5.32%增大至6.23%;继续延长浸提时间,残油收率趋于稳定。这是因为,油脂的浸提效率与油脂在乙醇溶剂和细胞中的浓度差有关。开始提取时,两者之间浓度差较大,油脂收率上升较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取后,细胞和乙醇溶剂中油脂的浓度差减小甚至达到动态平衡,残油收率增长趋势减缓甚至趋于稳定。浸提时间为3 h时,残油收率为6.12%,与浸提4 h的收率接近,综合考虑生产效率等因素,浸提时间以3 h为宜。
2.1.5 提取次数对残油收率的影响
固定油茶饼原料为10 g,加入100 mL 95%乙醇,控制水浴温度为92 ℃,回流提取2 h,提取3次。结果表明,油茶饼第1次提取时残油收率为4.68%,第2次提取时残油收率为1.04%,第3次提取时残油收率仅为0.49%。前2次浸提的残油收率占3次浸提总量的92.11%,因此,选择提取2次为宜。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浸提温度(C)、浸提时间(D)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为消除实验时的人为误差,每个实验重复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各因素对油茶饼残油收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温度(C)>液料比(B)>乙醇体积分数(A)>浸提时间(D)。即浸提温度对残油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料比,影响最小的是浸提时间,可以选择较短的浸提时间。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等因素,确定乙醇为溶剂热回流提取油茶饼残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A3B3C3D3,即浸提温度为92 ℃、液料比为10∶1、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95%、浸提时间为3 h。
为了考察实验优化方案对油茶饼残油提取的效果,选取两种不同油茶饼原料在优化工艺条件(浸提温度92 ℃、乙醇体积分数95%、浸提时间3 h)下,进行残油提取实验,提取2次(第1次液料比为6∶1,第2次液料比为4∶1),每种原料进行3组平行实验,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2 验证实验结果/%
由表2可知,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两种油茶饼原料中残油的收率分别为5.89%、5.97%,达到国标法所测定残油含量的94.85%、97.23%,平均为96.04%,残油提取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因原料中水分含量的差异,导致残油收率有高低,即原料水分含量低,残油收率高,生产中可考虑先干燥再提取残油。
对乙醇热回流提取油茶饼残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浸提温度92 ℃、浸提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第1次液料比为6∶1(mL∶g),第2次液料比为4∶1(mL∶g)]。并以此优化条件进行了两种油茶饼原料中残油提取的验证实验,残油收率分别为5.89%和5.97%,达到国标法所测定油茶饼中残油含量的94.85%、97.23%,平均为96.04%。该法提取油茶饼中残油的效率高,95%乙醇易得、易回收再利用、无污染,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可以作为替代6号溶剂油提取油茶饼中残油的新型溶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钟海雁,谢碧霞,王承南.我国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0,15(4):6-8.
[2]郑竟成.浸出茶油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1999,12(4):11-12.
[3]朱文鑫,相海,刘期成.油茶籽制油及综合利用[J].农牧与食品机械,2004,(11):42-43.
[4]李丽,吴雪辉,寇巧花.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油脂,2010,35(3):10-13.
[5]吴雪辉,黄永芳,谢治芳.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及开发前景[J].食品科技,2005,18(8):94-96.
[6]陈钦,郑清芳.油茶饼综合利用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72,20(2):97-100.
[7]刘朝霞,陈海光,刘丽微.山茶油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067-6069.
[8]郭玉宝,汤斌,裘爱泳,等.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249-252.
[9]纪鹏,周建平,刘向宇.微波辅助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条件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5):486-489.
[10]钱仁渊,陈德军,包宗宏.甲醇-6号溶剂-水混合溶剂浸提油茶籽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5,30(10):36-38.
[11]王秀菊,王丽娟.异丙醇提取大豆油脂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8,(6):48-50.
[12]赵陈勇,王常青,许洁,等.富含甾醇小米谷糠油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1,36(7):12-14.
[13]刘大川,余华峰.乙醇浸提紫苏籽压榨饼中油脂的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42-246.
[14]GB/T 14489.1-1993,油料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S].
[15]GB/T 14488.1-1993,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