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天津 300222)
我国第一部论述手工艺技术的著作《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器物制作经验,制定了器物制作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古代技术史上最重要文献。在《考工记》时代,设计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在现在看来其包含着丰富的造物设计思想。这些造物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印证,其也将影响着当代的展位设计,为会展设计师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为展位设计目前面临的困境寻找出路。
《考工记》虽然只有7100多个字,但作为中国古代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在我国器物制作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考工记》中记载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在那个时代,设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单人们在造物时,就会强调一切事物要从整个自然与时代的系统出发进行设计。
我国的会展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正以每年增加2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也要认清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近几年的展位设计中,那些具有民族情怀的企业和设计师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在展位设计中的运用,利用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展位外观设计的的做法不在少数。这种从传统文化符号寻找灵感来进行展位设计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但这种只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简单运用总是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企业和设计师并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形成一个全方位、概况式了解,也没有在设计创作中以充分了解当代人需求为基础来运用传统文化。如何才能设计出既有传统内涵又符合时代气息,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展位设计,是当下会展设计师最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2014年北京国际会展车展上,德国著名汽车品牌奥迪带来了最新的车型展示和一直以来坚持的品牌理念。由德国知名设计师SCHMIDHUBER设计的2100m2的展厅,一展雄姿,尽绽魅力,尽情演绎奥迪的未来构想。整个展厅的整体风格依旧突出科技感,整体色系为低调的银灰色,展厅延用了2013年上海车展的“彗星”概念,采用“双孪彗星”结构,打造出惊叹品牌空间设计,尽情展示奥迪的无限魅力。
2014年第13届北京车展于4月21日-4月29日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观人数远远超出预计的数万人次。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内涵与特色,形式与内容同时展现的展厅设计。那么,在这个设计背后必定隐藏着好的设计理念等待我们去探析。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属于我们自己所特有的设计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个展厅设计。
在此次设计中设计师施密得胡贝尔(SCHMIDHUBER)充分了解中国国际会展中心的内部结构后,在展厅空间设计中采用“双孪彗星”概念,结合各异视角,搭配不同空间,打造了一个连续流畅的空间。整个展厅用流线型的结构和曲线令人惊奇的变化定义着自己,并自然而然的与立面轮廓、入口及各种流线融为一体。参观者可以从展厅外清楚地看到内部的一些场景,这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汽车而精心设计的。会展中心内部结构和展厅的空间结构与奥迪设计风格完美契合,充分彰显出奥迪“不逐潮流、理念清晰”的设计原则。展厅结构用料轻薄、轮廓清晰、简约大气,处处释放动感活力,尽显奥迪设计语言,完美再现其“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承诺。此次奥迪车展展厅设计是设计师施密得胡贝尔(SCHMIDHUBER)在分析了德国奥迪品牌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提供的双重客观条件后,谨慎思考和精心策划的结果。整个展厅流线型的外观设计还与展台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为奥迪车提供了完美的展示空间。这在中国的设计理念中也是循天时,守地气的一种体现。
循天时,守地气之后便是求材美,树工巧了。整个展厅运用三维技术,打造动感立体空间,充分体现“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承诺,尽情演绎奥迪未来的构想,带领观众领略奥迪无尽的风姿。展厅简约的设计搭配轻薄的用料,与奥迪特色轻量化技术交相呼应,摇曳生辉。复合材料的选择也是质量上乘、持久耐用。铝、银基料交相映衬,尽显展厅的传播概念。钢材和玻璃的搭配使用一展展厅魔力,赋予了模块式展厅的迷人魅力,这些材料技能长期持续使用,又可多次重复利用,也体现出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这些材料的选用是设计师受到复合材料空间架构概念车的启发,使得奥迪品牌标识体现了轻型结构技术的又一飞跃,见图1。
图1 2014年北京国际车展奥迪展厅外观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强调的是一种系统论的造物观,设计师施密得胡贝尔(SCHMIDHUBER)遵循“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打造了一个连续流畅的展示空间,向参观者诉说着一个完整的故事。各种几何图形交错的直线与曲线共同存在,参观者顺着一条柔和的弧线感受着不断变换的视角和主题。新技术以及新材质(铝,作为奥迪品牌材料)的共同运用赋予奥迪一个永恒的品牌形象,这种理念也被设计师运用到展厅空间的设计中去。这其中也或多或少的对中国古代设计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有所体现。
当代中国展位设计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哲理精神的传承,及其造物思想和表现方法的再创造,也要严格遵循“天时、地气”,充分发挥“材美、工巧”,努力实现“合此四者为良”,设计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又蕴含本民族精神的展位设计。中国展位设计的未来同中国设计的未来一样,应当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找寻。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设计观,但这个设计观我们还没有形成,更无法定义,只能一步步探寻,最终实现中国展位设计话语权的形成。我们回归于传统文化的源流之中,并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符号进行拿来主义,重要的是实现对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的转译。这种转译的实现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中汲取养分,更需要中国当代设计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