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体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2021-03-10 07:4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动教学模式体育

(厦门实验中学 福建 厦门 361100)

1、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环境下,各省市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对体育课堂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形式化、过场式、放羊式、传习式等传统教学陋习逐渐受到体育工作者的排斥,一大批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在不断涌现出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深受一线体育教师的青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其中,由美国引入的崇尚“运动能力、运动素养、运动热情”的运动教育模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体系,践行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导向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热为追捧。在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对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及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三种不同模式在当今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优劣,提出理性的探讨。

2、体育教学模式的概述及特征

2.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及特征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称为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前苏联教育理念的影响,并通过国内学者的逐步完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深受一线体育教师的青睐。它是以运动技能及体能发展为目标,以教师的技术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终结性技术水平结果为评价方式,通过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规划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三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学,教学过程又划分为三段式,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2.2、运动教育模式模式及特征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达利尔·西登托普教授于20世纪80年所创立,是流行于当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这种运动教育的思想直到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应邀下,由西登托普教授亲自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国内学者的探索与完善。该模式是以教师的直接指导为授课形式,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课堂的组织形式,以游戏竞赛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力图通过真实的运动情景、运动体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运动教育,使之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有运动热情的运动参与者。运动教育包含6个方面的特征,即运动季(超大单元授课)、团队联盟小组(固定分组)、正式比赛(真实运动体验)、决赛、成绩记录和庆祝活动。

2.3、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及特征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由体育界首位长江学者季浏教授于2015年所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该模式是基于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为目标。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特征包含3个关键,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

表1 三种体育模式的比较

3、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异同点分析

针对这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这三者之间即存在一定联系,又各具特色。

3.1、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共同点

当今国内较为热议的三种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都注重对于学生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的培养,课堂的教学形式都包含有教师的讲解、示范、纠错等直接指导方法,教学效果方面都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结果。

3.2、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三种不同模式的最终目的均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只因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的不同导致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苏联凯里舍夫“主智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凯联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在体育教育模式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运动能力教育观为指导思想,主张通过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式地接受体育知识的一种授课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游戏教育和运动教育等为理论基础,力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运动情景及运动体验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体育课堂的“真实”,主要通过模拟真实的运动情境,将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这种给予并不是所谓的“放羊式”教学,而是教师通过将游戏、竞赛、团队、角色扮演等因素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小组制定的目标而不断拼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创造性,真正感受课堂魅力,体验运动最纯粹的快乐。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以整体教育论、情意教育论、经验教育论、体能教育论、运动教育论等为理论基础,力图创设高效率、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来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强调在课堂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还要提高学生运动的能力、体育品德,让学生学会运动,懂得尊重。简而言之,通过运动技能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良好体能的锻炼并享受运动的乐趣。

(2)教学目标存在的差异。

三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目标,其中运动教育模式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目标的制定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为明确、具体、多元性,在课堂实施上更具有操作性。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课堂让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体能得到发展。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强调的是要通过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素养、有运动热情的体育参与者。其一,有运动能力指的是学生应该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战术、比赛规则等,并能在各种复杂的运动情境中灵活地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参与竞赛及胜任裁判工作,丰富相关的运动知识;其二,成为有运动教养指的是学生应该理解并尊重运动的规则、礼仪、传统习俗等,具备欣赏运动的能力和区分运动行为的好坏,认真对待比赛的输赢,能为了团队的胜利相互帮助、不断拼搏;其三,成为有运动热情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运动文化,自愿作运动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和发展者。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基于解决我国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而提出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充分参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指导思想及基本理念,从而追求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的最终目标。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体能的发展、技能的提高、情意表现、合作意识和体育品德的培养,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增进身心健康。

(3)教学方法的不同致使组织形式存在差异。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技能、体能的发展,为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纠错法等以教师“一言堂”为核心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组织、策划等各种角色,而学生仅需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即可。为了便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突出技能是反复练习得以掌握的规律,在教学组织时学生的站位相对固定,分组具有随机性,可能根据体育课的固定队形、学生随机组合或一定规律的报数进行分组练习,对于小组的实力、角色等不做要求。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运动赛季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和运动热情。在运动赛季之初教师需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此作为异质、固定分组的依据,从而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具有公平性。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直接指导的方式,以运动手册为媒介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伙伴学习和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记录员、领操员、裁判员等,让每位学生都有体验“主角光环”的机会,从而感受真实的运动乐趣,达到运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主张“精讲多练”,强调教学要紧抓三个关键,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主张学生的运动能力是通过练习而得到提升的,倡导在课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重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刻板教条、循规蹈矩的组织形式,减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习得少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忙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4)在评价方法上的不同。

在课堂评价上,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测试,以此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而运动教育模式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评价方法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前者更强调科学性、系统化,后者更注重时效性、针对性。运动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互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主要评价指标包含:运动技术评价、运动战术评价、课堂常规评价、体育行为评价、运动认知评价等方面。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和客观性,个人的最终成绩还与小组表现和自身技术水平等级相联系,并按照重团队轻个人的原则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除了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外,更强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主张教师在课堂中应经常性采用口头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强调每半个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体能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经过锻炼后身体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学习与活动。

(5)师生地位的差异导致课堂氛围截然不同。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师生地位上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是课堂的主导者,承担着课程策划者、内容布置者、教学组织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融为一体,而学生只需要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即可,这样单向性的师生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压迫式、被动性地进行学习,极易对运动产生排斥心理,导致课程氛围长期处于沉闷、压抑、紧张。

运动教育模式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只承担课程的策划、布置与督导的任务,而学生既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者、执行者,还是评价者,主张创设师生和谐互动、情绪饱满高昂、场景热烈活泼、气氛积极向上的良好课堂氛围。

4、结语

4.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发展运动技术和体能方面更具有优势

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但后者效果相对更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便于时刻观察学生的课堂状况,随时调控运动密度,从而提高运动技术和体能的掌握。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强调运动密度应达到75%左右,趣味、多样化的体能练习应达到10分钟左右,运动技能学习应保证20分钟左右且以活动或比赛为主,在科学、具体且趣味、多元的教学设计下,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4.2、运动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培养

运动教育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对学生的培养也更为全面,主要优势体现在:第一,大单元或超大单元教学,教学单元长度拉长的设计,有助于将单一、独立的技术进行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某一项运动;第二,异质固定化的团队学习,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信力的培养;第三,裁判员、教练、记录员等多种角色的扮演,有助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和运动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四,真实的运动情境,通过简化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使所有学生均能公平、真实地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五,科学评价体系,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下,有助于增加比赛的悬疑性、课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第六,运动文化的营造,通过开幕式表演、庆祝活动与颁奖仪式,促进了学生运动文化的熏陶。

4.3、运动教育模式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具有本质上的联系

运动教育模式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虽然在理论基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结构体系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在教学目标、教育理念、师生地位、评价方法上具有本质上的联系。两者都注重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及运动素养的培养;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直接指导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教”向学生的“学”为主进行转化;以多元评价为核心,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运动体验,得到全面的教育,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运动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