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森,应洲,唐磊,沈涛, 张洪, 李烨,黄继斌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云南 弥勒 652399)
卷包生产是卷烟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对于卷包设备而言,各机台之间彼此独立生产呈现离散性的单机生产特点,同时,单机台的卷制、包装过程各物料和工艺段互相耦合的产品生产工序,又呈现连续性的流水线生产特点。面对兼具离散和连续生产特点的卷包设备,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经历了“专业厂维修与企业自修”相结合、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全员自主生产保全(TPM)”借鉴应用、国内发展延伸的TNPM 维保体系、美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应用,基于状态监测的健康状态评价等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一机一档”设备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精益管理等思路,使设备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随着机型复杂化、规格多样化、服役年限延长,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无法持续挖掘设备效能,亦无法实现提质增效的设备管理需求。设备净效率作为卷包“净管理”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不仅关系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制造力强弱。本文立足云南中烟“净管理”要求,通过深入分析部门制约净效率提升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构建了标准化架构下的设备“一机一策”管理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红河卷烟厂卷包部共有36 条生产线,包括32 条常规烟生产线,4 条短、中、细支烟生产线,卷接、包装设备共72台套。其中共有卷烟机、包装机共15 种机型。机型复杂、服役年限不一、运行车速低于设计车速、个性化装置较多、设备状态不同等,是红烟卷包设备的主要特点。
在人才培养机制下和标准化技术标准(SOPS 操作规程、TPM 保养规程和标准化检维修规程)指导下,大多数运维人员能够按照标准执行,但仍有极少数人员存在标准执行不高效、不彻底、不规范的问题。
辅料情况:目前在产产品包括红河、云烟、红塔山等近20 种牌号,产品类别较多,相应的原辅材料供应商也多达40余家,不同辅料在相同机型不同机台的上机适应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备品备件情况:在新的招标模式下,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和波动带来的影响。
卷包设备上均配套了相应除尘、空压、真空等保障系统,这些配套保障系统的稳定是卷接包设备的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但目前对系统保障的认识仅停留在设备制造厂商提供的相关技术需求,对其影响机理、衰减机理、管路布置等方面均缺乏了解、研究。
(1)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精准识别,准确分析,深入思考和研究,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以解决问题为指引,由问题倒逼解决和处理,进而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设备突出问题,不漏一机、不留一患。
(2)以目标导向为行动方向。坚持目标导向,深刻把握现实问题,制定符合设备净效率提升实际的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性目标接续递进、梯次实现。以强烈的目标意识,制定科学、合理、可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更稳健、更有节奏、更可持续地推动设备净效率提升。
(3)以结果导向为落脚点。坚持结果导向,就是所有针对设备净效率提升制定的措施和办法均要可验证、有结果,彻底解决“很多问题没有得到一抓到底”的问题,以及“没有一抓到底导致了很多问题”的情形,以设备净效率提升实绩和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准绳和标准,真正发挥以结果导向为落脚点作用。
“一机一策”管理模型的核心,是以精准识别问题、精准统筹安排、精准施治施策、精准发力管控等组成的精准管理方法,在于实现“一种机型一种对策,一个机台一种对策”的个性化精准管理,内涵要求在精准管理时要做准、做细、做实,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症结,精准施策,靶向处置,保证工作能从细处、深处着手,并按照既定方案向着正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落实执行,使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1)全员化精准识别问题。①生产运行职能负责精准管理过程中机组员工思想统一、生产运行组织、操作效率提升及相关生产运行数据收集反馈,围绕5M1E 六个生产要素梳理形成《一机一策机组经营档案》、《机组操作效率损失点攻关任务书》。②设备技术室依据修理人员个人纵向机组负责要求,按照“产品设计、原辅材料、人员操控、设备突发问题、设备长期问题”等方面系统排查、精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挖掘净效率提升制约因素,形成《一机一策机组问题改进清单》。③工艺质量职能负责机组过程监控,按照烟支外观类缺陷、物理指标类缺陷、小盒外观类缺陷、条盒外观类缺陷等类别建立《一机一策机组质量问题清单》。④部门管理人员分别进入GD 高速机群、GDX2 机群、FOCKE 机群、B1 机群参与设精准管理工作推进。
