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苏东
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安工作的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需要我们不断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公安基础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长兴岛分局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打造最优平安环境、最优警务模式、最优公安队伍即“三个最优”模式为牵引,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执法办案年”“警务保障年”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三大着力点,以探索构建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为载体,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进一步理顺派出所与情报、治安、刑侦等警种部门的工作关系,完善协同协作机制,实现专业警种与派出所工作捆绑制,构建集警情分流、视频调度、情报研判、人员识别、感知预警、科学布防、精准打击为一体的派出所情指体系,推动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基础资源得到高效应用,推动基层派出所工作实现转型升级。
突出“枫桥经验”本地化,大力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室是社区民警开展治安防范的前沿阵地、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分局要求社区民警要牢固树立社区就是防区、警务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立命安身之本,把为群众服务视为分内事,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为群众伸张正义、维护尊严的“家门口派出所”。同时,按照“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总原则,以“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促稳定、强科技促发展、重执法促平安”为总思路,确立扫黑除恶斗争、强化常态化打击整治、加强交通管理、提升安全治理水平、打造指挥中心“最强大脑”、夯实派出所基础建设、打造智慧社区、加大科技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营商环境改革、铸造忠诚警魂、全面加强党建队建、强化公安正面宣传、深化案审机制、强化督导检查、深化警务保障建设、推进“金点子”工程等18项工作要点,制定了“派出所、街道、物业”三位一体的网格管控方案,通过矛盾化解、入户走访、巡逻防控、例会制度、明确分工、阵地管控,将排查管控责任细化分解到社区网格,强化派出所源头稳控能力,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强化机制创新,盘活基层警力
一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视和支持,将基层基础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融入整个社会体系中,真正把基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抓到底。二是因地制宜探索构建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分局依托交警执勤岗、治安检查站、中心社区警务室等基础资源,结合警力缺编等实情,突破部门壁垒,将社区警务、综合治理、交通管理等理念融入到社区警务工作当中,建立巡特警、交警、派出所等多警种紧密融合、快捷高效的“小区域”警力调配模式,努力把派出所打造成最佳作战实体、把社区警务打造成最优作战单元。三是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制度设计、政策扶持、组织保障上的支持,建立辅警编制、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同时,依托社区同址办公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以常态化组织推进“爱大连、爱公安、爱岗位”职业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民警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建、社区网格化融合联动,叫响“我的管区(派出所辖区)我负责、我的社区(社区民警)我负责”,使每名社区民警“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并以此牵引转变派出所和社区警务考核导向,充分发挥派出所作为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的作用。
做优社区警务,提升服务效能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区群众更加希望身边的警务室能够“开门、亮灯、有人”,方便办事。一是推进社区民警“进班子”。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局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相关事宜,积极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汇报,全力争取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推动社区民警“进班子”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同时,统筹社会资源参与农村警务建设,从村“两委”中挑选群众威望高、善调解的人员担任警务助理,把民警从警务活动执行者变成平安建设组织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优选专职社区民警。按照城区警务室配备2名专职社区民警、农村中心警务室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的标准,为每名专职社区民警配备3名以上警务辅助人员。三是明确社区民警职责。出台了《长兴岛分局社区民警工作规范》,规定社区民警在做好警情先期处置、实有人口管理、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的同时,通过网上警务室、警务微博、警务QQ群等“键对键”和“面对面”交流方式,全方位接受群众治安管理、户籍等公安业务方面的咨询,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少排队、少花钱,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微型派出所”。四是构建网格化服务群众机制。把辖区原有的老旧警务室改造成为便民服务站,由社区警辅人员值守,主动接受群众委托,代办群众治安、户籍等方面的申办事项。社区警辅人员在非工作时间提供治安管理、户籍业务有关法律咨询,主动接受群众委托,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好群众申办事项并送证上门。同时,设立3个“文明过马路”警务点和3个重点违停整治区,督促群众养成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强化宣传教育,将防范电信诈骗、遵守交通规则、打击传销犯罪等法规常识带进校园、带进社区;要求驻村辅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走访调查,配合街道整治辖区小广告乱象、楼道消防隐患,加强犬类管理,紧盯辖区内的人和事,化解矛盾纠纷、践行“枫桥经验”。
深入基层筑牢民意,全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分局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目标,重点围绕“放管服”改革、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便民利企、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整治四个方面工作,严格执行《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辽宁省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吃拿卡要”“冷硬横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专项整治活动,坚决纠正在执法过程和重点环节上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提升基层派出所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通过主动服务、交通整治、安全防范等各项举措落实,强化服务企业意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持续推动“一网办”工作顺利开展。在治安、户籍、出入境等方面推出更多“一站式”服务,树立“不抓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全体民警各司其职,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让“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真正实现办事流程最简、最优、最快,打造全警“都是营商窗口,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次执法活动、每一次群众登门都是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同时,分局围绕对群众、企业做出的承诺,选调精干人员组建营商办,统筹协调推进各警种和基层派出所营商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带头抓、负总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抓好跟踪督导检查,坚决整改到位、说到做到。
加大保障力度,促进提档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沿海边防区域视频监控建设。按照“城市再加密、农村全覆盖、全域都联网”的要求,依托电子卡口建设、边海防雪亮工程、重要区域探头建设、三台合一建设等科技信息化工作,通过指挥调度、信息研判和重点人员分析三大版块,统筹推进“打、防、管、控、服、巡、查、建、保、用”10项职能融入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在重要道口、部位安装高清视频联网监控探头,实时掌握面上动态,实现重点部位和复杂区域无缝对接,减少监控盲区。二是大力推动基础工作信息化。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利用民用监控探头,组织派出所对辖区内的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开展集中采集,将社区3D实景地图或二维地图推送民警,实现辖区单位、行业场所、小区、楼房及人口信息图上标注、治安要素图上采集、工作轨迹图上展示,分析辖区治安动态,及时发現防范薄弱点,强化情报线索研判,实现对治安乱点和治安重点人的有效管控。社区民警通过扫码管理信息,实现“扫一扫”采集、录入、查验房屋和人口信息,解决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管理不实时、不同步的问题。三是提升社区技防水平。加强对辖区旅店业信息上传和三级消防管理,严格规范烟花爆竹指定地点销售和燃放,严防发生伤人事件;严禁燃放孔明灯,降低火灾风险;做好摩托艇登记管理,通过海上浮标分离摩托艇和游客,借助摩托艇开展海上救援。四是制定智慧小区建设计划。由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牵头,加强与新建小区开发商的沟通协作,做好资金预算,明确智慧小区科技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对于安全防范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居民区,动员各方力量,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建设视频监控、门禁、简易防范设施等方式,尽可能提升社区安全防范水平。五是加强警务室硬件配备。将中心警务室全部安置在村庄附近、交通便捷的辖区中心区域,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及生活设备,为社区民警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长兴岛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