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2021-03-11 16:01钱文文任晓梅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营养学医学类医学院校

钱文文 辛 宝 任晓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疾病和营养的关系, 是现代医学综合诊疗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患者的预后及转归[1]。该课程理论体系庞杂抽象,实践操作性强,尤其在临床病人的治疗、康复及保健过程中作用突出,在医学生未来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中《临床营养学》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大部分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类专业并未开设该门课程,或只是作为选修课[2]。营养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未显现出来,这就导致许多医学生进入实习、见习阶段,甚至临床工作岗位后,不能较好地运用临床营养的知识与技能,限制了学生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医学类专业学生应当开设《临床营养学》,加强临床营养教育。

1 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现实意义

1.1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柳叶刀》 杂志发表了2015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5) 系列报告:“中国国民比25 年前更加长寿,但多“难缠”的、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加[3]”。这些慢性疾病与人类不科学、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与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医学类专业应适当增设《临床营养学》课程以适应疾病谱的变化。

1.2 营养治疗在疾病整体治疗中的作用

营养素的合理补充, 能调整病人的生化代谢,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对病人制订不同的膳食配方,可达到辅助治疗及辅助诊断的目的,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纠正营养缺乏。如营养治疗能改善病人的手术条件,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体力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合理的营养补充能够防止疾病的恶化、并发症和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等,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1.3 医护人员临床营养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现代医疗模式已逐渐由单纯的医疗服务模式向集保健、预防、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模式转变。 据调研[4]医护人员对临床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责护。 刘华青等人的调查[5]发现,94.9%的临床医师认为应掌握必要的临床营养知识以满足临床工作之需,80.8%的临床医师希望通过在校学习获得临床营养知识。 而随着临床治疗中对营养支持的迫切需求,也提示着对医学生进行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4 高层次临床营养创新人才匮乏

近年来,临床试验规范、特医食品(FSMP)等一系列法规的诞生与实施, 也使得行业内标准得以提升,这些新变革需要培养高品质人才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 然而医院营养科建设常不受重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而随着患者及大众对营养知识认知的逐渐提高,临床营养学专业人才需求大增。 中国营养学会于2017 年3 月发布 《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考试实施办法》,中国开始参考国外实行自己的注册营养师制度,但在临床营养方面, 我国的注册营养师制度尚未涉及,此外仍需将《临床营养学》纳入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里, 特别是强化在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开设。

2 医学相关专业课设《临床营养学》的必要性

2.1 临床医学专业加强临床营养学必要性

临床营养是研究疾病和营养关系的一门科学,在现代医学综合诊疗体系占重要位置。 研究表明,临床治疗配合营养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并强化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等。 医学界也一直提倡“营养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还营养为一线治疗”等,足可见临床营养治疗已构成临床综合治疗重要的环节。由于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中对《临床营养学》没有明确规范与统一,结合2007 年一项针对全国90 所医学院校《临床营养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网络调研的数据[6]: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未开设《临床营养学》,仅有少数将其作为学生的选修课,这也导致临床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远达不到临床要求, 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容易忽略营养对疾病影响。因此,结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建议医学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临床营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未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预防医学专业应深化临床营养教学

《临床营养学》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强,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综合医疗素质的培养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 按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中设置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该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及食品卫生学,在营养学部分只简单介绍临床营养的相关概念,很少涉及对疾病系统的营养干预原则等, 很难满足未来临床工作之需,因此,建议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并深化《临床营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已结课的前导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如生化、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及营养专业课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等),强化学习《临床营养学》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强化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学生第五年的临床实习做好理论与技能的衔接,也为日后从事临床营养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3 护理、康复等专业学生加强临床营养教学

原国家卫生部从2000 年起已将《临床营养学》作为护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院校该课程仍为选修课,而作为选修课难以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日后的工作需要。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与营养息息相关, 如对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营养筛查、营养咨询与指导、营养支持等, 熟悉并掌握运用在校期间学习的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是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先决条件。因此,建议将《临床营养学》列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加强其理论与实践教学,这不仅是职责之需,更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医嘱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患者病情的恢复、并发症的防治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康复,“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也表明营养、饮食和药物对于治疗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营养联合药物可以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康复专业、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临床营养学》同样意义重大。

3 结语

结合对《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建议将《临床营养学》纳入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增强其临床营养素养,使其转变传统行医观念,以适应临床工作和推动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尤其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强化临床营养的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建议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适当增加理论课时,并增设实践课及临床见习内容。 由于本门课程属多科学交叉融合的课程,师资队伍应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授课风格,提高学生学习临床营养的积极性与兴趣,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 同时建议在医学生的考研、执业医师等考试中适当提高《临床营养学》的分值比例,以及在临床规培中,加强对执业医师的营养教育,从而提高医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重视,为今后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慢病控制与预防、临床全科医疗等工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营养学医学类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