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深明
摘 要:常常听到学校老师、家长中流传着这些说法:“学生的数学应用题不好,其原因不一定是不会计算,而是阅读能力低下,无法理解题意,因此建议加强语文和阅读。”此外还有诸如:“应用题都看不懂题目要表达的是什么,脑子不够灵活!”,“没耐性好好看题目”等等。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往往是学生“不想懂”应用题,意志上的根本薄弱,导致作法上的消极和被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思维;策略
一、学生缺乏主动解题思维的现象
学生被动的学习,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但往往问题发生时,已非一日之寒。如果不从学习意志薄弱的根源解决,只会与学好数学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不懂应用题时,他们未必真的没能力理解,但就是在解题时好像有看没有懂一样,急切地说“哦,我会了”,然后列个式子交差。
例如:3个盒子里各有5个巧克力,妈妈打开一盒并拿走2颗,请问现在还有几颗巧克力?孩子先列了:3X5=15、、15–1=14、14–2=12,答案:12颗。于是老师打了个叉,提醒他:“看清楚一点!”学生看看题目,很快列了新的式子:3+5=8、8–1=7、7–2=5,答案:5颗。老师又打了一个叉,这样来来回回,不知道要几次“往返跑”才能列出正确的式子来。
学生在列出式子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解题,而是在尝试拼凑出老师要的正确答案。他不一定是在思考“题目在说什么”,而是在思考“老师现在教的是乘法还是除法,要我列相关式子给他?”等无关题目本身的问题,老师只好跟孩子说应该怎么写才对。殊不知学生等的就是这一刻:按照要求,写出老师要的答案交给老师。然后这关就算过了,顶多抄写几遍题目而已。
其实,学生是因为看不懂问题才拼凑算式吗?通常不是,会被老师说“没耐性”“粗心”的孩子,通常都有能力看懂题目。这种学生人数占比是最多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不能懂”,而是“不想懂”。
二、学生缺乏主动解题思维的原因
孩子“不想懂”应用题,有以下几个可能:
1.相较于其他只要按照既定公式计算的题目,应用题的逻辑比较复杂,变化多,文字量大,要动脑理解相对麻烦。
2.其他问题通常只要填数字,应用题却得自己列式子、写答案,解题程序多了很多,孩子对于繁琐的解题步骤容易形成厌烦心理。
3.應用题通常在考卷的最后面,写到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累了,只想赶快结束考试。于是就依照过去的经验把式子拼一拼,然后就可以放空发呆或休息。
4.学生觉得自己思考很麻烦,但就算错了,老师最后也会告诉我正确解题方法,顶多就是抄写几次。相比起来,现在乱写一通就能马上休息,吸引力大多了。
通常这些“不想懂”的原因,在那些学习被动的学生身上都找得出来。孩子心理上的被动,就如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阅读能力则如同身体素质。我们应该先解决的,是他们的被动症结,而不是从增加能力素质下手。
三、改善学生主动解题思维的策略
现在的问题是:当孩子愿意理解应用题时,基本上这个被动的“病症”就治好大半了。如何帮助他们愿意去动脑理解呢?我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学习“环境”改善
要帮孩子治好被动消极不动脑的毛病,首先我们可以检视我们的教学有没有以下情形,当环境和习惯改善了,很多毛病就会改善。教学也是这样,就是孩子学习的“健康环境”,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
1. 鼓励孩子思考
当学生有思考方式不同的,值得鼓励他。比如,他列了一个不同于标准做法的算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若他逻辑正确,答案是正确的,鼓励他。若他答案错了,或逻辑错误,提醒他参考老师或同学的方法,再想看看。我们可以“忍痛”记着一件事:当前的分数都是假的,孩子愿意搞懂问题才是真的。
2. 公开讨论大家的解题方式
每个学生思维不同,讨论解题方法时,他们可以互相启发和参考彼此的做法,而且会投入思考这件事情。这会增加孩子思考的兴趣,和对自己思考方式的信心,并重复帮助他们整理自己的思维。
3. 容许不同的计算方式
不要仅仅因为算式跟标准做法不同就打叉!当学生完全习惯“老师的方法才正确”这个思维,会导致小孩不愿意自己思考,只敢仰赖老师的答案和方法。你如何能培养一个只敢进行复制的人,去挑战思考和创新?我们不能一面训练孩子“老师教的才对”,一面又要求他们在灵活的应用题中动脑筋,这将使他们无所适从。
(二)降低阅题疲劳感
应用题不懂的学生,真是语文学不好吗?语文能力是有影响,但不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协助孩子降低阅读上碰到的麻烦,让他们愿意开始阅读和理解。有老师跟我分享过这个方法,我觉得很实用:用一把尺或一张纸,请学生把题目遮住,每次只读一行。因为阅度的文字量大量减少,孩子比较有耐性看题目。也因为每次聚焦在一个句子,孩子比较容易进行理解。这个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降低阅读题目时的阅题疲劳感,甚至增加一点点新鲜感。让他们愿意耐着性子读题目,而不是瞄几眼就以为自己看完了。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很多学生的阅读障碍来自脑内逻辑的使用不顺,甚至懒得使用逻辑。孩子没有思考的习惯、不愿意动脑,当然无法消化被强迫阅读的文字。因此解决的方式并不是让孩子进行阅读训练,而是进行思考的训练。对孩子而言,最常见的思考训练就是他们的“假如怎样怎样”、“如果这样会怎样”。 简单来说,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和编故事。不要以为这些活动是胡思乱想,在进行创造性思考和编说故事的时候,孩子的思考力就会运作起来,你要给他们这些时间,常做这些活动。
四、结语
当学生习惯思考,他就容易将看到的文字以正确逻辑进行理解,因为把收到的信息搞懂,已经成为他自然而然的习惯了。但若孩子不习惯对信息进行理解,就算他有阅读能力,也会因为懒得理解,而不愿意深思题目的内容。在理解被动的状况下,再好的能力也会打折扣。当孩子建立起思考理解的习惯和思考的自信时,应用题通常不会是大问题,孩子喜欢主动思考,建立自然而然的思考习惯,这才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解决孩子“不想懂”应用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堂英.浅谈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J].教育科学,2016(10).
399550033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