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连续15年为孩子众筹奖学金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白果村为鼓励村里孩子勤奋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回报社会,于2006年成立了“白果树教育基金会”,利用每年春节开展募捐活动,由群众自愿捐赠,并对上年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按基金会章程,每年对白果村完小一至五年级学生语数总分第一、二名和初中升高中前三名、高考分数线上一本等成绩优秀的学子进行奖励。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筹集教育基金15万余元,奖励学子143名。
(据中国新闻网2.20)
小学生开学收到
特权卡可免写作业
2月21日,江苏省镇江市中华路小学,不少同学在开学报到后,收到老师们送的红包。红包分别装有两种“特权”礼物卡:获得“幸福甜蜜卡”的同学可获得一份糖果礼物,获得“免做作业卡”的同学,在新学期里可免写一次作业。有同学高兴地表示要把免写卡留作纪念。
(据江苏新闻2.22)
高考舞弊案
首次有家长获刑
2月1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布的一份跨省组织高考作弊案终审判决书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家长不惜跨省买房、迁户口、异地报名、重金找人替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不法的目的:高考作弊。这起案件的被告人,包括组织者、替考者、考生家长均获刑。
(据央视新闻2.21)
老师写2400字长信
为学生电竞梦调研
近日,杭州市青蓝小学的3位小学生跟老师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电竞选手”,作为班主任的魏榕专门拜访了当地一家电竞俱乐部。实地调研后,魏榕连夜给学生写下了一封2400多字的长信,“电竞是非常看天赋的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竞选手难度远高于考上清华北大”。
(据梨视频2.20)
36名孩子凑齐
压岁钱献爱心
春节收到的压岁钱怎么花?2月21日上午,来自长沙市城区和长沙县各个学校的36名小学生在公益组织“爱的摆渡人”组织下,带着爱心物资来到长沙县福临镇看望残障青年汤昔平。据了解,这些爱心物资都是孩子们利用过年期间收到的压岁钱购买的。
(摘自《潇湘晨报》2.21)
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得在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
(据新华视点2.20)
小学生为校留沪工作人员做大餐
2月18日,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28位留沪过年坚守校园的工作人员,吃到了一顿学生亲手做的爱心午餐。校办主任包滢蕾表示,学校有一个平时给高年级学生学习简单烹饪的厨房,学生们就是在这里准备的。低年级同学负责包春卷包饺子,高年级同学起火炒菜。学生端上菜的那一刻,事先并不知情的工作人员们十分惊喜和激動。
(据021视频2.19)
复旦大学推出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
复旦大学推出“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上海市高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利用周末时间,在复旦选修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药学十大学科,与名师面对面,还能自由享受图书馆资源,尝遍各大食堂,参与校园活动。先修学堂三月份开放报名,面向上海市高一学生,不设招生门槛,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摘自《中国青年报》2.19)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仍缺乏法律保障
对于网民“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闭门闲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的留言,教育部回应称,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有专家认为,在国家层面上,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已经有政策依据,但并非法律上的义务。亟须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纳入法律规范,才能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又能给学校带来收益。
(摘自《法治日报》2.18)
脑瘫博士三根手指研发无障碍地图
苏州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李麟青自幼患脑瘫,坐在轮椅上,仅3根手指能动。2019年,李麟青和同事们几乎跑遍苏州的各个角落,研发出可查询南京、苏州多地1万多个无障碍设施、交通信息、路径规划的地图,极大方便了残障人士出行。如今,李麟青打算上线更多功能、覆盖更多城市,“我坚信这是一个社会价值很高的项目,我要为大家去改变一些东西这才是我们的价值观”。
(据中国之声2.19)
退伍女大校大凉山支教6年
6年前,从大校军衔退伍的谢彬蓉来到大凉山,发现这里教师不足,便义务留下来做老师。山区多是悬崖,每学期谢彬蓉都会家访,顺便检查孩子上下学的路况。谢彬蓉说学生们记不记得住她都没关系,只希望这些大凉山的孩子们有一天走出大山去。
(据央视网2.20)
患癌老师帮助山区聋儿开口说话
一个发音要教上千次,有的字甚至需要教一年……2009年,陕西的赵小平来到贵州黔东南州,开始为这里的贫困山区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此后,他又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听障儿童幼儿园。2011年患癌后,赵小平仍坚守讲台。他说自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更多听障孩子开口说话。至今,赵小平已经帮助了600多名聋人孩子。
(据紫牛新闻2.7)
老爸带娃登顶
11市最高峰
来自浙江舟山11岁的李昱淇在6岁那年就跟着爸爸李海州穿着登山服,拄着登山杖,背着登山包,坚持了8个小时,攀登上浙江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5年时间,父女俩已经攀爬了浙江11个地市的最高峰,累计用时37天,攀登海拔超过15000米,徒步约160公里。
(摘自《都市快报》2.22)
体育生寒假回家
带全村小孩训练
安徽宿州的刘传贺是一名体育生。今年过年,刚上大学的他寒假回老家,利用本科所学,带全村小孩锻炼身体,了解体育知识。据悉,刘传贺考上大学对当地影响很大,他希望给孩子们多一条路可以选择,希望大家考上大学。刘传贺表示,除了带他们锻炼身体,也可以避免孩子们天天窝在家玩手机。
(据漩涡视频2.22)
中学校长
为学生砌菜园
四川成都,中学校长李俊收到学生为其布置的“寒假作业”:3月开学希望同学们能“包产到班”,有菜地种菜。为了完成这项“寒假作业”,李校长干劲十足,假期经常跑学校搬砖砌园子,还称一定让孩子们6月份就吃上自己种的蔬菜。
(据大米视频2.20)
大学生寒假
为乡亲拍全家福
今年21岁的李曾是南华大学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寒假回村后,他成为了一名家乡“摄影师”,每天背着相机无偿为村民拍全家福,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他们幸福温馨的时刻,送去新春的祝福。他说,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定格美好,弥补一些家庭没有全家福的遗憾。
(据华声在线2.22)
13岁少年过年出摊做买卖
近日,有网友上传了一段视频,河南一位13岁少年过年帮父母出摊赶集,买卖动作娴熟。据悉,孩子从6岁开始,就利用假期开始帮父母干活,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网友评论:这么懂事的孩子,夸100句都不嫌多。
(据海客新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