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3-11 16:01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教育者理想信念

叶 青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指引每一个人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运用,开启了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广泛利用网络、移动通信设备向终端设备传递信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为多样、更为快捷。 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这势必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带来深刻的变化。 因此,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

新媒体时代,快速传播更新的海量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资源。教育工作者通过新媒体平台能查阅和使用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从而与时俱进地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素材。同时,新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情交融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先进科学理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提升境界。

1.1.2 增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在新媒体的领域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平等的个体,双方可以更加平等、互动地交换意见。大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与教育者进行沟通,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电脑或手机终端,通过视频、留言、评论等途径实现直接或间接与大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同时,通过新媒体,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倾听他们的话语诉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成为他们的人生向导,指引他们不断前行。

1.2 消极影响

1.2.1 弱化了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

在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处于信息资源以及知识储备丰富的优势地位,教育内容大多来自较权威的渠道,如教材、课堂、先进典型等,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持久的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海量的、开放的信息扑面而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各方面学习资源、提出质疑、做出评判。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者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话语主导权被弱化。

1.2.2 侵蚀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思潮观念风起云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愈演愈烈,青年大学生更是西方重点的争夺对象。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在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西方价值观、 政治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的宣传,散布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追求新鲜事物,求知欲旺盛,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较多,但由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淡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动摇理想信仰和责任担当。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2.1 各学科同向同行,构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合力

高校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即“立德树人”。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形成合力,同频共振。 一是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想信念的教育功能,运用新媒体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思政课内容供给,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思政课堂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二是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紧密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2 开拓网络平台,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领

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变成他们学习、工作、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必须开拓网上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隐性教育的功能。 一方面积极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 开发理想信念教育软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基本国情、最新形势政策,占领舆论制高点,把握话语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确立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并坚定信念。二是要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交流群等,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利用新媒体形式多样手段和方法推送精准的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理念,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利用新媒体传播超时空的特点,与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有效的引导,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间、空间和所有教育对象的全覆盖。

2.3 加强校园监管,净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介,是各种信息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思想和信息集散地,加强校园信息监管至关重要。一是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手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二是高校必须要建设网络舆情收集及反馈机制,制定预警制度,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论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同时,加强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引导并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导向, 从而针对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关决策,使校园舆论导向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4 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时代的特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及深刻内涵, 自身不断地学习和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者, 还要加强媒体素养, 增强使用新媒体的意识和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教育者只有熟练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认同感。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教育者理想信念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