(2)全范围精准统筹安排。由设备技术室协同生产运行职能、工艺质量职能针对前期收集分析的相关情况汇总,组织各机群保障组共同完成技术攻关方案的制定、实施、推进、协调等工作,通过工作联动整合部门资源高效利用。
(3)全要素精准施治施策。①人的因素。第一,操作人员按照《一机一策机组经营档案》、《机组操作效率损失点攻关任务书》细化内容,明晰任务目标,根据各机组、机型特点特性及设备运维状况和人员操控水平现状,进一步细化机组效率损失点攻关措施,明确攻关责任人,过程中以思想引导、生产指导、学习培训、帮带促学等方式推进落实改进,并填写实施记录,促推操作节奏,想方设法抢时提效,最终以月为单位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巩固改进成果、查找改进短板、强化改进措施。第二,修理人员按照纵向机组负责制要求,结合《一机一策机组问题改进清单》,持续跟进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处置,对于修理个体无法解决和根除的疑难问题,依托各机群组资源,由大师工作室牵头成立攻关小组,按机型分别制定“一机一策、分步推进”措施,组织设备技术组骨干成员深入分析各个机组的问题症结和根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精准策略,对设备出现的相关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第三,工艺质量员按照专人进入攻关机群组要求,负责机组过程质量跟踪,并收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整理反馈专项小组分析改进。同时,对机组前后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劣化指标,形成《卷包部“一机一策”专项质量风险反馈表》、《净效率提升机组质效对比报告》,为后续改进提供切入点。
②机的因素。第一,严格按照基于SOPS 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基于TPM 的标准化设备保养方法进行设备操控维护,以养代修,减少因保养不到位引发的质量和设备问题劣化;同时结合《一机一策机组问题改进清单》和《一机一策机组质量问题清单》,根据机台个性化差异特征,有针对性的增补重点关注和执行的内容,加强机组对个性化特征的应对和差异化故障的处置。第二,切实执行基于保修、项修、轮保、检修的标准化检维修体系开展设备保障工作,以计划性检维修代替应急性事后维修,从源头确保设备基准正确、间隙消除,保证设备状态稳定、质量可靠。
③料的因素。第一,操作和修理人员结合原辅料使用情况,按照标准流程及时反馈问题,确保相关信息流转顺畅、精准传递。第二,工艺质量员严密跟踪原辅料供应质量,采取“设备+工艺”的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攻关和上机适应性研究,针对确实存在上机适应性问题的原辅料,努力保证“一供应商一机型一机台”的辅料定点精准投放,避免原辅料问题造成的设备净效率影响。
④法的因素。第一,通过开展一机一策质量精控方案设计工作,对不同机台以问题深挖、措施制定、实践验证、效果呈现的方式,通过操作和维修人员群策群力的工作方式,实现质量的精准控制,与“质量优胜机组”评比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强化质量过程与结果的充分结合,探索机群组自主设计质量精控的方法和路径,努力实现将质量管控“净管理”水平推向新起点。第二,通过开展一机一策目标效率、一机一策物耗控制的项目研究,针对卷接、包装设计车速不匹配(如PROTOS90S-B1 机型)、运行车速低于设计车速(如GD121-GDX2000 机型)的机台,在充分考虑设备服役年限、运行状态、机型差异等设备实情的前提下,采取日产目标、效率目标、废烟率目标的个性化、差异化、分机型设置,既保证优势机型持续发挥净效率拉动作用,又实现弱势机型的不断挖潜,在注重设备日常运转状态的持续深挖和不断提升的同时,强调提升成效的长期维持和稳中求进。
⑤环的因素。以项目课题的形式,组建攻关小组,通过各种分析诊断工具,对卷包设备相关外围系统保障进行深入的攻关研究,进一步了解除尘、真空、空压等影响因素与产品生产工艺之间得相关性及其特性曲线,进一步掌握各设备的理论需求,提升系统保障对设备的保障能力,提升设备整体运行稳定性。
(4)全系统精准发力管控。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继续扭住短板、断点和堵点,精准靶向发力管控,严防疑难问题反弹复发,彻底扭转部分机组净效率不升反降的态势,确保净效率提升后续工作稳步推进。
标准化架构基础为设备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和适用范围,精准管理方法则为设备提供合理范围内的准确位置。前者可以把牢方向,确保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后者能够游刃有余,确保设备净效率得到精准保持,并不断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保障设备净效率有效提升。
