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21-03-11 16:01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应用型毕业生

安 舒 孙 逊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秩序短期内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1],除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绝对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外,其他行业均有所下降,降幅较大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制造业等。二季度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前三季度,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保持逐步回升态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5%,中部地区投资下降4.3%,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3%和2.9%[2]。虽然总体上看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经济逐渐恢复增长,但疫情对不同区域和行业影响差别较大,并将对就业产生波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般面向地方和行业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变化必将影响到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和成长成才。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由应急性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但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存在。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让大学生尽快达到人职匹配、实现职业成功。

1 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要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行业,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 还需要具备必要的道德、人文、心理等较高综合素质。这需要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提早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3]。 经济发展的变化必将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及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走势偏弱、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必将影响到劳动者就业结构,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而很多企业在疫情及其持续效应期间生产经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加快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也会提高对应聘者的要求。 富有经验、综合素质更高的求职者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受疫情影响实习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他们更加需要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坚定就业信念和提高职业素养。 未来的职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涯则往往表现为学习没有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

1.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后疫情时代外部环境有着诸多不确定性,除反全球化逆流、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减速等现实风险外,还存在一系列未可预见的风险,都可能酿成“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这些挑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培养方案与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落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会产生一定的错位,表现在就业上会出现“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的现象。 如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持续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大量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市场流动的相对稳定,避免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 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2 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措手不及的疫情打乱了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使他们的求职难上加难, 往往会产生忧虑和不安全感,在求职中对未来也会更加迷茫。 有的毕业生对网络招聘带有偏见, 觉得网络投递简历好比大海捞针,命中率较低。也有毕业生觉得通过网络招聘难以对用人单位有直观了解,对公司情况和职位内容不如在现场招聘活动了解得深入。 有的毕业生盲目转向考研、出国等途径来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反映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2.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水平与职能要求不吻合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逐渐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经费、设备和人员队伍等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整体水平还不够成熟。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及方法需要及时调整,师资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要求提高。 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不完善,大大阻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职能的发展。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难结合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座等向大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虽然课程中设置了理论和实践环节,但部分院校往往只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教学只是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 疫情更限制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节, 使课程很难达到本身的教学效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2.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体系与学生诉求不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低年级开始启蒙,制定出一套贯彻本科期间全程化的培养体系。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存在着社会适应能力低、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再学习能力差、职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 学生诉求多且具有个性化特点。而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 职业规划教育仅从毕业班开始抓起,根本没有办法科学应对并解决学生的困难。

3 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举措

后疫情时代,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理性对待疫情,辩证看待疫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危”中找“机”。 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规划教育。整合内外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生涯教育,助力毕业生求职和发展。

3.1 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正确职业理念

在疫情面前,涌现出大批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快递员、志愿者等,他们不怕牺牲,为了祖国和人民,奔赴在抗疫一线。 应用型本科院校把疫情当作教材,通过多种渠道分析职业与生命、信念、科学、道德等方面有机联系,增强毕业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转变成才观念,营造“劳动光荣”“劳动无贵贱”的社会风尚,激励毕业生用知识和本领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报效祖国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

3.2 注重全程育人,健全生涯教育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细化生涯教育体系,使职业探索、就业指导、实习实践、求职应聘等环节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优化职业规划课程建设,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为补充,职业体验、就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元化教育体系。

3.3 强化需求导向,丰富职业指导活动

以“职业导航月”“职业规划月”“生涯嘉年华”等体系化活动为载体,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校友就业创业报告会、模拟招聘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准备度和生涯成熟度。 探索朋辈指导互助模式,广泛宣传就业典型人物事迹。 开展企业劳模进校园活动,用“工匠精神”推动学生针对职业目标有意识地培养相关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竞争力。

3.4 优化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规划水平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专业化的师资是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以教师技能大赛等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建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校企联系,建立校内外指导教师信息沟通渠道。 着力培养专家化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给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当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动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调整和优化研究思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应用型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