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湖北农村的调查分析

2021-03-12 06:12皮腾阁严洪梅张少禹
西部皮革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村民满意度

皮腾阁,严洪梅,张少禹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1 引言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9年2月,《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施行,《条例》规定,湖北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文化特色,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通过对湖北省10个乡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尤其侧重于农村居民公共文化知晓度和参与积极性的调研,客观地反映了湖北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现状,为政府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优质化提供了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知网等数据库、相关书籍文件资料,广泛收集与本项目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政策文献,并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研究框架。

(2)调查研究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具有定量性质的问卷调查和具有定性性质的访谈调查,并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钟祥市九里回族自治乡等六个地区随机抽取10个乡村的村民,访谈对象主要是各个地区文化站的站长。

2.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本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调查项目,以湖北省的农村为调查单位,在湖北省下辖4个市6个乡镇随机抽取10个村庄,通过访谈和发放问卷等形式走访当地村民。此次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问卷2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性别上,男性较多,占总比的51.6%,女性则占48.4%;样本年龄在16~25岁最多,占比32.7%;样本的文化程度偏低,以初中学历为主,占比35.5%;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中,23%属于农民,占比最大。

2.3 变量与测量

(1)因变量。因变量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即农村居民对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观评价。对评价题进行转换变量,计算其得分,量化为数值型变量。

(2)自变量。自变量为公众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的认知情况,对认知情况题进行转换变量,计算其得分,量化为数值型变量,以及年龄段与文化程度、目前从事的职业也作为自变量。

3 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各变量间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年龄段与文化程度、目前从事的职业、认知情况、实际感受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目前从事的职业、实际感受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目前从事的职业与实际感受在0.05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认知情况与实际感受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

表1 相关性

3.2 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和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来建立简单的线性模型,实现回归方程的设立。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方为0.779,说明模型可以解释77.9%的变异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3

根据上表可知,回归平方和占比较高,通过拟合优度通过F检验得出F统计量为28.841,显著性为0.000,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该模型整体显著。

系数a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B标准误差Betat显著性1(常量)1.443.12211.850.000认知情况.927.192.2874.824.000年龄段.130.020.4006.364.000目前从事的职业-.042.011-.240-3.878.000a.因变量:实际感受

由模型系数表可知,认知情况(B=0.927,p<0.05)和年龄段(B=0.130,p<0.05)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即认知情况越深、年龄越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越高。但从事的职业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负面影响(B=-0.042,p<0.05),自变量文化程度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予以剔除。

3.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结论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下辖4个市6个乡镇10个村庄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情况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的认知情况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呈正向相关,从调查过程中的反馈得知,大多数村民对本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情况偏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宣传较少、力度不深,举办的各种相关公共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安排大多依靠口口相传,通过其他村民才能得以了解。二是公共文化设施位置不足或偏废,农村大多公共文化设施设在村委会内部或远离村民住所,占地面积小,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供给有限,村民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参与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利用率低、闲置率高。

(2)农村居民的年龄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年龄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呈正向相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现象,一般认为,这类人群有着一定的收入和保障,在外阅历相对于驻守在农村的老年以及儿童丰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较高,评价也相对理性,所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较低;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常年驻守在农村,相对于青壮年来说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较低,容易感到满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

4 提升农村居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对策

4.1 加强“双线”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

“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本地电视台、抖音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开辟网络专栏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时间表及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设施分布情况进行公开。另一方面,可以将开展的文化服务活动及可使用的文化服务设施等在农村信息宣传栏进行公布,同时采用一家一户一传单的形式扩大农村居民对于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既考虑到无法接触到网络的贫困或年老村民,也使生活贴近网络的年轻村民将相关信息进行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参与氛围。

4.2 建立需求导向型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由于政府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许多不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也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影响供给”的客观规律,因此需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政府在建设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时应通过主动调查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符合农村居民真实诉求的公共文化供给政策,借助村民民主自治的平台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反馈的渠道,上级政府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实现精准供给。

4.3 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关注农村特殊群体

首先,应给予不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村民更多的文化关怀,引导他们转变传统生活观念,以此提高他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激发他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形成一种文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其次,要对农村的两种特殊群体——老人和儿童要进行重点关注,针对老人,首先要采取易于其理解和接受的协商互动式宣传手段,让其充分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其次要加强舞蹈队、戏曲社等老年人活动团体的建设,培养老年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人翁意识;针对儿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书屋”的建设,同时各村可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儿童之家”,用于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学习之外的兴趣。

5 结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政府的导向作用较大,缺乏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够精确等现象。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基层政府要担当服务者、重视农民文化需求层次的差异,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满足农村各个群体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村民满意度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