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雪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明朝时期,出现众多画派,以地区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画派居多。吴门画派创建于中国明代中期,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张宏,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中坚力量。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擅画山水,画风上师承沈周和文徵明,兼学元四家等人。在绘画方面张宏继承了吴门画派的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部分内容。例如《西山爽气图》十分具有吴门画派文人画的风格,在此作品的布局中,背景是传统的山石,小桥、房屋、树木作为前景,树木环绕着房屋,这些表达方式都是文人画家常用的技法。我们可以参照沈周的《庐山高图》、《祝寿图》,在这两幅作品中可以找到同样的表达方式,从中可以得出张宏继承了吴门画派的特有的风格特点。不仅如此,张宏在融合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
张宏 1613年 《石屑山图》
中国绘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元代以前为第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发展缓慢但也在传统中求得创新,并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元代画家放弃了追求气势磅礴的效果,开启了中国绘画的第二个阶段,并在明末清初达到了巅峰。明清时期开创了许多绘画的新方向。张宏在绘画中,注重写生,可以说他开启了绘画中写生之先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说法,在张宏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张宏喜欢游历名川大山,并把所见所得倾注于绘画之中,在创作时尽可能的展示真实所见的山川河流,运用写生的手法追求自然主义是的描绘,他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手拿画笔走进了大自然,去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在作品《石屑山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宏所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在构图上,他延续了吴门画派的构图方式,但在视觉上,它采用了俯瞰的视角来描绘石屑山,树丛和竹林及背景的连续性也一改传统山水的形式。高居翰在 《气势撼人》 一书中叹赏张宏的画风,风格创新,跳脱于传统之外,倾向于实景的描绘,取代传统山水所推崇的形式和固定造型。
十七世纪,欧洲绘画流传于中国,欧洲绘画的明暗对比法、透视法以及其他幻真的技法都会对中国画家有一定的影响。高居翰在《气势撼人》一书中写到欧洲的新的风格观念、新的视觉拟想、新的表现人物和表现自然景物的方法被引进中国,我们去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时,要充分认识到欧洲绘画带给中国画家的影响。
除了众所周知的《止园全景》这一作品能证明这一观点,张宏的《越中十景》中的《山水》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他在《越中十景》的末页的题尾中写到:“以渡舆所闻,或半参差,归出凡素,以写如所见也。殆任耳不如任目与。”这幅题尾表达了张宏后期绘画创作的信念,张宏后期的作品并非实地写生,可能会带回一些简单的画稿,再把画稿加以创作来完成作品。《越中十景》中运用对角线的方式向后延伸,建筑由远及近的排列;在其他册页中,还有河岸或者湖岸蜿蜒曲折的向后延伸,这种曲折深入,景物由远及近缩小的透视对于中国的观赏者而言有一种强烈的远近感。
张宏 山水 取自《越中十景》
初见《句曲松风》这幅作品,惊叹作品的水墨用法。吴门画派的设色法是在水墨轮廓上,平板且样式化的施以冷暖二系的色彩。张宏作品中的色彩忠于自然中所固有的色彩,随着自然中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他所画的内容也许是名胜古迹,也有可能是生活中的一隅。《句曲松风》这幅作品的景色是张宏每天坐在书桌前,眺望句曲山,观看到的句曲山的风景。这幅作品中的设色通过色彩的晕染,巧妙的捕捉了天朗气清的情况下,句曲山的山形地貌和山丘青赭相间的柔软色感;画中没有出现强烈的颜色,从而确保了画面的色彩效果不至于被画面上其他醒目的造型元素所抵消掉。高居翰在《气势撼人》中也提到,整幅作品看起来像极了某些西方的水彩画。
吴门画派常见的设色手法是加入赭红和淡青两种颜色,张宏继承了这一点,但在色彩的晕染之中,注重写生的张宏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追求自然主义的表达,他把两种颜色调和,从而作出自然中固有的颜色,同时,为了创造一套刻画自然形象的新法则,把淡赭灰色用于山石部分,在加入各种不同色度的青绿,以淡墨笔触刻画出幽暗凹陷的空间等。
张宏 句曲松风
在中国画的等级里,分为神品、逸品、妙品、能品四个级别。在国内张宏的作品等级并不靠前,被评为妙品、能品之类。但是张宏这位画家学众多画家之长,追寻且继承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把欧洲绘画的技法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运用写生、透视、设色法等技法在中国绘画中达到表象世界的再现。在中国绘画史上,张宏这种独特创新的画风及作品应该得到后世画家的更多关注。
指导老师:高妍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