(1)绩效考核牵引机制。①部门一次绩效分配。突出指标与过程激励约束相结合,基准绩效、指标绩效、发展绩效相补充,责权利相统一,建立与机长负责制和技术保障组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部门层面一次绩效分配以纵向群组竞争为主,横向过程考核为辅,修理技术保障组与机群组指标完成效果挂钩,通过纵向竞争完成一次分配。②机群组/保障组二次分配。在明确机组价值导向及促人提升前提下,体现指标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按劳动价值和绩效贡献分配原则,各机群组/保障组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各具特色的分配方案,同时兼顾纵向指标完成及横向当班指标贡献,兼顾纵向管理评价及横向当班过程考核,使员工行为状态、技能提升、管理支撑得到有效撬动,机组经营和设备关注薄弱点有效改善,通过灵活多变的绩效分配手段来实现个体及团队绩效价值最大化。
(2)设备管理保障机制。针对破解红烟由于“机型复杂、设备老化和修理资源不足”历史原因导致的设备净效率不高的难题,提出了浅近、深远设备管理及保障思路:第一,“浅和近”,即以提效果、提节奏、提状态、提信心为保障目标,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采取一机一策,挖掘操作效率提升点,强化保养点检,优化系统保障,稳步提速提效,为设备深度维保创造条件。第二,“深和远”,即以优化方法、健全体系、培养队伍、恢复基准为保障目标,坚持计划轮保,深化标准化检修,完善设备档案,夯实技术管理,创新修理队伍建设模式,让设备回归基准,让队伍支撑长效。
(3)技术研讨交流机制。①机群组建立内部经验分享平台。在机群组内组建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群,每个员工都可以将工作中的有益信息记录下来,形成电子形式的经验知识,并分享到群组中,同时发布在公众平台上,方便大家查阅学习。另一方面,员工可以自由发出问题寻求答案、发起话题进行讨论。因为信息公开和及时,所以同事之间可以了解彼此所做所想,对分享的信息进行评论,提供想法与建议等,机组长也能够及时了解和关注人员的信息和诉求,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统筹。②保障组构建技术研讨座谈交流。通过专题研讨的组织,紧扣设备“高、精、尖、新”技术及生产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拓展修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活力,同时借助员工课堂、师徒制培训等平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收集、整理设备维修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开发相关的维修案例和培训课程,夯实部门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员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建立知识管理机制。推进部门知识管理建设,及时将有价值的知识、经验转换为设备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维修案例。完善知识管理运作机制和相应管理流程,提高知识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1)“一机一策”记录自觉化。《一机一策机组经营档案》、《机组操作效率损失点攻关任务书》《一机一策机组问题改进清单》、《一机一策机型运行周报》、《一机一策机型短板分析周报》等档案记录有效、有用、管用,彻底避免了为记录而记录的情况,实现所有问题有记录、有对策、有处置、有验证、有跟踪。
(2)维修保养意识转变。自觉自发关注设备保养及维修情况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有了改善,操作观念意识从“要我保养”转变为“我要保养”,“我操作你维修”的传统思考模式和行动界限有所转变;维修方式从“修故障、修现象”、“它不坏我不修”转变为“修状态、修基准、修精度”。
(3)6S 景点现场保持良好。全员关注生产现场,以景点现场的打造和保持助推设备隐患的排查整改,避免表面可见问题由于疏于关注而不断劣化,而发展造成严重问题,确保设备状态处于较好水平。
实施“一机一策”管理模型以来,卷包设备净效率从2020 年1 月的82.95%提升至2020 年6 月的88.10%,实现超出云南中烟考核指标87%的要求,提升幅度5.15 个百分点,位居云南中烟卷包设备净效率提升幅度前列。
表1 红烟卷包净效率提升情况
截止2020 年6 月,红烟卷包产质耗指标完成稳中有升,生产组织协调性、均衡性整体向好,“一机一策”设备管理和保障模式下,管理、修理、操作队伍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方法措施,查找自身不足,制定专项方案,全员开展相应工作,确保设备净效率得到持续改善,生产指标提升促进明显。
“一机一策”管理模型充分融合标准化方法与精准管理方法的核心内容,形成了设备净效率提升长效机制,通过在标准化架构下做细做实“一机一策”各项工作,并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要求,强化了卷包部各科室、各岗位、各职能运用“一机一策”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了生产目标和设备管理目标一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能够全力推动卷包设备净效率持续提升,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助力工厂高质量发展和“净管理”不断深化,为卷包设备净效率的持续提升探寻了新的方法和路径,对解决卷包设备机型复杂、修理资源不足、设备服役年限延长等不利原因导致的设备保障水平偏低问题,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